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广国强:我的十一面锦旗

时间:2021-07-30 09:24  作者:源自:
    2018年1月15日,正值寒冬腊月,我被派驻到汉滨区张滩镇响水村任第一书记。三年来,在驻村的1000多天里,我与村民们朝夕相处,待乡亲如亲人,乡亲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亲力亲为。妻子生病我没能相守,父亲病逝我不能尽孝。虽愧对家人,但我获得了群众口碑,那十一面滚烫的锦旗诠释着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我为老汪解难事

  9组低保户汪德财,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一家6口人,房屋破旧,无任何经济来源。儿媳妇王静以及两个双胞胎女儿多年来上不了户口,不仅无法享受家庭人口相关政策,“黑户”也使这家人在村里抬不起头。

  据村干部反映,汪德财家的户口问题情况复杂,多年来历任村干部协调多次最终均不了了之,成为村上的头疼事。我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汪德财因家里太穷,儿子汪显发一直娶不上娶媳妇。十四年前有一次他在市内打工,带回一流浪女王静。王静因智力障碍,语言无法交流,到现在也不知道她家是哪儿的,就这样糊里糊涂生活在一起,后来生了个双胞胎女儿。因王静来历不明,办理不了结婚证,两个孩子也上不了户口。

  在弄清了基本情况后,我及时和张滩派出所主要领导当面进行了沟通。在派出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公安民警通过公安信息网比对,得知王静是本区关庙镇小李村的人。我及时和小李村两委干部进行对接,经小李村干部分析,王静可能是该村村民王某银家走失多年的女儿。之后我带领村支部书记和工作队员到小李村和王某银见面。经沟通,确认王静就是其走失数年的女儿,王某银也终于配合将王静户口迁入了我村。解决了王静的户口后,两个孩子的户口又面临系列难题。根据相关规定两个孩子需要与王静夫妻做亲子鉴定,但数千元的鉴定费又难住了这家人,我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了3600元钱解决了亲子鉴定费用,总算顺利地进行了亲子鉴定。历经数月,我多次和民政、公安、卫健等部门协调沟通,王静及其两个孩子十多年的户口难题终于妥善解决了。

  汪德财家的难事还真不少,安全住房也存在问题。他家属于分散安置对象,如何筹集十几万元建房垫付资金,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难于上青天。

  没有钱,砖瓦、水泥等建材买不回来。没有钱,连工人都请不来。村上找了几家建筑队,人家一听说需要垫付十几万的资金,都不愿意接手。眼看国家普查验收一天天临近,汪德财的建房问题一拖再拖,毫无进展。那段时间我是吃不香,睡不安。思来想去,最终本村建筑老板陈广印进入我的视线。这个人经营建筑公司,算是村里的能人大户,经常乐善好施。我想如果请他垫付资金并负责建房岂不两全其美?我便专程找到陈广印,希望他能帮帮汪德财。其实,汪德财一家的遭遇陈广印也是知道的,但一听说要垫付十几万,还真把陈广印怔住了。大大小小的房屋建了几十栋,前期工钱分文不付的情况还是从未有过。但在了解到我给汪德财一家办好了户口问题,现在又亲自为其解决房屋难题时,陈广印感动地说:“广书记,你作为一个外人为我村的老百姓办了这么多好事、实事,我要是不支持你的工作,我还算是村里的带头人么?只要你说了,汪德财的房子我先垫付资金保证给他建好!”就这样,在我的动员和担保下,陈广印在未收分文工程款的情况下,组织工人、调动机械、购买建材把汪德财家12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屋建好了。汪德财一家顺利地在国家普查验收前搬进了新家。


  同时,为了支持汪德财家发展产业,我为其争取村级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发展养牛。互助资金还款到期,因牛没有及时卖出,该笔贷款暂时无法偿还。在信贷机构规定的还款日期前,我用工资先行垫资向银行还款10612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2019年11月28日,汪显发来到村委会将一面印有“感谢广书记叔叔为我家庭解决一切困难问题,是我们的好干部,真心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锦旗送到我手上。这个朴实憨厚的农民,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他一家人的感激之情,我激动万分,心里暖暖的。事后,当我看到11月28日这个日子时,我不禁感慨万分。朴实的汪显发不会知道感恩节这个洋节日,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每一天都是感恩的日子。乡亲们感恩于党的恩泽,而我,感恩着乡亲们的朴实无华。



