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柯贤会:难忘那面旗

时间:2021-08-05 09:17  作者:源自:

  在脱贫攻坚帮扶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经历了很多很多刻骨铭心的事情,有靠前指挥的领导、有一线攻坚的干部、有淳朴勤劳的贫困户,尤其是在村委会上空那面迎风飘扬的红旗,让我永生难忘……

 

老张的腿保住了

 

  2015年初,单位安排我包抓了紫荆镇荆河村的一家贫困户,这家贫困户住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如同麻绳般在山崖和深沟里绕来绕去,每次从村部到这家贫困户家里去,步行需要两个多小时。

 

  这户人家特别淳朴厚道,勤劳能干,男主人叫张永兵,身体壮实,说话高声大嗓,如同喇叭。女主人叫刘英,身材纤巧,说话温婉细腻,如同唱歌。他们在房前屋后、山山峁峁、沟沟坎坎的土地种植了六七亩魔芋、四五亩农作物和两三亩洋姜,日子过得也很殷实。可是,几年前刘英上坡背魔芋时,一脚踩空,摔下山坡,造成腿骨骨折,不能干重活。两个孩子上大学,家庭负担沉重,陷入贫困。

 

  我们隔三差五去老张家走访慰问,不时给点衣服、棉被和米面油等生产生活用品。有时也聘请农业专家上门给他们讲解魔芋种植技术,时常和他们谈心交流:“困难是暂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就好了。”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家人特别热情好客,几乎我们每去一次,他们都坚持让我们留下来吃饭,如果不吃饭,他们就会说:“你们这是看不起我们呀,如果不是扶贫,那能见得上你们这些贵客!”我们只好留下来吃饭,他们常常炒了自家种的菜,有时候还热上自产的甜杆酒,让我们吃好喝好,生怕慢待了我们。时间长了,我们和这家贫困户如同亲人一般,经常走动,一段时间不去看看,总觉得心里少了一点什么。

 

  第二年秋天,阴雨连绵,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月,山沟涨水,山路垮塌,我们一直到不了张永兵家里。时间久了,放心不下,天气略有好转,我们几人翻山越岭绕道从另外一个村子来到他家。我们和往常一样,老远就喊:“老张,我们来看你了!”,没想到,半天没有听到往日响亮的回应声,我们心里一沉,一种不好的预感。

 

  进屋一看,发现老张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一条腿露在外面,皮肤已经变成黑色,床边放着一根拐杖。我们急忙问他:“怎么了?”“前段时间下雨,我去猪圈喂猪,没想到房檐底下的电线漏电,把我打到几米外的苞谷地里,等我爬起来后,发现左腿被电烧坏了。山里没有信号,联系不到外面的人员,刘英在山里拔了点草药自行治疗,效果不好,这几天,左腿皮肤发黑流脓,命怕保不住了!”老张气若游丝地向我诉说受伤过程。

 

  看着老张痛苦可怜的样子,我的心都碎了。老张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要是倒下,这个家就垮了。不能让病魔夺去这样一位好人的生命,必须立即想办法救治他!

 

  我和同事们当即把老张家的一把椅子两边绑上两根粗竹竿,竹竿两头用横木固定着,制作了一个简易担架,背着老张坐在椅子上,几个人轮流抬往村部。然后由村主任开着小车送进城里医院治疗。回到单位,我发动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捐款,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老张在医院及时进行了手术,不仅挽救了生命,还保住了左腿。后来,老张见到我们就说:“是你们帮我捡回了一条命!”

 

  考虑到老张住的地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前后又没有人家,很不安全。我们动员老张一家搬进社区居住,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解决了安全问题。

 

  前不久,当我们再去看望老张时,夫妻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停地说:“我们现在楼上居住,楼下务工,收入有保障,生活条件好了,已经脱贫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们这些好干部!”

 

老曹的“神”不灵了

 

  20199月,早阳镇代坡村的曹向元心烦意乱。已经搬入集中安置点的他,按照政策规定,必须对旧房进行腾退。离上级下达的腾退期限一天天的逼近,一想到老房墙上那个带圈的红红的“拆”字,就寝食难安。

 

  这老房子是在他爷爷手上盖的,已经住了老少三代,家里的每一处地方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老曹都记得一清二楚。尤其是那磨得溜光的簸箕、筛子、风车、板柜等家具物件,就如同老曹手心里的宝贝,一刻也舍不得分开。虽然如今房屋已经陈旧破烂、苔痕满地,但是老曹终究舍不得拆了这老屋。更为重要的是老曹舍不得家里那台米面粉碎机。曾经,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都要在他这里加工粮食。虽然现在群众都搬迁进社区了,米面加工生意越来越清淡了,但是每年仍能挣些油盐钱。如果房屋拆除,那“财路”就断了。干部们几次上门催促其腾退旧宅,他都一口回绝。

 

