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作为入职不到一年的新手教师,我亦曾有幸登上过师德师风演讲的舞台。那时的我激动而惶恐,激动于得以以自己的理解去阐述这神圣职业赋予我的所感所悟,却也惶恐于我那有限且单薄的执教经历,无法支撑我领悟“师德师风”四字的深刻内涵。而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阅历的增加,“师德师风”于我来说,不再只是严肃而深沉的字眼,它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严格的言行自律,是逐渐内化的行为准则。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光。”我一直认为,教师是一份需要爱与责任贯穿始终的职业,这份爱源于内心的执着,执着于对学生的认可、呵护和一视同仁。这份责任源于个人的担当,它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痴情、一种抱负。
三年前的某个夏日清晨,怀着憧憬与期待,我到达了曾在地图上圈划过无数次的地点:大河中学。不曾忘,初次见面时,那一张张灿烂纯净的笑脸;不曾忘,无数个伴着晨露、迎着朝阳的清晨,那唤醒大河、致敬经典、激情澎湃的朗朗书声;亦不曾忘,闭塞的北山中,他们目标坚定,不屈不挠,竭力汲取知识。这是我们共同成长的故事,也是初为人师的我坚守初心的强心剂。我默默告诉自己:务必全力以赴。
长期以来,我一直十分珍惜这份职业赋予我的光荣使命与艰巨责任,努力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创造不一样的价值。我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论好坏,希望她们在课堂感受温度,丰盈自己的文化素养;我研读课本大纲,努力归整知识、解读教法,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保持劲头、增强自信。我相信他们能够感知我的用心,回报我以努力。在我眼里,所谓师德,是爱,是责任,是问心无愧,是能力范围内付出最多,是可能范围内给他们最好。
然而,事情的发展仿佛并不如我所意。当我发现有人在单词听写上做小抄时,当我看到精心选择的练习有学生敷衍对待时,当在我一次又一批评之后有学生给我递交“不学英语”的申请书时,当我把大把大把的精力开始放在与学生斗智斗勇上时,当期末考评有学生因受不了我的严厉而给我很低的分数时,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我所做的是否正确,又是否值得?有过失望,也有过气馁,却也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又一次坚定了初心。
2021年的夏天,我的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夏日午后,夕阳映红了操场,我拿起相机,试图帮她们尽可能多地记录青涩的年少。主席台前,班上的一名女生叫住了我:老师,我想跟您聊聊。您有时间吗?”“当然”。我笑着回复。于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外,绿色的坐台上,我倾听了一个姑娘内心的故事。她告诉我,她曾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她想拥有足够的精力和金钱,去照顾年迈的奶奶、因妈妈离去而成日酗酒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她说,每每想要放弃时,她都会记得,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再坚持一年,努力翻过‘秦岭’这座院墙,进入大学,未来的人生会充满希望与美好。”她还说:“老师,分数够的话,我也想报考英语专业,以后也当一名老师。”“为什么?”我问道。她顿了顿,说:“因为,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那一刻,我有些哽咽,是感动,也是惊喜。我惊异于我的言行足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更惊异于这份执着被毫无保留地延续下去,犹如烈日下的红莲,暴露着自己最炙热的期待。也是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在这份关于梦想与心灵的职业面前,付出与回报从来都不是一架天枰,付出并不一定有回报,但是要回报就必定得付出。当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孔走进我们身旁时,当与这些美好的灵魂相依成长时,我们必须不懈努力、竭尽全力,用真心、真情浇灌每一支花朵,默默无闻,洗净铅华,依然精神富有,无愧于心。
星星也有梦想,只是不知道,梦在什么地方。或许,每个孩子都是那一颗星星,他们渴望未来,理解梦想,却在这成长的旅途,难免迷失、不经意地倔强。我突然觉得我很幸运地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了淡淡的渲染,成为那群星星梦想的守护者,在他们还未认清自己、辨清方向之时,做他们坚强的后盾和忠诚的引导者,托起她们心中的太阳。总有一天,他们会找到方向,迈入梦想。而即使在岁月染白青丝之时还没有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也会说:今生无悔!
阳光、雨水,浓如颜料;月色、星辉,淡似墨迹;诺言与浮华隐退岁月的幕后,逐浪与清波一潮平复一潮。立足岗位建业绩,献礼党的二十大,伍尔夫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一起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