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作业有用、有趣、有味,汉滨区东坝小学实施“3322”作业精准管理模式,让“双减”工作走“新”更走“心”,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汉滨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研讨制定《东坝小学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开展作业研究与设计专项研讨活动,从控制作业总量、精选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把握作业难度、创新作业类型、加强作业指导6个方面,针对学科特点做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要求教师把握“三个方向”“三个结合”,严格执行“两项制度”,体现“两化原则”,不断提升作业精准管理水平。
“三个方向”,即作业设计要以检查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充分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三个结合”:即作业设计与辅导要注重基础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开放性相结合,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两项制度”,即作业的设计严格实施“学科作业研讨制”、“班级作业统筹制”。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间,做实做好学科作业设计的研讨和制定,要把“减负”的重点从学生作业数量上的减、形式上的限,转变到质量上的保证、效率上的提高。严格实施班级作业统筹制,并按照“学科组集体研制”——“任课教师布置+班主任统筹汇总”——“年级组审批”——“教导处审核”——“班主任公示”的流程每天在放学前两小时做好公示,并严格规范老师作业布置辅导批改反馈流程,真正做到“减量增效”。“两化原则”,即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评价多元化。
东坝小学在作业设计上走“新”,体现多样化。推出“1+X”模式,“1”为作业答疑辅导,作业设计力求形式多样、分层布置;“X”是多元的校本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艺等社团活动,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作业“自助餐”。作业类型丰富多彩,有合作类作业、游戏类作业、制作类作业、想象类作业、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增强实践、获得体验、发展素养。其中体育锻炼作业、动手实践作业、家务劳动作业,不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餐”。在作业设计上还注重走“心”,注重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强化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的功能,推出“诊断性作业”“层次性作业”“闯关式作业”“登山式作业”等,让作业因情而异,更具实效性,更温暖人心。
东坝小学在作业评价上力求多元化。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的原则,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学科素养。学校旨在通过多元性评价方式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的重要桥梁,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精准管理作业促使“双减”落地见效。东坝小学将立足新起点,创新实践,立足精细管理、精准教学、家校共育、资源整合、科学施策,做到“减负提质”“减负拓面”“减负扩容”“减负增效”“减负赋能”,用力、用心、用爱成就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讯员 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