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滨区按照省、市、区统筹安排,区直部门联动协调,镇办村组抓落实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管理服务搬迁群众3.4万户11万余人。
健全组织体系,构建治理架构。通过单独建立搬迁安置社区党组织或融合、挂靠等形式实现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同步完成68个标准化、规范化安置社区党组织建设。同时,有序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在农村搬迁社区的挂靠村或融合村选配网格长、城区“五大社区”单独选配网格长的方式,形成有效网络治理平台。
为进一步方便易地搬迁群众的户籍管理工作,该区按照“原籍管好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的双重管理服务机制,及时出台《关于实行搬迁群众“居住簿”制度的通知》,并在全区推行搬迁群众“居住簿”制度。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汉滨区“五大移民搬迁社区”物业服务价格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城区“五大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物业费、住房维修基金收缴标准和补助标准。过渡期内,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属镇办负责,将物业管理委托社区(安置点)所在村(社区)实行代管。对100户以上的安置点,成立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在所在村(社区)班子成员中明确1名社区干部,专职负责社区管理工作。按照社区安置规模,从搬迁群众中聘用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负责物业费和房屋维修费收缴、安保等工作。
加强财力保障,提升服务能力。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2021年,该区从中省衔接资金中拿出2500万元解决搬迁社区“红白理事馆”、党群服务中心、河堤、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4个,实现全区154个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并投资610万元,新建幼儿园和改扩建小学各1所,新增学位290个。
完善产业扶持,推动综合治理。汉滨区相继出台支持产业园区发展政策文件,在促进农业园区提质增效过程中,着重用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在98个安置社区配套建成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地122个,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脱贫户3000余户。整合区域资源,优先支持安置点周边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加快提升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搬迁群众参与度高、增收潜力大的特色产业,持续深化“支部+X+脱贫户”产业帮扶模式,建立安置社区电商服务中心20余个,把搬迁户融入产业发展链,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