“夫妻二人一双手”的养殖能人赵启成、开办“舌尖上网店”的励志小伙儿孙阳、“李丹桃园”开启李丹轮椅上的逐梦……
近年来,陕西省汉滨区大力推行“三多”助残就业创业新模式,为残疾人群体搭建增收致富的平台和实现价值的舞台,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告别贫困,融入社会,绽放光芒,逐梦启航。
“三调”润心多一份关爱
“我愿尽我最大的努力,给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一个更好、更满意的工作岗位。”
在安康小川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红梅的人生道路从来没有“平坦”过,因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肢体的异常并没有让她放慢脚步,她创办的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品牌策划、动漫制作、包装设计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企业,2022年公司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这些年,公司累计提供残疾人岗位个。身患zz残疾的岗位员工张龙飞说,“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工作也让我更加自信,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更好。”
让熊红梅这样的励志典型成为“鲜活教材”,将她的励志故事讲给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听,鼓励残疾人群众突破心理关、勇闯人生关。
扶贫先扶志,助残先助心。汉滨区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25605人,重度残疾人11026人。近年来,汉滨区通过调心理、调身体、调节奏“三调”工作法为残疾人打开心结,提供假肢装配和功能训练等康复服务,常态化开展走访、交流,关爱残疾人尽快适应工作生活节奏,引导他们从身边最熟悉的种养产业做起,帮助残疾人走出困境,拥抱生活。
据汉滨区残联理事长胡萍介绍,该区从“三调”入手,整合项目资源,优化康复服务,建立关爱机制。坚持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对全区105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进行救助,兑付救助资金97.22万元;为147名残疾人适配轮椅、护理床、拐杖、盲杖、座便椅、洗浴椅、儿童站立架等辅具,向社区投放辅具200余件。完成全区429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评估,核实560户残疾人无障碍辅具需求,启动2022年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切实推动残疾人充分就业,健康生活。
“三帮”扶智多一条路径
月日一大早,汉滨区建民街道忠诚村,汪金建带领全家将刚刚运来的7吨鸡蛋有序卸车,按要求包装。2天内,这些鸡蛋将全部发往城区各大超市。如今汪金建的生意越做越大,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一家四口,三个残疾。作为这个家“顶梁柱”的汪金建,在当地蔬菜产业链主企业天瑞塬公司的帮扶下,从一间小小的菜品直营店做起,逐步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陕西省汉滨区探索实施“支部+链主企业+残疾人”产业扶持路径,开展帮训、帮扶、帮带“三帮”工作,通过加强培训、推荐就业、支持创业,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
帮训强基础。结合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残疾人赋能增智。帮扶多举措。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产业帮扶”、“实用技术培训”、“合作服务”、“订单收购”、“产业分红”等多种助残模式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带零风险。相关部门联合链主企业,提供免费防疫和技术指导,免费发放种苗,产品以不低于市场同期价格回收,确保残疾人群众就业零风险、增收有保障。
安康蔬菜产业链主企业负责人刘瑞红介绍,园区通过“三个优先、三个免费”,确保残疾人在生产发展中“零风险”,无任何负担和压力,达到稳赚不赔。
截至目前,汉滨区依托各类园区、合作社、社区工厂等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助残增收基地11个、创业就业示范园区21个,带动残疾人发展产业、季节性务工820户。组织残疾人技能培训4000余人次,帮助开设盲人保健按摩店32个,安置盲人就业7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242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126人,扶持困难残疾人家庭发展产业2300户。
“三送”造血多一重保障
“今年养了9头牛,2只羊,6头猪。明年我想养20头牛,多挣几万块钱。”在关庙镇唐淌村,多残户唐朝秀通过区残联入户调查摸底,将产业助残政策和信息送到家门口后,在甲升助残增收基地帮扶下,今年养殖产业势头良好。
“做给残疾人看、教会残疾人干、帮着残疾人赚。因为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只有咱们通过基地帮扶带动,上门服务指导,给他们增强信心,他们这个产业才能增收致富。”汉滨区甲升助残增收基地负责人唐甲升坦言。
针对重残、一户多残以及监测户、脱贫户等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汉滨区实施阳光增收项目,帮助农村残疾人通过产业扶持或分享收益实现增收。
汉滨区残联联合各相关部门和链主企业,大力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三送”活动,兑付各项补贴资金1400余万元,发布就业信息8000余条,帮助6500名残疾人创业就业,开展100余次上门服务,为6200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办证、发放辅具。
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的身心,需要多一些关爱;他们的就业,需要多一条路径;他们的生活需要多一重保障。陕西省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指出,做好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不断完善“三多”助残模式,做好心理疏导、技术培训、兜底保障等全过程、全链条服务,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增收、实现梦想,切实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