步行十里护锦旗

  20组的低保贫困户杨明海,家里3口人,住在半山腰上。交通十分不便。杨明海儿子一直在外务工,常年不回家,对家里不管不问。妻子刘宗香,因历史原因十几年上不了户口,两口子仅靠种点庄稼和养几只鸡维持日常生活。我走访了解老杨的最大愿望是想养一只羊,无奈家庭贫穷,这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杨明海的家境让我心情十分沉重。走访结束后,我马上和邻村养羊大户萍盛园老板取得了联系,由我出资400元钱购买了一只羊,送到了杨明海的家中,嘱咐其精心喂养,养大后我来替他销售。年底,这只羊变现2200元钱,极大地改善了家庭困境。

  回村后,我就刘宗香的户口问题亲自联系县河镇派出所、县河镇富强村委会,弄清刘宗香户口遗留问题的症结。第二天我开车拉上杨明海和刘宗香两口子先后辗转县河镇派出所、富强村委会,在两个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当天解决了刘宗香的户口难题。针对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我组织村两委召开会议,按照程序将刘宗香纳入低保对象,杨明海家的困难总算得到落实。

  后来,我和自己动员的身边爱心人士给杨明海捐赠了冰箱、煤气灶、煤气罐、沙发、床、窗帘、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帮助杨明海搬入了新房。

  2020年夏天的一个早上,天还未大亮,我起床下楼去洗漱时看到杨明海手拿一包东西。老杨动情地说:“广书记,你这几年给我家的帮助太多了,我也不知咋感谢你。今天给你送来一面锦旗来谢谢你。”我说也不用这么早啊。忠厚老实的杨明海说道:“昨天天没亮,我就走路赶到安康城鼓楼街给你做了一面锦旗。我耳朵背,忘性又大,返家时想坐车又不敢坐,怕把锦旗丢了,我就从城里一路走回家,到屋天都黑了。今早天没亮,我就把锦旗送来,请你一定收下。”多么朴实的乡亲啊!为了一面锦旗硬是步行数十里从城区走回家,只为了防止将锦旗弄丢。我为群众做了应该做的事,而群众却给了我这么高的回馈。每当看到这面写着“为人民真心办事”的锦旗,我总是抑制不住泪眼模糊,也不断激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信心和动力。

  2020年8月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在我村展开。一天晚上,两名普查员结束当天的普查回到村里后,找到我问道:“广书记,村上的杨明海是你包联的贫困户吧?”我回答是。普查员说:“今天我们入户询问杨明海的‘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他就在耳边左一句右一句地说广书记好,广书记好。”普查员又说“我们通过实地了解查看,你的扶贫工作确实做得扎实,真正在为民办实事,我们也要向你学习!”我的工作得到国家普查员和群众的肯定和认可,内心感到十分欣慰。


“真心为民办实事”


  2018年五月的一天,我在遍访贫困户的途中,遇到12组群众王凤勤老人,得知我是第一书记,她便在路上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诉苦。说儿子胡小尾的房子垮了,又不幸出了车祸,孩子小,都在上学,孙女又患病。她本人残疾、老伴儿年龄大,常年药不离身。请求将其儿子胡小尾一家纳入贫困户并解决其实际困难。

  新识别贫困户,需要慎之又慎。类似情况我也见过多次,大都是不符合条件的。据村干部反映,王凤勤为让其儿子进入贫困户的事情已多次到村委会上访、吵闹。

  我立即和村上干部到她家实地查看,对她所反映的问题逐一核实,并向左邻右舍了解证实他家的实际困难。经过我的多方调查了解,认定胡小尾一家符合新识别贫困户条件。回村后我将情况及时向村两委和镇驻村工作队长汇报,建议按照规定和程序将其作为新识别贫困户纳入国扶系统,并享受相应政策。

  期间,王凤勤先后多次来到村上又吵又闹,要求立即解决其子一家贫困户识别问题。我耐心地向其讲解国家政策,告知其纳入新识别贫困户的相关程序,并一再保证会按照国家标准和政策给其妥善解决。我不计较她的吵闹,考虑到老人家行动不便,又是大热天,我让村干部开我的私家车,将其安全送回家。

  当年的七月份,村上召开新识别贫困户研判会,我将胡小尾家庭情况在会上进行详细通报,理由充分有理有据,经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民主评议,一致同意将胡小尾一家纳入新识别贫困户。之后,胡小尾家的安全住房问题被列于集中搬迁安置,其他困难也分别得到了相应解决。

