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赞赞!汉滨这项工作经验上了陕西日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31 10:33
  8月24日,陕西日报以《产业稳岗帮扶护岗——安康市汉滨区稳就业工作观察》为题,深度报道汉滨区稳就业工作经验。现转载全文如下:


  下料、组装、检测……8月20日,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电子线束厂厂房内,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

  “在电子厂上班,一个月工资能拿到4000多元,而且能照顾家。”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2组村民冯小花说起这份工作,满脸笑容。



  2018年,在外地工作的青年党信朋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立了安康欧利科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回乡创业一方面是看到了家乡扶持新社区工厂发展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是想带动父老乡亲共同富裕。”党信朋说。

  2018年以来,汉滨区引导330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3.2亿元资金投资建设社区工厂厂房、车间。通过实施厂房租赁补贴、水电费补贴、培训补贴、一次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和新社区工厂贷、税收县级留存部分全额奖励“六补一贷一奖励”系列政策,汉滨区吸引毛绒玩具、电子线束、袜业等企业围绕搬迁社区建设新社区工厂。


  “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181家,其中毛绒玩具文创企业124家、电子线束企业19家、其他类企业38家,累计带动就业1.32万人次,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汉滨区社厂办干部向万鑫说。


  发展新社区工厂,只是汉滨区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汉滨区围绕打造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全力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五里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192户;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孵化基地建设、金融服务等的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培育链主企业,发展“归雁经济”,鼓励支持创业;筹措1.29亿元,出台52条产业奖补办法,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累计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5万余人。


  瀛湖镇罗卫星就是汉滨区创业优惠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2015年9月,退役军人罗卫星回到瀛湖镇自主创业。罗卫星对祖辈留下的5间土墙房进行翻新改造,修建了木结构观景凉亭和观景平台,带领周边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杨梅、枇杷、生态田园蔬菜等产业。目前,罗卫星带动当地50余户群众稳步增收。

  立足劳务输出大区的实际,汉滨区采取“两手抓”,一方面创造机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保驾护航。

  “我们建立由区人力资源市场、镇劳务输出平台、村劳务服务站构成的三级就业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发放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生活补助,点对点包机、包车输送农民工返岗复工,畅通依法维权渠道,为群众就业做好保障。”汉滨区人社局局长罗峰说。

  对于“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脱贫未就业劳动力,汉滨区统筹开发公路养护、饮水管护、生态护林、搬迁社区保洁等一系列公益性岗位,稳定在岗1.23万人。

  此外,汉滨区采取“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模式,围绕重点群体、重点项目、核心工程开展贴近群众需求的技能培训,对自主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取得证书的脱贫劳动力发放培训补贴,真正让群众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让群众既能进入企业、工厂务工,也能成为种植养殖能手,拓宽群众就业空间。

  据统计,2021年,汉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6.8万人,全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2331个,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1万人次。全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918元。

  “汉滨区将抓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契机,优化举措,加大就业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稳岗减负,激发群众创业热情,稳定全区就业大局。”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