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主体是高校和地方,合作是手段形式,目的是互利共赢。深化合作共建,校地双方有着良好传统与坚实基础;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校地合作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安康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戴承元、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查芳一行到汉滨区流水镇走访调研,并就校地合作事宜召开座谈会。安康学院发展规划处全体工作人员,流水镇党委书记王杰、镇长人选李林森等一同调研并参加座谈会。

汉滨区流水镇位于安康市区西南25公里处,处安康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和经济圈内,境内拥有10万亩水域,水上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独具有旅游特色。独特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资源禀赋,有利于助推流水镇和安康学院在政、产、学、研、用多方面的深度交流,进一步将学院人才优势资源、科技创新资源服务重心下移,与流水镇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需求紧密衔接,相互赋能、实现共赢。

戴承元一行先后来到流水中心社区、刚子茶园、窑头广场,详细了解流水镇文化、产业、旅游等发展情况。戴承元指出,流水镇的文化振兴应以谢家家训为核心挖掘优良家风,弘扬优良家风,厚植家国情怀。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和产业资源,打造“杨柳依依、绿水粼粼、鱼儿群群、鸟鸣嘤嘤、百花薰薰、茶香阵阵、蔬果淳淳、家教谆谆”的古镇新姿。


座谈会上,王杰汇报了流水镇“一心三线四区五好”发展思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校地合作思路。戴承元介绍了安康学院“三服务”的办学理念,为流水镇的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查芳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培训计划等方面介绍了乡村振兴学院发展情况。
最后,双方就校地合作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了交流探讨并达成一致。
一是共建乡村振兴实践教学中心。
二是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
三是开展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案例提炼。
四是共建安康学院流水镇艺术创作基地。
五是举办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发展研讨会。
并且共同表示,校地合作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原则,坚持“立足流水、服务汉滨、辐射安康”思路,不断推进流水镇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安康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戴承元、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查芳一行到汉滨区流水镇走访调研,并就校地合作事宜召开座谈会。安康学院发展规划处全体工作人员,流水镇党委书记王杰、镇长人选李林森等一同调研并参加座谈会。

汉滨区流水镇位于安康市区西南25公里处,处安康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和经济圈内,境内拥有10万亩水域,水上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独具有旅游特色。独特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资源禀赋,有利于助推流水镇和安康学院在政、产、学、研、用多方面的深度交流,进一步将学院人才优势资源、科技创新资源服务重心下移,与流水镇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需求紧密衔接,相互赋能、实现共赢。

戴承元一行先后来到流水中心社区、刚子茶园、窑头广场,详细了解流水镇文化、产业、旅游等发展情况。戴承元指出,流水镇的文化振兴应以谢家家训为核心挖掘优良家风,弘扬优良家风,厚植家国情怀。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和产业资源,打造“杨柳依依、绿水粼粼、鱼儿群群、鸟鸣嘤嘤、百花薰薰、茶香阵阵、蔬果淳淳、家教谆谆”的古镇新姿。


座谈会上,王杰汇报了流水镇“一心三线四区五好”发展思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校地合作思路。戴承元介绍了安康学院“三服务”的办学理念,为流水镇的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查芳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培训计划等方面介绍了乡村振兴学院发展情况。
最后,双方就校地合作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了交流探讨并达成一致。
一是共建乡村振兴实践教学中心。
二是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
三是开展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案例提炼。
四是共建安康学院流水镇艺术创作基地。
五是举办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发展研讨会。
并且共同表示,校地合作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原则,坚持“立足流水、服务汉滨、辐射安康”思路,不断推进流水镇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