  2019年的8月份,胡小尾如期搬入新家。当天下午,我和帮扶干部到三中安置点儿他的家进行走访,临走时王凤勤家人将一面“真心为村民办实事”的锦旗送到我的手中。



“贫困户是亲爹妈”

  “你媳妇躺在病床上,你都不回去照顾。贫困户是你爹呀,还是你妈呀?”这是我在驻村期间村委会副主任陈学正对我说过的最狠最不留情面的一句话。自我到村上当第一书记以来,由于我俩性格相近,陈学正一直没把我当外人,他人耿直,粗门大嗓子,经常说话心直口快,口无遮拦。

  2020年8月的一天,我正组织村两委在村委会会议室开会研究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有关事宜。手机突然剧烈震动起来,我看是妻子的来电,就没有接,想着会散了再回过去。但是妻子仍一遍一遍不停地呼叫。与会的同志们不时地把目光投向我的手机。坐在我身边的陈学正用左肘狠狠地撞击我的肩膀,并用眼神提示我接电话,我意识到是不是有紧急事情便拿起电话低声说“开会,稍后回你。”在我迅速挂电话的瞬间,电话那头妻子从未有过的责怪带着哭腔传入我的耳畔“你是不是等我死了你再接电话!”我知道如果没有特别事情,妻子一般不会这样大发脾气。尽管没开麦克风,但寂静的会场还是传出电话里妻子生气的声音。尤其是坐在我右边的陈学正,电话里妻子那句话他应该听得一清二楚。

  我意识到情况紧急,遂拿了手机走出会议室,走到僻静处,我准备给妻子把电话打过去。却见陈学正紧随我的步伐跟了过来。我把电话回过去,妻子依然怒气未消,告诉我明天要手术,医生要求今天要术前签字告知。陈学正静静听我给妻子打完电话。“广书记,家里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别怪我批评你,你也太狠心了,你媳妇病重住院,你再不回去,家都没了。贫困户是你爹呀,还是你妈呀?”陈学正几乎又气又急地劈头盖脸对我一阵指教。

  妻子两天前刚刚因为脑垂体囊肿、脑动脉血管瘤住院,我匆匆把妻子安顿到医院,就赶到村上准备脱贫攻坚冲刺工作。我和陈学正经常一起值班,一起下村入户,我俩性格相近,几乎无话不说,妻子住院的事自然也没瞒过他。加之刚才他听到电话里妻子的那句话,一切他都明白了。

  散会后,我把几件要紧事和村支书商量后匆匆开车往市中医院赶。病床上孤独无助的妻子见到我,忍不住迈过头去委屈得泪如雨下。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男子汉,在工作面前我从未流过泪。此时,我却强忍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毕竟,这是我相濡以沫二十五年的妻子啊!那一刻,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愧疚和自责。

  这一夜,我在妻子床前彻夜未眠,内心五味杂陈。我反复思索,妻子的病、还有陈学正对我的批评,还有我在党旗前的宣誓,以及在村民大会上作出的承诺。妻子确实需要照顾,二十多年,妻子对我工作一直是全力支持,如果妻子有个三长两短,还何谈家庭、事业?



帮助群众耕地

  陈学正的批评尽管不好听,但话糙理端。贫困户,确实不是亲爹,亲妈,但作为第一书记,作为帮扶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就是他们的亲人、家人。

  本打算请人照顾妻子,经再三权衡,我和妻子商量,手术平稳后,我白天到村上工作,晚上回医院照顾她。第二天天不亮,我又匆匆返村。村上、医院、村上,就这样,妻子住院的10多个日夜,我白天在村上工作,晚上守在病床前,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2020年正月二十四中午,我正在村上开展疫情防控宣讲工作,突然接到妻子电话:“父亲病重,赶快到医院!”当我赶到医院时,得知父亲脑部出血达130毫升,正在急救中。我恳求医生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救治。但父亲终因脑出血面积太大,抢救无效离世。因受疫情的影响,不能送父亲回汉中老家入土为安。当天,我匆匆地将父亲遗体进行火化,骨灰寄存在了殡仪馆,第二天即返村开展工作。

  三年的驻村扶贫工作,我先后获得老百姓赠送的锦旗11面,受到市区镇表彰12次,这既是群众和组织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对妻子的辛勤付出和对父亲不能尽孝的最好报答!

  (作者简介:广国强,男,中共党员,安康市卫生监督执法所职工。2018年1月至今任汉滨区张滩镇响水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