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亮点】汉滨区:产业振兴促增收

时间:2021-12-01 14:20  作者:源自:
  近年来,汉滨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最近,汉滨区洪山镇小垭村的5700亩油茶果陆续成熟,致富带头人周在军在组织当地群众抢抓时机采摘鲜果。



  安康市凤南富硒油茶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在军

  今年的产量预计产油能产6吨



  2013年前,周在军一直在南方创业,看见茶油市场前景好,便萌生了回家乡种植油茶的想法。周在军所在的小垭村一直有种植油茶的传统,村子里至今还有一棵400年的油茶树,但因疏于管理、树种老化等原因,这个产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2013年,周在军带着积蓄回到家乡,开始尝试种植油茶,通过嫁接的方式改良本地品种,提高油茶产量,并投资建成了加工生产线。如今,油茶产业不仅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还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兴隆社区居民余家春家里有五口人,上有老下有小让他一直无法外出务工。自从油茶建园以来,他就入园成为产业工人,满足了就近就业、照顾家庭的心愿。



  汉滨区兴隆社区村民余家春

  一个月能拿到四千七八百块钱,反正够我们一家人生活是没有问题。


  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围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支部联建、产业联盟”工作机制,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务工、返租倒包等方式,帮助2300人次进园务工,带动962户发展产业,户均增收4000多元。“十四五”期间,洪山镇计划再发展10000亩油茶,实现“人均一亩园,增收厚家底”的远景目标。



  在坝河镇伍家湾村,一条“红薯种植-粉条加工-生猪饲养”的循环产业链条正日益完善,坝河红薯粉条销往全国各地,眼下,致富带头人崔世满正谋划建设猪肉产品加工厂,制作旅游休闲食品,进一步提升带贫益贫能力。



  汉滨区坝河镇伍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汪顺朋

  合作社运营模式是循环产业,群众种植红薯,企业高价收购加工粉条,红薯渣用来喂猪,产生肥料又能用于红薯种植。2021年全村种植红薯600多亩,用工1400多人次。



  今年以来,为拓宽脱贫群众增收的主渠道,汉滨区制定出台《2021年富硒特色产业支持政策》,激励脱贫户发展产业。目前,已建立起“村集体+公司+农户+脱贫户”和“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等多种利益联结保障机制,将2.76万个脱贫户融入特色产业链中,实现了每个脱贫户至少有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脱贫增收产业,走上稳定致富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