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宣传信访工作会议在汉阴县召开,汉滨区积极探索经验做法,巩固衔接宣传工作取得实效,并在全市进行交流发言,同时,获得了市乡村振兴局和兄弟同仁县区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近年来,在省、市乡村振兴局的指导帮助下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区坚持以“巩固成果、有效衔接”为目标,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思路,突出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典型经验培育,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抓重点,树典型,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仅2021年累计向市乡村振兴局报送信息1977余条,位居全市第一,千余条优质稿件在中省市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曾先后被陕西日报社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被市脱贫办、市扶贫局授予“宣传贡献奖”。

一是聚焦“三类媒介”
巩固宣传工作老阵地
灵活网络媒介。在区政府网站开设乡村振兴专栏,定期、灵活、立体式宣传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好典型、好故事,2021年,累计更新各类信息1613条。办好纸质媒介。精心策划宣传重点和选题,定期编发《汉滨乡村振兴工作简报》10余期,同时围绕“三落实一成效”、驻村帮扶、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收集各行业部门、镇(办)典型工作经验,每季度进行汇编成册,并向省市行业部门、主管部门和媒体进行推介,赢得支持,促进工作交流。创新有声媒介。围绕季度工作重点,设定宣传主题,及时梳理典型做法、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定期邀请省市媒体宣传巩固衔接工作中的好人物、好做法,确保电视有人、报纸有字、广播有声,全方位讲好汉滨故事。

二是聚焦“三个贴近”
开辟宣传工作新战场
贴近重点,做好巩固衔接创新实践的宣传。紧盯“为什么宣传”“宣传什么”以及“怎么宣传”,与区委宣传部及时制定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宣传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宣传方式、宣传内容,形成年初有方案、月中有重点,年终有考核的闭环机制。贴近典型,做好各领域亮点工作的宣传。聚焦“五大振兴”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巩固成效、消费帮扶等重点领域,广泛发动各方力量,畅通典型经验发掘渠道,及时挖掘、总结创新经验做法,定期开设专栏,进行典型宣传。2021年,我区巩固衔接工作在中省市媒体刊发宣传稿件分别达到162篇、968篇、847篇,位居全市前列。贴近基层,做好展示一线干部的宣传。注重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迁、小视角折射大时代的思路,把镜头和笔端对准基层群众,讲述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做法经验和汉滨故事。编印了《我的扶贫故事》,挖掘总结了一批理论有深度、实践有厚度的宣传稿件在中省媒体刊发,《如何防止返贫巩固成效?陕西安康汉滨区这样做》《汉滨区“4311”工作体系抓巩固促提升》分别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微信公众号以及陕西日报乡村振兴版头条刊发;《看病花销大干部上门帮——陕西汉滨区用大数据助力和防范群众因病致返贫》等稿件分别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刊登;创新实施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国家医保局《医保动态》2021第71期刊发推广。汉滨区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村集体资产等工作经验被全国农村集本产权制度改革办进行推广,《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经济——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经验做法》和《汉滨区“三四五”防返贫促振兴模式》省市乡村振兴简报刊发。

三是聚焦“三项工作”
强化宣传工作提实效
严格信息发布。按照抓住工作“闪光点”、深挖社会“关注点”、提高信息“含金量”的原则,量化部门和镇办发稿任务,制定了镇办、行业部门、帮扶单位每周报送1条信息的“3个1”目标任务,严格实行信息报送审核制度,切实加强信息采集和报送质量。同时,扎实做好微信推送,从设计版面、挑选照片、审核文本、编排模板、审核刊发等,实现当天制作、当天刊发,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和幸福感。认真接待媒体。按照媒体采访流程,积极统筹各类资源,严谨、周密、细致的做好媒体衔接和采访接待工作。兼顾舆情监测。去年以来,共接待新华社、陕西日报、阳光报、农民日报等媒体10余家,成功处置了3起舆情信息,全力消除涉贫舆情负面影响,减少杂音频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舆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