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大雨滂沱,汉江、月河、黄洋河水位急速上涨……
“转移!”安康市汉滨党员干部闻讯而动,一场与山洪泥石流赛跑的战役,在川道沿线、南北二山打响。
防汛救灾最前沿,汉滨党员干部不计名利,无畏生死,把灾害易发区2562户6078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他们用坚实的臂膀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铁壁铜墙!
暴雨肆虐,水势汹汹,农田要恢复、堤坝要加固、路桥要修缮、塌方要清理、滑坡要排险、学生要开学、企业待复工……而更重要的是,民心要稳定。在同步推进的抢修基础设施、群众心理安抚两个维度的工作中,汉滨党员干部迎着暴风骤雨,把担当写在了一线。
稳定人心,迅速恢复群众生产生活,树立信心,及时疏导群众心理,这是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汉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全区上下党员干部冲在最前沿。路断了,走过去!桥垮了,跳过去!一箱箱方便面、一瓶瓶矿泉水,一声声饱含真情的叮嘱,一句句鼓舞士气的激励,在各抢修现场和撤离安置点燃起暖焰。
“大雨下,我们在这里安安宁宁地住,干部们都在路上抬石头、挖水沟,领导还来看我们,我心里只有感激,受点灾不算啥,等天晴了我就加紧恢复。”茨沟镇滚子沟村撤离安置点村民邓良芬说。
“我们这个撤离安置点伙食好,群众娱乐开展得好,上级领导来看我们,我从心底里都感到高兴。”张滩镇东沟村撤离安置点村民王远群说。
汉滨融媒联动全区各单位部门、镇办,通过网站、微信、爱汉滨APP、报纸、电视、广播等全媒体矩阵,每天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发布100余条防汛抗洪救灾方面知识、工作动态、灾后抢修等信息,让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有劲头、有力量、有信心……
群众的赞扬就是工作的方向。随着一车车保证群众吃、住、用、医等物资运送到撤离安置点和受灾地区,随着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以心换心”,全区群众重树信心,燃起了希望。
“快些,再快些!雨这么大,电抢不通,到了晚上,黑灯瞎火,村民怎么办?撤离点的群众怎么办?”在双龙镇谢坪村,当电力主干线断电后,正是党员干部有这份担当,工人连夜冒雨施工,在第二天才确保电力、通讯恢复畅通。
“铲车不好操作,钢钎子给我,我来把这个石头撬走!让我来,我年轻,劲大!”在石梯镇,正是有了冯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峰这样的镇村应急抢险队队员,村级路上300余方的“拦路虎”才会在半天时间内清理完毕,从而打通群众物资保障线。
汉滨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人员、调集机械设备,对受损路段的塌方、落石、泥石流以及横倒树木,进行紧急清理,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在水毁路段拉设警戒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民街道、江北街道、大竹园镇、叶坪镇、县河镇、牛蹄镇、吉河镇、关家镇、洪山镇、谭坝镇等地党员干部逐户摸清灾情,调度人员、机械,开展街面、村级道路塌方、碎石清理……
不仅仅如此,我们看到,迎着暴雨,汉滨各镇办救灾抢修队伍随处可见,挖机、铲车、渣土车24小时不停歇,水来了、电供了、路通了,满街的淤泥在清理、决口的河堤在加固、狭窄的河道在拓宽……
汉滨党员干部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在暴雨中,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一种空前团结的凝聚力,在汉滨崇山峻岭间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