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亮点】建强“三线”产业联盟 优化“三联”工作机制——流水镇贯彻落实“三联”机制工作调研与思考

时间:2021-11-05 17:11  作者:源自: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提出的“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机制,结合流水镇工作实际,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产业联盟这一路径,创新建立环湖观光线产业联盟党委、江南特色旅游线产业联盟党委、库迁路沿线产业联盟党委等3个临时党委(简称“三线”党委),把党的力量始终挺在各项工作的最前沿,以党建合力凝聚发展动力,带来了“1+1+1>3”的叠加效应,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汇聚了强大力量,打开了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一、创建缘由

  一是紧密结合全镇工作思路,确保整体工作全面协调统筹推进。流水镇第十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心三线四区五好”全域旅游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推动流水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镇党委在全面推行“三联”工作机制中,结合“三线”布局,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创建环湖观光线产业联盟党委、江南特色旅游线产业联盟党委、库迁路沿线产业联盟党委等3个临时党委。“三线”党委的建成顺应了全镇的工作思路,“三线”党委引领“三线”各支部在全面推行“三联”机制的过程中,有效统揽统筹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根据地域特点,确保工作衔接紧张有序。流水镇是安康水电站移民重镇,由原香山、新坝、流水三镇合并而成,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辖8个村4个社区,下辖15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有党员721名,总人口2.7万人。每个村(社区)都是三面环水,到村开展工作交通极为不便。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且方便工作开展,镇党委根据地域特点和到村路线,合理规划出了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在此基础上成立“三线”党委有利于工作紧密衔接和高效推进。

  三是明确工作组织者,确保工作推动有力。推进“三联”机制的过程中,组织者是关键,决定工作开展的成效。有了“领头羊”,组织活动就有了主心骨,开展活动才能常态化。我镇“三线”党委成立以后,分别选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人选、人大主席担任“三线”党委书记。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三线”党委书记牵头统领,具体负责组织“三线”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工作开展,使“三联”工作组织有力、推进有序。

  二、基本做法

  一是建章立制促规范。“三线”党委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对照每周镇党委工作任务清单,结合各自实际自主创新开展工作,以“三比两评一承诺”(每月组织比学习、比业绩、比担当,每季度开展自评和他评,每年一承诺)工作机制为抓手,各线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并向镇党委书记汇报一次工作,镇党委书记每季度分别在“三线”党委召开一次“三联”工作专题研判会,对研判出的具体事项,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和考核评比内容。

  二是组织联动促共建。“三线”党委在“三线”联建的基础上,推行全域党建联盟,实行组织共建、党日共学、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发展共赢等机制,形成“以大带小、以强扶弱、全链合作、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推动村级组织由“弱”到“强”、产业发展由“小”到“大”、资源配置由“分”到“合”,推动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抱团发展促共赢。“三线”党委按照“地域毗邻、产业相近、项目联结”的原则,采取“以强扶弱、强强联合、共进共赢”的抱团发展方式,创新“党建+”模式,在“+”的内容上明确产业联盟和资源联享的具体实施标准,使“三联”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比如“党建+示范民宿”,明确要求这一民宿至少和一个产业园区联盟,为游客创造休闲观光场所;至少带动3人以上就业,销售当地5户以上的特色产品等。

  四是精准考核促实效。为促进“三线”党委工作规范高效开展,确保“三联”工作运行顺畅,取得实效,镇党委制定了《流水镇“三线”党委工作考核办法》,工作开展中采取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排名,一年一汇总,将年终汇总考核的结果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并作为奖优罚劣、评优树模、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

  三、工作成效

  一是支部联建,建强基层堡垒。坚持以支部联建为核心,按照“大联小、强联弱、川联山、近联远”的思路,村(社区)党组织与省市区级帮扶单位党组织进行城乡联,在“三线”党委中各支部进行村村联,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党员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同时将园区业主、产业大户等培养成为党员,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流水镇凤凰村党支部曾经组织力弱、带富能力不强。随着“支部联建”的深入开展,使得“后进”变“先进”,支部的组织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招商引资,因地制宜走立体循环发展之路,发展林果种植1000余亩,实现林下套种300余亩、林下养鹅2000余只,建成年栏养猪5000头的雷香猪养殖基地。区委办支部和良田村、河心村两支部联建,通过互教互学有效促进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了党员整体素质。通过支部联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流水中心社区创建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学坊垭社区和黄泥村创建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市级示范村,河心、良田、新庄、香山等4个村也在积极申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市级示范村。

  二是产业联盟,促进提质增效。坚持以产业联盟为路径,全镇已形成旅游、茶叶、畜牧等主导产业,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7个(其中市级园区7个、区级园区5个),带动园区务工12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多元。环湖观光线产业联盟党委以“承英农业园区”“周林农业园区”为主的茶叶产业园区,覆盖三个村(社区)4700亩茶园,致力打造“茶园+田园+乐园”三园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动发展民宿7家、吃住一体的农家乐30余家;库迁路沿线产业联盟党委通过产业联盟组团式发展采摘体验园,走立体循环发展和高端民宿发展路线,吸引了“航天小镇,优胜美地”和“星火传奇”等招商引资康养项目。江南特色旅游线产业联盟党委精心规划自驾休闲旅游度假线路,实行区域产业大户跨区域带动发展,目前有汉天垭茶叶园区带动新坝、碾坪两村发展茶叶2000余亩,天铭园区带动黄泥、马泥两村发展茶叶1500亩。

  三是资源联享,实现增收致富。坚持以资源联享为目的,发挥土地、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整合效益,推动园区、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环湖观光线产业联盟党委以“阅江阁”“翠微鱼庄”“小镇渔家”为代表的40余家农家乐,就近带动了农户小菜园、养殖业、农副产品的销售;库迁路沿线产业联盟党委以“壹锋家庭农场”为引领,带动沿线发展30余家家庭农场,有效治理撂荒地400余亩,流转土地1000多亩,带动农民就地就业170余人;江南特色旅游线产业联盟党委通过跨区域整合资源发展茶叶近4000亩、油茶500亩,林下种植魔芋300亩,种植香椿、洋火姜200亩。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使得小资源链接起来发展成了大产业,零星的普通资源整合成了优势资源,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朝阳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实践思考

  我市在党建工作中推行的“三联”机制,为我们实现基层组织振兴开出了新路,有效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联,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力量聚合;不是简单帮带,而是相互受益;不是简单相融,而是彼此共进。”要真正实现“三联”目标和内涵实质,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要有人领,好组织。支部与支部联结起来了,为确保活动长期有效开展,谁来组织是关键,党委必须要研究落实好具体的组织者。我镇成立“三线”党委,并明确“三线”党委书记作为“三线”中各支部实施“三联”的核心组织者和领导者,“三联”工作开展就有了主心骨。

  二要有载体,好推进。活动的开展一定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载体,这样才能有抓手、有步骤,好推进。比如我镇在推行“三联”工作中,以“三比两评一承诺”为活动载体,使“三线”党委各支部“三联”工作运行顺畅、扎实有效。

  三要有标准,好落实。决策部署确定后,执行标准是关键,没有标准,落实就很难见实效。比如河心村、中心社区、良田村在资源联享推进中,按照“党建+示范民宿”(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小作坊等)我们就明确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按照标准要求指导、考核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