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样板看茨沟

作者:刘杨 罗妍 来源:汉滨融媒 发布时间:2021-12-14 15:39

赏红叶美景、住特色民宿、品清酒佳肴、购山货特产、访革命遗址……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汉滨区茨沟镇总是人潮涌动,游客驾车纷至沓来,在这里“打卡”美景、美食。

近年来,茨沟镇创新举措,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拉长农业产业链,深挖地域文化,围绕“实力茨沟、活力茨沟、魅力茨沟、品牌茨沟”建设目标,依托“三色”产业阔步走上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一支支整齐排列的菌棒,一朵朵浅褐色香菇升柄展伞,圆鼓鼓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级、烘干、装筐,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茨沟镇因地制宜,近年来大力培育香菇孵化园区,建成集扶贫助农、食用菌培养生产、加工包装、储备销售、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多业态发展的“香菇小镇”田园综合体。已建成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枸家坝菌棒生产培养基地和松坝后沟香菇种植基地3个。

“我们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免费为农户提供大棚和技术培训,借出菌袋,经统一种植,保底价回购,让群众掌握一项技术,持续稳定增收。”安康市香菇小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强说。

“今年第一茬出菇率非常好,产了1万多斤,卖了3万多块钱,预计后面还能产2万多斤,自己根本忙不过来,还请了3个工人呢!”菇农喻家东一边忙着分拣香菇一边说。

家住沈坝镇的菇农喻家东是最早一批响应政府号召,来到茨沟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学习香菇种植技术的农户,掌握了技术后的喻家东回到家里发展了35000个菌棒,第一年就收入颇丰,经过三年发展,如今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能手,香菇成为家里经济支柱。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茨沟镇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和产业致富紧密结合,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延伸出基地代养、借袋还菇等模式,初步形成以茨沟香菇小镇为中心,带动全区发展香菇1000万袋,年产香菇1万吨,辐射大河、谭坝、中原等19个镇办39个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香菇产业,带动群众2100余户,实现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

“今年疫情影响来的人比往年少一点,最近疫情缓和了,到周末客人都是打电话预订饭菜、房间。”茨沟镇西沟村胡桃里休闲农庄业主李志桂说。

家住安康城区的张琪一家最近早早定好了出行计划,提前联系了李志桂预订农家饭,等不及车停好,孩子就已奔向田野。

“平时上班压力大,周末来这边与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特别开心!”张琪眼里,这就是他们一家人梦想中的家园。

2018年以来,茨沟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西沟村两委精心谋划,发展起一批特色农家民宿,结合农耕文化,将村民原有普通民房改造成特色休闲农庄,重点以休闲养生、民宿度假旅游带动西沟村农业转型。镇党委政府将“农超”进行对接,规范“电商中心”运营,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各类服务个体,促进消费供需优化升级。

截至目前,茨沟镇已成功举办七届“金秋好时节、茨沟赏红叶”旅游推介和“相约生态茨沟、采购农家山货”消费扶贫活动,仅2020年便实现农副产品450余万元销售额。西沟村、瓦铺村被评为“陕西美丽宜居示范村”,全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王莽山上,三个山垭在这里交汇,另有三条公路分别通向安康茨沟镇、旬阳和镇安。站在界碑前,举目四下,云雾缭绕,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

沿着红色步道,红色印记遍布王莽山的各个角落,“杜超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革命事迹介绍随处可见。在这里,人们在体验中缅怀先烈,了解历史。

如今随着红色研学游日渐火爆,越来越多的人驻足王莽山革命根据地“打卡”留影。“近几年,我镇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努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茨沟红色文化基因,着力提升瓦铺村抗战老兵党性教育基地与王莽陕南抗日第一军纪念馆的接待能力,现已建成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和特色党性教育基地,我们将把握新机遇,做大红色旅游,做好乡村振兴。”茨沟镇宣传委员成敏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而今,茨沟镇重点围绕党性教育、地标核桃、优质烤烟、稻油基地、民宿体验、豆腐小镇、峡谷漂流和山货交易等八个基地及红豆杉绿色小镇培育市场主体,做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规划布局,实现村村有特色、齐头并进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

“下一步,茨沟镇将继续做强红色文旅、绿色林果、金色种养三色优势产业,做靓红色硒谷、清酒之乡、豆腐小镇三张名片,通过实施三联共建,努力将茨沟建成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农旅融合的先行军和三产融合的排头兵。”镇党委书记马金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