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里镇被列为全市唯一一个工业商贸类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根据省乡村振兴局、省住建厅《2021-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工作要点》要求,示范镇五年之内每年要打造一个示范村,张营村被列为2022年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汉滨区五里镇张营村位于安康市中心城区以西13公里,316国道川道延边,辖8个村民小组,471户1587人,共有党员63名,现代农业市场主体4个。今年以来,张营村抢抓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历史机遇,按照示范村创建有关要求,确定把产业建设作为示范村建设的“核心抓手”,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四链”驱动富民的总要求,坚持以产业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聚焦支部、能人、资源、增收四个重点,按照“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资源融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蚕桑、甘蔗、辣椒、桃园农旅观光四大产业,将全村1800余亩土地资源充分盘活、471户农户全部嵌入产业链条,全村2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就近带动务工260人,培育了“桃花经济”、“甜蜜产业”、“蚕桑文化”三张名片,开展了“赏五里桃花、品香醇蔗酒、游桑园故里”的农旅融合、产旅融合的大胆探索,实现了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高点起步。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现多方联动。坚持把支部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灵魂工程”,坚持党建引领,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分到产业块上。支部整合产业资源。按照“三联”工作机制的要求,确立了以“村企联”的形式,将全村土地、技术、人力等资源整合起来,与辖区的盛义桃花园、安康市怡鑫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安康益禾辣椒烘干厂和安康亚菲拉酿酒厂做为结对联建对象,实行支部抓资源整合、市场主体抓生产经营、农户全产业链参与的发展模式,打造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的合作共赢的模式。支部整合社会资源。与汉滨区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支部联建,成功举办了汉滨区春来早旅游推介暨第二届五里桃花节“网红打卡”旅游及电商推介、首届农民丰收节、冬季旅游推介暨第一届五里甘蔗节等活动。充分利用党建主题活动,鼓励村民在企业务工就业,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和销售服务队伍;聘请汉滨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先后组织村干部、技术骨干、村民到西安、延安、铜川等地进行参观学习。支部整合人力资源。通过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将全村63名党员按照土地资源、居住区域等,划分到四大产业链中,带头做好土地入股、务工、矛盾纠纷协调等工作,将党员的先锋作用充分体现在产业发展上,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能人聚在产业链上,实现龙头牵动。坚持把培养能人大户作为产业发展的“头雁”工程,选拔有经济头脑、有生产技术专长、有一定管理知识的年富力强的能人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择优筛选注册成立了4个市场主体,实现了每个产业都有一个市场主体带动。王成敏,张营村人,是一名退伍军人,2019年“归雁”回乡,注册成立了安康亚菲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带动全村甘蔗种植400余亩,带动就业120余人,年产值百万余元,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安康亚菲拉酿酒厂,这也是陕南地区首个蜜蔗IP主题故事酒庄,是一座全方位沉浸式自然体验酒厂,更是一个新晋的网红拍照打卡地。2020年1月12日,由安康亚菲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甘蔗果酒产品——“庆安康”蜜蔗酒重磅发布,成为汉滨区农成品加工项目建设亮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对全区辣椒产业链条“烘干”环节的短板,经镇村动员,王成敏同时新建了安康益禾辣椒烘干厂,厂房2500平方米,建冷库5000立方米,补齐了全区辣椒产业的短板。张乐,是张营村人,2015年退伍,退役后经镇村党支部动员,返乡注册了安康市怡鑫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安康市怡鑫农林“拥抱蚕宝宝”主题桑园,蚕桑产业实现多批次年养蚕350张,综合效益近百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30户91人,户均增收1.5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0个。梁安,陕西铜川人,2021年6月被镇村招商引资到五里,投资圣境桃花源项目,流转张营及邻村土地种植采摘观光苗木300余亩,打造集农耕科普、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民宿旅游、特产销年售月、电商推介为一体的特色农旅体验中心。在“归雁”能人引领、“乡愁”产业引领下,全村产业产生了生机勃勃景象。
项目放在产业链上,实现项目带动。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建设要求,邀请相关单位深入挖掘示范村在山水环境、选址布局、街巷肌理、建筑风貌、特色产业等方面的特色要素,高标准编制示范村发展规划。根据规划,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将张营村水电路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入村入户道路、余家河河岸线绿化修复、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旅游观光步道等项目编入规划,实现有项目、有支撑。启动实施绿化亮化等工程,设计“醉”美张营乡风文明文化墙、小院落、“寒舍小酌”小巷弄、小桥梁等建筑,全面提升张营村人居环境水平;申报建设五里镇张营村汉滨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五里怡鑫农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处;打造汉滨区怡鑫现代蚕桑生态循环科技示范园,建设集国桑采摘、养殖观光研学、桑园骑行、技术培训、烘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计划总投资2100万元,年养蚕2400张,产茧96吨,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1200万元,动员农户入股土地1000亩,建成“强桑1号”、“农桑14”为主要栽植桑品种的高效密植桑园80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1300平方米,怡鑫现代蚕桑生态科技示范园区成功接待了“鎏金铜蚕”影视宣传片的拍摄任务及石泉县“鎏金铜蚕”广告宣传取景拍摄,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完成了国家商务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实现产业驱动。坚持把富民作为抓党建、抓产业的最终目的,抢抓五里工业集中区发展重大机遇,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按照农户在一产建基地、市场主体在二产抓加工、三产抓市场经营,形成了一二相连、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在园区务工、加入产业销售和服务队伍、发展农家乐等服务产业等多种方式,将群众更好的嵌入产业链,夯实群众增收的基础,在蚕桑产业上,支部动员农户入股土地1000亩,安康市怡鑫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抓好桑园的日常管护和产品营销,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在甘蔗产业发展中,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动员群众以土地入股获得土地入股收入,甘蔗销售给酒厂后获得分红收入,群众在甘蔗园务工获得务工收入,随着辖区企业和务工人员的增加,还有一部分群众发展农家乐等三产服务业获得经营收入。在甘蔗产业发展过程中,集体经济也实现大幅增收,实现了群众及集体“双赢”。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张营村“文旅+产业+休闲”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实现了“种庄稼”变为“种风景”,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美丽蜕变,促进了张营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