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二级调研员董亚美带队,赴汉滨区双龙镇就“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创建工作进行现地检查,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详细了解双龙乡村旅游建设情况及后期发展规划,对旅游服务保障、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据悉,今年以来,双龙镇把“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作为“十四五”期间全镇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茶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动,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积极谋划,高效落实,成功入选全市2022年唯一一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省级复核镇,创建工作初显成效。
以创促建,锚定目标谋发展

双龙镇地处汉滨、岚皋、平利三县交界处,素有汉滨区南大门和瀛湖库区绿色屏障之称,是安康-瀛湖-南宫山精品旅游路线的中间节点,镇内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景区景点特色鲜明,茶旅文化深度融合,尤以国家登记新品种“陕茶1号”和龙文化主题的“双龙溶洞”最为驰名。为推动“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加快创建,该镇锚定“创成”底线,聚焦“创优”标准,抽调专班、倒排工期,以创建工作为抓手,统筹谋划推动镇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汉滨区双龙镇总体规划(2011—2025)》、《双龙镇十里香河景观及龙泉小镇规划》;积极奔走,多方支持,累计投入4亿余元完善基础设施,在保留古镇原有风貌和历史韵味的基础上,植入现代元素,丰富文化内涵,挖掘“古桥古树古村落”等其他地方特色文化,将天宝陶家院子国家级保护古村落等一批优质旅游资源有机串联,逐步打造建设全域旅游大环线、乡村文旅新亮点。
以建促变,多措并举强基础

在创建工作中,双龙镇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新民风建设,聚指成拳形成强大合力,带动旅游环境持续变美,旅游设施不断变强,乡风民风不断变好,形成“双促双赢”良性循环。目前双龙镇已建成了4A级双龙生态旅游景区和万亩“陕茶一号”示范园,培育省市区级(观光)园区11个,建成茶园观光道路20余条,培育提升农家乐、民宿12家,新建镇村污水处理厂8处,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发动公益岗、志愿者800余人次,全方位无死角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守住了蓝天、绿水、青山,永葆绿色生态靓丽底色。持之以恒深化新民风建设,引导群众树立服务接待“主人翁”意识,常态化开展镇域内旅游接待场所经营执法检查,不断打造对外靓丽形象,服务接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共建共享,巩固成果惠民生

会议要求,创建不是终点,而是打造全域旅游升级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新起点,巩固提升创建成果需要全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维护,
下一步,双龙将集全镇之力,汇全镇之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模式,以安岚高速、龙泉小镇、十里香河等项目建设为契机,持续完善规划架构,推动项目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宽招商渠道;持续挖掘文化内涵,打造茶乡品牌;持续做实生态保护,改善镇村面貌;持续开展志愿活动,完善服务功能,做足做细做精“茶文旅”文章,全力将双龙打造成为省内一流旅游特色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