  月末的一天,我们又上门给老张做思想工作,让他尽快腾退房屋。老曹说:“拆除行,如果到时候我的命没有了,你们可要负责!”村主任说:“我们有专业的拆除人员,拆除时只要你不到房子里面,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老房堂屋后墙有一尊神,我小时得了一场大病,四肢无力,全身瘫痪,拜了这神,病就好了,这几十年身体健健康康的!这尊神不能碰不能动,就连神像下面的柜子都不能动,一动我的病就犯了,命就没了。”老曹说得神乎其神。“现在都啥年代了,讲科学,不讲迷信,你说的那理由根本不成立。”我耐心地给老曹做思想工作:“你不能既占着社区的新房,又不腾退农村老房,而且腾退拆除后,政府还给你们每人1万元的补助,你家4口人就有4万元的补助,多好!”可是,无论镇村干部怎样给老曹说理讲情,老曹坚持说那尊神不能动。

 

  这时候,一位村民扛着一袋小麦向老曹家走来,老曹看到后赶快迎了上去:“牛娃子,你打面啊。”老曹麻利地帮牛娃卸粮,开动打面机磨面,忙得不亦乐乎,把我们几个干部晾在一边干着急。

 

  我们看出了问题的症结,等老曹把面加工完后,镇扶贫办主任把他叫到一边问:“你一年能加工多少粮食?挣多少钱?”老曹说:“能打一万多斤米面,挣五千多块钱。”主任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在你居住的社区办有毛绒玩具厂,到社区后,我们帮你在那里找一份工作,一年少说也能挣三万块钱。如果想继续加工粮食,你可以在人口更为集中的社区附近开办加工厂,那人多,生意会更好”老曹听后,两眼放光,高兴地说:“行啊!主任为我考虑得周到,也都是为了我好,我明天就腾房”。

 

  心中的疙瘩解开了,老曹再也不说他的“神”不能动了。第二天,老曹如约腾退了旧宅。


最难忘的国庆节

 

  在我经历的四十多个国庆节里,如果要问最难忘的是那个,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的那一个。这并不是因为七十周年大庆的浓重热烈,也不是因为国庆长假可以和家人团聚旅游放松,而是因为在这个国庆节里,我见证了一个贫困村的历史时刻。

 

  国庆节一大早,我们扶贫人员统一乘车前往包抓的早阳镇代坡村,参加村上脱贫退出民主评议会。刚到村委会,就发现这里的人比平时多了很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镇上的村上的,认识的不认识的,站满了院坝、坐满了会议室,场面甚为壮观。

 

  会议由村支部书记主持,村民代表和村委委员参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和部分拟脱贫户列席参会。上午9点整,村支部书记宣布会议正式开始,村主任介绍了民主评议会议程及内容,领学并讲解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程序及民主评议相关要求,逐户介绍拟脱贫户人员及家庭情况。

 

  “李庆海,家庭人口三人,夫妻二人在村上辣椒园区务工,年收入11000元,种植冬瓜、土豆年收入5000元,土地出租给村上合作社年收入3000元,在合作社入股分红年收入2000元,年总收入21000元,人均7000元,在社区解决了安全住房,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刘兵,家庭人口五人,刘兵在建筑工地打工,年收入40000元,妻子尹燕在城里商场上班,年收入20000元,年总收入60000元,人均12000元,在集中安置点解决了安全住房,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尤其是介绍到贫困户刘平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一边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在房前屋后种植木耳、核桃,栽植烤烟,年收入达7万余元,现稳定脱贫致富的事迹时,现场群众纷纷对他投去了敬佩的眼神。

 

  到会的村民代表逐户进行民主评议发言,群众静静倾听,整个会议井然有序。现场选出两名监票人和计票人,向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成员发放民主评议表,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投票表决通过后,由拟退出贫困户签字、按手印同意。当村支书宣布当年村上106413人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全村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43.16%下降到1.68%,会场内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知道,我们包抓的贫困村翻开了新的一页。

 

  会后,我们又到帮扶的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浓浓的节日祝福。

 

  “我这一辈子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分钱没花,政府就把老房子给我整得漂漂亮亮,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们这些帮扶干部!”贫困户周华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儿媳溺水身亡,两个年幼的孩子由老人照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经综合研判决定将其纳入危房改造项目,对老人原来住的瓦房进行就地加固改造。通过实施“换顶子、加柱子、刷面子、打底子、安管子、改院子”工程,改造后的土房屋美观、实用、安全。既满足了老人故土难离的乡土情怀,又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安全问题。老人不等不靠不要,通过养蜂、养猪和土地流转收入,摆脱了贫困生活,过上了幸福生活,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当慰问完贫困户,站在山上,看到一条条崭新的水泥公路如洁白的飘带在山间舞动,一个个新型社区如颗颗明珠在山间闪耀,一个个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山间兴起,那面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在村委会上空高高飘扬,我全身疲惫尽消,心里无比舒坦。

 

  (作者简介:柯贤会,男,中共党员,汉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