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假后的第一个晚自习,本觉得和前面无数次自习课一样:写写作业、讲讲习题,再组织召开好最后一节的自主班会。可整个一晚上的课下来,我还处在兴奋中不能出来。
事情是这样的:自习课前,我在教室里转了一圈,清点了到班人数,想想也没其它事情了,就走到了学习委员的座位旁,我问她:“蔡富容同学,你觉得今晚的自习课我们怎么上?是上新课,还是做练习题?”蔡富容抬起头,一副紧张的面孔看着我。那一刻,我的心咯噔一下,以为这孩子哪里又不舒服了。正要问她,只听她小声对我说“老师,你忘了吗?假期前你让我安排同学今天讲练习册,我已经和几个要上台讲课的同学说好了,你要自己讲吗?”这时,我才突然反应过来,我把这个事忘了。于是,我就对她说“那好,今天就让他们来讲,我坐下面把把关。”直到坐在办公室,我都还对学生自己讲课产生怀疑和担心,担心他们讲不清楚,会有失误。就这样,伴着担心铃声响了。一开始,我没敢进教室,怕讲课的孩子紧张,也怕自己第一次的“实验”会失败。站在窗户边听了一会,就这么一会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和担心。第一个上台的学生对习题讲的很清晰,解答过程也说的很标准。孩子们自己主导的课堂彻底吸引了我,不由自主地我从后门走进了教室,选择最后面的座位坐了下来。这时候刚好轮到下一个学生上台讲课,他看见了我,我盯着他的眼睛。起初,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紧张和害怕,但转瞬间他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这样,我在下面听,几个学生轮流在讲台前讲着练习题。流畅的语言,清晰的解题思路,工整的书写格式,时不时的问答互动等等,这精彩的课堂让坐在下面的我这正牌的老师都自惭形愧,学生们的表现更让我自责不己。过去我总担心学生们啥都不会,总觉得在教学上学生们肯定比不上老师。可经过今晚的这两节课,我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我的顾虑与担心也荡然无存了。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给我一份信任,还你十分满意。是的,与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信任,更何况这是一群孩子。信任是一种特殊的尊重,承载着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信任是催人奋进的力量。这一次的特殊“实验”也告诉了我:与学生相处,别问他敢不敢,也别问他会不会,要学会用百分之百的心去相信他,用实际行动去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愿意去做,才会主动去做。
两节课后,我专门去问了几个讲课的学生,为什么今晚的课讲的比我都好,他们告诉我,在接到要给大家讲课的安排后,他们忙前忙后精心准备了好几天,连中秋假都是在紧张中度过的。望着孩子们认真的脸庞,我感动了,也应该得感谢的,感谢这群孩子们,他们用行动改变了我的认知。今后我会继续给学生们充足的信任,让我的学生们在自我的田地里,自由地驰骋。
如果说前两节课孩子们用精彩的课堂捕获了我的芳心,那么最后二十分钟的自主班会绝对是赢得了我的信任。自主班会在以往,或流于形式,或成了班主任班会,也或变成了习题课。与往常一样,铃响后我准备随便说两句就让他们自习。谁知还没开口,班长就走到了讲台,我没阻止,就想着她就那么两句,都是无关紧要的事,讲完就轮到我了。站那听了两句后,我沉默了。因为孩子不管是工作总结,还是工作安排都做的非常细致,讲的非常到位。完全把我这班主任都没考虑的事都替我安排好了,这样的班干部能不值得老师信任吗?班会课最后一个环节是值日班长总结一天的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情况。对发言的这个值日班长我太熟悉了:个最矮,事最多;醒的少,睡的多。看他上台,我想:完了,这次班会课又失败了。但今晚的反转太多了,他也不例外。上台后,第一句话他就说“谢谢,谢谢老师的信任,信任他做了第一个值日班长”。紧接着,这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孩子有条不紊的谈起了他值日一天的见闻,在他最后的所思所感中,我更看到了信任给予孩子们的力量。
今年,“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们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老师们绞尽脑汁,既想着要落实好政策,又考虑要发展好学生。其实这并不矛盾,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会做的更好。与学生建立信任的桥梁,放手、放权去让他们自己弄,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多余”,那么清闲。一份信任,换来一份责任;一份信任,换来十分满意。教师与学生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面的高山呼唤“我信任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信任你——”。(汉滨区大竹园九年制学校 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