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奋力推动汉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访谈

时间:2022-03-01 15:25  作者:源自:

工人正在加紧生产毛绒玩具




早阳镇农民交售魔芋



城东新区控规鸟瞰图


  范传斌(右一)在陕建装配式建材项目现场调研



紫荆镇仓房村核桃喜获丰收


张滩镇肉牛养殖基地



建设中的城东新区石张大道


城东新区数字产业园效果图



群众在陕茶一号繁育基地务工


五里工业集中区益和公司辣椒加工车间



五里工业集中区悠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五里工业集中区工厂总部


  为了全方位彰显汉滨区在“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务实举措和创新实践,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把“勤快严实精细廉”和“忠诚、干净、担当、表率、学习、奉献”作风要求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努力实现汉滨高质量发展。近日,本报记者聚焦“实现开门红、冲刺全年优”对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进行了专访。

  记者:范书记您好,市委决定2022年为“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请问汉滨区如何按照市委一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抓培育、抓提升、抓裂变,以健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为依托,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高水平产业振兴?

  范传斌:2022年是市委确定的“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区委、区政府将认真贯彻市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强龙头、强链条、搭平台、保要素、建集群”的思路,重点围绕富硒食品、纺织服装(毛绒文创)、新型材料、生态康养、现代物流、数字经济六条产业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突出抓好五大提升行动,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高水平产业发展。

  一抓项目谋划提升。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深度谋划科技含量高、亩产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项目,充实储备库、扩大总盘子,争取更多项目挤进中省盘子,全年编报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0个以上。

  二抓开放招商提升。深入贯彻“144520”开放招商工作要求,突出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和相关产业领军企业,组建重点区域招商引资联络处,实行互联网全面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全年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4次以上,确保引进资金135亿元以上。

  三抓乡村产业提升。依托248个现代农业园区,围绕畜牧、茶叶、蔬菜、魔芋、核桃五大主导产业做强,烤烟、蚕桑、林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做优,中药材、生态渔业等小众产业做精,强化奖补政策撬动,持续做强市场主体、做靓产品品牌、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村集体经济+新社区工厂”模式,实施新社区工厂“总部+”行动,力争新社区工厂总量达到200家。

  四抓要素保障提升。刚性落实项目建设“1+8”推进机制,高效做好手续办理、要素协调、环境保障等服务工作。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切实突破用地瓶颈;综合运用股权融资、发债、信贷等手段,帮助市场主体着力破解融资难问题;创新激励机制,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吸引在外能人返乡投资兴业,确保前三季度新建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50%、80%、100%。

  五抓营商环境提升。持续打造与发达地区接轨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尊重企业家精神,坚持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秉承“企业为先、事无大小、全员服务”理念,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领办、代办等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确保政企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停滞、政策落实零障碍。

  记者:去年汉滨区启动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提升行动,致力于打造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三大产业集群,请问目前这项工作的具体推进情况,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如何加快重大产业提档升级?

  范传斌:去年年初,我们启动了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提升行动,这是我区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具体行动。我们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动、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聚力打造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三大百亿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9%,其中富硒食品增长14.5%、新型材料增长16.6%、纺织服装增长25.6%。2022年,我们将持续聚焦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强链延链、提质增效:

  一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亩均论英雄要求,抓好企业分类管理和精准服务。健全企业台账,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为主要指标,按产业类别将企业分为4个等次,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差别化政策体系,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改进管理和技术缺陷,助推提档升级、做大做强。

  二是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做强链主、催生链条、壮大链群。富硒食品产业链重点围绕多层次、品牌化发展,引进大企业合作,“一企一策”推动泸康、龙王泉等链主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培育上实现新突破;新型材料产业链重点围绕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在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的同时,对皓翔保温材料、陕建PC建筑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提升;纺织服装(毛绒文创)产业链重点围绕品牌化、高附加值发展,推进西北纺织城项目投产,做强新伟泰、宏源泰等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总部+”模式,推进集团化、集群化发展。

  三是围绕抓配套强承载,加快标准化厂房和水电路气、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加快推动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优化整合,围绕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目标,持续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职工公寓等配套设施,大力拓展培训、金融、出口、营销等服务功能,切实提升平台承载、产业孵化、自我造血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三大产业集群年产值均突破100亿元,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2022年,汉滨区将如何紧扣“追赶超越、龙头引领”总体目标,奋力推动汉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范传斌: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爬坡之年,也是我们落实区十六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紧扣“追赶超越、龙头引领”总体目标,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生态立区、产业兴区、项目支撑、创新开放”发展路径,突出“基地抓提升、社区抓工厂、三区抓龙头、城镇抓配套、全域抓保障”发展策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勤快严实精细廉”的过硬作风,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力争各项工作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力争市对区目标责任考核位列优秀格次,力争全省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综合排名跻身中上游。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奋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质量、上水平。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同时,聚焦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着力加快三产融合、推动项目建设、做强经济载体、强化数字赋能,切实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

  二是聚力推进巩固衔接工作提质量、上水平。坚持把巩固衔接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监测帮扶、巩固拓展、产业就业、示范引领等重点,确保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质量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质量、上水平。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立足汉滨市区一体、四区同域的特殊区情,坚持全域汉滨发展理念,科学处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统筹推进城区、川道、两山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四是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质量、上水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借势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力推进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是竭力推进区域社会治理提质量、上水平。持续增强民生保障,提升治理效能,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努力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先行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六是倾力推进党的建设提质量、上水平。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一切工作的最前沿,以党的力量助推经济发展、巩固衔接、生态环保、城乡建设、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以中心工作实效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记者:今后一个阶段,汉滨区要实现在全市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的地位更加巩固、作用更加凸显的目标,您认为,最大的信心和最大的底气是什么?

  范传斌:区十六次党代会把“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全市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的地位更加巩固、作用更加凸显,全省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综合排名跻身中上游,为陕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汉滨贡献”作为今后五年全区的奋斗目标。确定这样的总目标,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底气,主要基于五个方面:

  一是发展基础更加扎实。60996户202998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23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区脱贫摘帽后,巩固衔接工作有序有力有效,“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得到巩固提升,采购助力消费扶贫入选国家优秀案例,“三变”改革、“三联”工作、因病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等受到中省主管部门肯定。

  二是硬件条件持续改善。五里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188户,总产值超过200亿元,连续7年荣获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先进单位;富硒食品、纺织服装、新型材料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近百个。城东新区建设全面提速,数字经济产业园、石张大道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张坝路、流水河大桥等5路8桥建成投用,全区农村等级公路达到5154公里。

  三是经济实力稳步攀升。在受汛情、灾情、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超过407亿元,增长7.8%,高出全市0.3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高出全市3.8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高出全市3.6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4位;培育五上企业72户、新增市场主体1.06万户、新建新社区工厂84家,数量全市第一。

  四是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300项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100项高频事项下放到镇办,“一枚印章管审批”“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面实施,市场主体达到6.6万个,连续五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区。

  五是党建引领有力有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十大活动”精彩纷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务实有效,做法经验在全市交流。区镇村三级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区委和镇、村换届、区民主党派换届圆满完成。干部作风扎实改进,“四风”顽疾纠治有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