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从19岁走上讲坛,到如今已有二十多个春秋。和无数乡村教师一样,她没有太多的言语表白,只是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她虽然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她,就是汉滨区建民初中雷娟老师。
雷老师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她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她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成一幅隽永的水墨画。
爱岗敬业,教育事业的忠诚卫士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雷老师以道德为准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三千多个清晨,她都提前半小时到校,下午推迟半小时离校,冬冬夏夏,风雨无阻,寒暑交替,始终如一。她认为教师干的是良心活,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得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负责。三尺讲台不大,但教师的责任重大。她深知要干好教师这一工作,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十多年来,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优化语文成绩,从熟悉学生特点,到熟悉教材,再到把握宏观走向;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到研究新课程标准;她废寝忘食,查阅各种资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仔细批阅每一次作业。正是因为她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在每次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认可,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并多次在师德师风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且行且思,做语文课改的探路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把佳作名篇详剖细讲,不再仅仅是字句段篇的斟酌推敲,也不再仅仅是师授生收时,对很多语文教师来说有些手足无措,这似乎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必须完成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这个转变的过程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必须像凤凰涅槃一样,才能获得语文教学的新突破。面对着新的形势,雷娟老师下定决心先从“头脑风暴”——改变教学理念做起,她一边利用休息时间潜心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一边向优秀教师虚心求教,通过观摩、听讲座,学习先进经验。雷娟逐步确立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基本理念,自己要想办法从台上走向台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紧接着雷娟老师决定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做起,真正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认真撰写问题导引式导学案,确立了学生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和巩固提升几个基本教学流程,探索建立对学习小组、每个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经过反复的摸索,雷娟老师实现了自己语文课堂的华丽转身: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课堂上生命的活力得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学生交流展示环节中不时迸发出智慧的光芒。
她让角色表演走进了课堂。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她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上台演一演、比一比谁演得好。通过表演,学生既弄懂了故事情节,对文中的人物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适当的课堂表演,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不仅如此,她还让音乐、美术也走进了课堂。当一首首优美的旋律或一幅幅别开生面的画面被带进课堂时,语言、文字、音乐、美术的巧妙融合,就会让课堂产生非凡的效果,学生又怎会感到枯燥?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结尾一曲《母亲》唱尽了平凡中伟大的母爱,这动人的乐曲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学生们想到妈妈无怨无悔的付出,都不由得流下了眼泪,甚至纷纷表述着对妈妈的忏悔,学生们的思想从而得到了升华。这已不仅仅是语文课堂,更是爱的课堂。与其说这是课堂,不如说是雷老师在校园里搭建的供学生尽情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对待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由喜欢到期待,兴趣高涨,成绩自不用说。
爱心育德,人生路上的启航者
“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雷老师,教师节到了,我又想起了您”,“老师,我的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春节到来,远在广州的学生向您祝福”,“雷老师,我一直不相信我的孩子真的能考上永红中学,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孩子能步入正轨考入理想的学校离不开您辛勤的培育,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恩情”……每年的教师节和春节到来之际,雷老师的手机就接到很多这样的短信祝福,看着这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再沉静的人也会为之动容。
雷娟老师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情感召学生,以理折服学生,动情晓理是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大特点。她把爱洒在集体中,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的关怀,无不映衬着师爱的光辉。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并不会因为他们拖班级的后腿而冷落他们,反而对他们偏爱有加,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永远关注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传递温暖和真情的地方。雷老师这慈母般的爱深深的感染着她的学生,吸引着她的学生,激励着她的学生。
在雷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在她的班里有个叫鲁某某的女孩,这是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孩子。说她不幸,是因为她因摔跤导致脊椎受损行动不便,失去了享受其他同学自由活动的乐趣,而说她幸运,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时时呵护着她。初到班级的她,胆小自卑,总是埋头做自己的事,雷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走进女孩的世界,多少次上放学的接来送往,多少次闲暇时的促膝长谈,多少次空荡教室里的温情陪伴,不仅如此,雷老师还适时地在班上大肆弘扬女孩自立自强的精神,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就这样,不知不觉中一颗爱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同学们开始纷纷效仿老师,你扶一把、他拉一把、我去倒杯水、你帮着拎书包,从效仿到取代。女孩冰封的心渐渐融化了,变得开朗了,低下的头终于勇敢的抬了起来。女孩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最终在求学路上赢得了属于她的春天,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看到那骄人成绩的一刻,她比任何人都自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成为了全班同学的偶像。对班上的学生来说,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不仅这样,雷老师还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细微的心,能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适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健康成长。在她的班上有一个叫罗某的男孩儿,父亲常年在外,从未回过家,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家境差。母亲性格柔弱,没文化,教育孩子不得法,几乎对孩子听之任之。长此以往,这个孩子变得叛逆倔强,生活学习习惯差、行为自由散漫、不受约束。在班上不遵守纪律、打架闹事、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更不用提了。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雷老师多次推心置腹地与他交谈,帮他分析家庭现状、母亲的处境,让他设想三年五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引导他要把目光放远些,要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经过多次谈话,适时的表扬鼓励,终于这个孩子有了变化,他不仅在行为品德上懂得了约束自己,学习上也相当努力。
雷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这样的例子在她身上很多很多,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书先育人,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教育是终身奉献的事业,雷老师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雷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泼墨挥毫,尽情描绘着自己的水墨人生!(汉滨区建民初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