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叙事】汉滨小学教师陈卓:如愿

时间:2022-06-28 09:05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数学老师,热爱自己的岗位,也热爱音乐,从记事起,父亲的歌声和二胡声在我心中就播下了音乐的种子,为我成为音乐老师谱写了前奏。

师范毕业后,我来到了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从此成为一名中学音乐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学生们目光灼灼地望向我,我便想倾其所有,想带着孩子们去聆听“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去感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想带着孩子们去体验课堂上的每一次绽放,想让动听的音符和美妙的旋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1656378181578020422.jpg

2011年初春,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的内心极具悲痛,为了抑制这种悲痛的疯涨,于是我申请去安康与四川交界的最边远地区支教。看到那里闭塞的环境,落后的交通条件,破旧的校舍,我的心情极为不平静。也就在这时候,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拉着我的衣角怯生生地问:“老师,他们说你是唱歌老师,您可以教我们唱歌吗?”我笑眯眯的说到:“可以啊”,问:“你们以前的音乐课怎样上的”?小女孩羞红了脸,低下头摇了摇:“我们没有音乐课,我们不太会唱歌。”什么?没有音乐课?为什么会这样?我火急火燎的找到校长:“校长,你们没有音乐课?”校长无奈的摇着头告诉我,“陈老师,在你们支教老师来之前,我们四个大男人包班,除了语文就是数学,哪有音乐课?”和校长交流后才知道,在这里学生都是打着火把来上学、两个馒头管一天、一双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趟着河水来上学都是真实的,孩子们没有唱过一首完整歌曲是真实的。听完校长的话,我沉默了片刻,向校长说到:“我想让全校学生一起上一节音乐课。”校长同意了。于是一根粉笔,一块小黑板,108个孩子第一次一起学唱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们唱的是那样认真,神情是那样肃穆,洪亮的歌声不仅飘荡在校园里,也响彻了整个小山谷。从此,每周一升国旗时,伴随太阳升起的不止是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还有我们铿锵有力的歌声,有了音乐,这里的校园不再是尘土飞扬;课堂变得色彩斑斓,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最值得欣慰的是,那位拉着我衣角的小女孩现在是紫阳县毛坝镇的一名音乐老师,也成了音乐和爱的传递者。

岁月更迭志不移,2017年我有幸走进汉滨小学这方更为广阔的育人沃土,有幸遇见一群同我一样热爱音乐的同仁们, 我们编制“竹节舞”,律动校园,我们放声歌唱,课堂激情无限;我们吟唱汉调二黄,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看着孩子们在美育的乐园里茁壮成长,幸福的源泉溢于心田,跃上眉梢。

2021年5月,汉滨区教体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拉开序幕,经过学校和音乐组老师的热烈讨论,决定结合民乐和舞蹈表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向伟大的党献上汉滨小学全体师生的敬意。一天下午,张媛老师带着学生在舞蹈教室排练,舞蹈中有大跳的动作,张媛老师没站稳,一个趔趄,头磕在地板上,流了好多血,孩子们吓的跑过来找到我:陈老师,张老师摔了,流了好多血。我赶忙通知校医来处理伤口,张媛老师边包扎伤口边给孩子们说,老师没事你们继续。邓艾语哭着说到张老师,您休息不跳了。张媛老师说,音乐课上不能因为一首歌曲难度大,我们就不学了。同样,舞蹈的训练也不能因为难度大我们就不跳了,这点小伤对于一个舞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咱们大家继续练。看着额头还渗着血,在排练厅带着孩子们翩翩起舞的张媛老师,看着放学后吹奏笛子的胡万涛老师、看到课间十分钟还在苦练二胡的曾强文老师、看着十个指头红肿缠满胶布依然在拨弦的陈芳老师,我含着泪笑了,我们是汉小人,我们秉持的是“正气同心”的教育理念,我们全心付出,如愿成长。在学校大力支持和音乐组齐心协力下,最终以精彩的表演向全区师生展示了汉小人的风采。

在汉滨小学校园,不仅有音乐老师的歌声嘹亮,有体育老师的精益求精,还有那些埋头苦干的孜孜不倦,更有那些诲人不倦的谆谆教诲,多少付出都是不为人知的默默无闻。汉小人是这样,汉滨教育人也是这样。正是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你,我,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脚踏实地的苦干,如愿地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芬芳。即便在疫情的考验下,孩子们也能如愿地奔赴一个又一个的远方。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炼师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新标准。我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愿用美妙的音符去点亮更多学生的心灯,去抚慰孩子们稚嫩的灵魂。愿老师们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奉献,奋发进取,为汉滨教育美好的明天谱写壮丽的诗篇,愿天底下所有的老师,在这祖国的盛世中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