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不偏不倚选择了周而复始的教育梯台,随着一路的行进,你会为自己的职业美丽度打多少分?
旱涝保收、寒暑假期、安逸稳定,似乎是社会对教育职业者贴上的最完美标签。那么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教育工作者是否身在职场,走出社会还能由内而外、底气十足地说:“当老师, 真好!”呢?一类教育者会感叹:“工作的对象越来越单一;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的倦怠感越来越浓;工作的价值认同感越来越低……”唯有一类教育者会坚定地告诉你:“我喜欢教育工作,工作中的我真美!”
分析比对两类教育者的形态,不难看出,他们从事的工作内容大相径庭:都属于车轮式的工作周期,可静听心声,才会发现,相同的工作内容下却有着让人惊异的差别:不同的教育格局!
教育格局,顾名思义,既要有教育的格,又要有教育的局,格就是教育者的品行与德行,局就是教育者的眼光和能力。
细细拆解,教育的“格局”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知识水平。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是教育者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长足发展的铺路石。如果学生总是能够源源不断地从你这里学习新知,回味故理,当你撒出去一勺水,悄然注入一桶水后学生怎么会不为你的学识叹服,此时,你顺利入驻学生眼中的“男神、女神”代言人,有了如此靓丽光环,你驾驭课堂的能力自然充盈自信。在你学习的途中,路过的每一站你将遇到一个美丽的自己!
第二重:独具慧眼。在积累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开阔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不用“这孩子学习差”来终结孩子的人生。用心寻找孩子细小的闪光点,并不断放大。经常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孩子用“我发现他(或她)最美”,使孩子们发现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亲子之间的亮点,并能取长补短地获取自己的进步。能欣赏肯定别人的孩子一定也会让自己更美!孩子们不会错过发现:“我们的老师真美!”
第三重:纯净的心灵。走进校园,在任何一个角落里,你迎来的都是一张张纯真无邪的小脸,伴着一声声:“老师早,老师好,老师辛苦了......”走进教室,踏上讲台,你面对的是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捕捉到的是一颗颗对世界充满好奇探知的心灵,见证到的是一双双、一串串成长的足迹。当你被这纯净得不能再纯净的心灵包裹的时候,深夜静思:虽然你复制粘贴着清贫的生活,可你却得到一颗颗愿意相信你、爱你的孩子的心啊!这不就是最美的工作吗!
自信、包容、纯净的你踏上教育梯台的每一瞬间,最美丽的人一定是你——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安康教师进修学校 尹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