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村居更宜居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15 15:20

  时下,走进汉滨区县河镇牛岭社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粉刷墙面,安装门窗,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

  放眼望去,已完工的白墙黛瓦房屋或连栋、或散落在丛林之中,白墙上的红五角星格外引人注目,房前屋后,整齐的小菜园、小花园把房屋点缀的更加温馨和谐。这正是汉滨区推行“宜居型示范农房”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汉滨区住建局立足区情、村情实际,结合乡村振兴示范镇、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建设要求,高质量推进宜居农房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住房品质,共同缔造群众幸福生活,让村民的住房“安居”更“宜居”。

  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为切实提高农房建设质量,该局在镇村推荐,区级调研评选的基础上,选定县河镇牛岭社区、五里镇张营村、沈坝镇桥头村作为‘宜居型示范农房’试点村。“这3个村生态资源禀赋好,发展潜力大,村民改房意识强,我们想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以点带面,整村推进,改造一批设计科学合理、建造质量良好、农户满意度高的宜居农房,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供全区借鉴和参考。”对选定试点村的初衷,汉滨区住建局村镇建设与建筑节能事务所所长鲁创了然于心。

  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局把宜居型农房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成立了以副局长高选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后,迅速在牛岭社区召开3个试点村宜居农房建设推进会,要求镇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摸清底数,摸清示范农户数量、人口数量及每栋农房建筑面积、建筑层数、结构形式、建造年代以及厨房、厕所、圈舍布置等情况;摸清村委、村民等不同参与主体对功能优化、风貌靓化、环境美化的改造意愿。截止6月底,3个试点村全面完成试点摸底工作,200户试点改造户已上报省住建厅备案。

  为避免“千房一面”,该局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舒适宜居与风貌打造相结合,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农房设计和建设的实施指导,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底蕴、民俗风情,将乡土文化、乡村风貌和现代功能充分融入到设计中,落实一户一策的功能优化、风貌靓化、环境美化整体改造方案,签定宜居农房改造协议,由专业施工队按照规划统一组织施工,确保实施中落实农房功能优化、农房风貌靓化、农房环境美化“三提升”。截至目前,张营村计划32户,已竣工22户;牛岭社区计划120户,已竣工52户;桥头村计划49户,已竣工30户。

  本着“共谋、共商、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理念,该局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的基本原则,通过调动民力,集中民智,让群众参与方案设计和施工改造,激发群众支持和参与宜居农房建设热情。工作推进中,向农户推广《安康市汉滨区民居新建、改造风貌引导图集》,就地取材、就地取景,变旧为新、变废为宝,突出陕南传统民居风貌和味道,让农房体现“乡味”,展现乡愁,避免改造中出现房屋建筑风格杂乱、风貌怪异、功能单一的问题,引导农户改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品质,引领示范全市美丽村庄建设,推动全市农房建设水平提升。

  “下一步,我们打算通过试点建设,提炼推广适应村民现代生活需要的建筑设计,在宜居农房建设上求突破、出亮点,以点带面引领农房建设水平,加快农房建设现代化,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汉滨区住建局局长王隆银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