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建民办忠诚村坚持“支部引路、产业铺路、党员带路、共富同路”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联”工作机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1700户4250人增收致富,其中,脱贫户535户1843人,实现了“产业兴、群众富、支部强”的多赢效果,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做法通过视频会议向中亚五国推介。
一、明权晰责,固本培元
通过明晰权属、明晰责任、明晰股份,实现资源、资金、收益共享,建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明晰权属共享资源。将村内群众自有和村集体资源清查摸底,进一步明晰权属、登记造册、评估作价,折股量化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集体经营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家庭经营风险降低、收益增加。
二是统筹用途共享资金。不改变资金用途和性质,将产业扶持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产业奖补资金等资金,统筹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使用,村集体经济通过占有股份确保群众权益,既发挥资金规模效益、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保值增值。根据发展需要,村集体将29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天瑞塬公司,72.96万元扶持资金投入区资产运营公司,获得年固定收益17.8万元。充分发挥1500万元政策性项目资金撬动作用,与天瑞塬公司共同建设设施大棚1000亩,村集体占股70%,将经营收益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实现了户户受益,人人得利。
三是合理分配共享收益。通过盘活资源资金,农户固定获得土地流转费、折价入股分红、合作经营收益分配3项收益,灵活获得反租倒包经营、园区务工、加盟蔬菜直营店经营3项收益,稳定获得村集体年终经营分红收益。7项增收途径把农户紧紧镶嵌在产业链和就业链上,实现了集体和农户双获益。2020年,该村集体可分配经营收益295.8万元,村集体组织成员人均获得集体分红收益29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27元。
二、有效组织,强干发枝
一是统一标准保质量。以设施蔬菜为突破口,由忠诚村蔬菜专业合作负责统一建设大棚、统一引种育苗、统一用药用肥、统一日常管理,再反租倒包由农户负责种植管理,确保了蔬菜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是对接市场提效益。创建“天瑞塬”绿色蔬菜品牌,完善村研发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市场网点,在安康城区开设38家直营店、蔬菜超市,在西安、重庆等地开设3家批发市场门店,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解决菜农销售难题,确保丰产也丰收。
三是延伸链条强带动。积极推行“三联”工作机制,选取地域相邻的建民街道月河新村、中心村等6个村,产业关联度大的县河镇财梁社区、洪山镇石狮村等8个村,起步迟、但发展愿望强烈的茨沟镇佛爷岩村、红云村等5个村开展联建,组建产业联盟党委,选派村党务骨干力量分赴4个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邀请联建村10名党员干部到忠诚村挂职锻炼,累计将13名党员培育成致富带头人,120名党员培养成产业技术工人,示范带动19个村发展设施蔬菜7100亩,年销售收入1.2亿元,人均年增收1400元以上。12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10万元,先后转化后进村4个,创建省市示范村党组织5个。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建立完善支部掌舵、党员示范、人人负责的机制,强化规范管理。
一是支部掌舵。充分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和支部书记舵手作用,聚合第一书记、支委委员、党员等力量,依法依规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章立制,通过周议、月评、季分析等方式,及时纠偏,校正方向,保证集体经济规范运行。
二是党员示范。根据党员特长,在合作社设立政策宣讲岗、生产技术岗、质量监督岗、运输物流岗、营销推介岗等党员先锋岗,全面宣传党的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党员“传帮带”责任,保证集体经济充满动能。
三是阳光运行。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式,将收益的30%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风险防控公积金,将收益的10%用于补充村级经济组织运转经费,将收益10%用于公共事务管理和发展公益事业,将收益的10%用于奖励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将40%用于股东普惠分红。严格按照“银农直联”进行线上审批使用资金,推进决策过程人人参与、运行全程人人可见、运行节点全部留痕管理模式,让集体经济全程在阳光下运作,不断提升群众信任感,确保集体经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