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流水镇学坊垭社区驻村扶贫5年来,乡亲们都热情称我为“毛哥”。
乡亲们都和我打得火热,我也把贫困户当亲人:驻村5年来,我为大半贫困户办理过诸如代购鸡苗籽种、销售农产品等服务;连续十多天上门送吃送喝照顾病困老人。
乡亲们也明白,我把社区的事当自己的事:近几年社区的水利设施、主导产业、社区幼儿园建设等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无不倾注着我奔走呼吁、多方争取的心血!
乡亲们不知道的是,我对我的家人有多愧疚:90高龄的老母亲独居在乡下老家,我两三个月才能去看一次;与在外工作的女儿每年只是春节见过面……
我们安康日报社帮扶的学坊垭社区,由原大岭村、七里村和学坊垭村合并而成,828户269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6户1211人。

数九寒天走访贫困户
2016年2月18日,时年51岁的我,被安康日报社任命为工作队长驻村扶贫,这一驻就是5年多。
我驻村后很快跟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他们身边“最信赖的人”。社区500多常住户九成以上上过门;1200多常住人口中有300多人能叫上名,还有300多人叫不上名但对得上号。手机上存有212个贫困户和近200个跟扶贫工作相关的领导干部、单位部门电话。
年过六旬的贫困户鄢忠兴因病致贫,1米78的个子瘦得不到50公斤,隔三差五往医院跑,只要我看见,就铁定开车送他到医院,还要告诉他具体的医保报销政策,让他最大限度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
贫困户李林军,夫妻俩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就剩父亲李成良和孩子们。2019年6月20日,李成良干活时把脚摔骨折,我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在他住院期间,我负责照顾他的生活和起居,天天给他买早点。
他非常感动,2021年3月,他特意请学坊垭村小学校长郑顺红为其代笔整理了一份感谢信送给我,他在信中诉说了我对他家帮扶的点点滴滴:“毛明星队长把我当亲人,如今我脱贫致富了,我真心感谢毛队长,祝愿他工作顺利,全家平安幸福!”
83岁的原长岭生产队长徐兴早,家里6口人,老婆肢体残疾,小儿智障,大儿媳妇患精神病,生下女儿后不久就跑得不见踪影,大儿子外出寻找也没了消息。老两口照管着智障儿子和小孙女,生活极度困难。
眼看小孙女已到入学年龄,我及时找老徐做思想工作:“只有孩子上学,脱贫才更有希望!”随后,我到学坊垭小学给老徐孙女办好入学手续,确保孩子如期入学。鉴于老徐的家境,几年来,我每年都发动同事和朋友捐钱捐物资助孩子上学。
把贫困户当亲人,把他们的事当成我自己的事。从进社区开始,我就针对贫困户提出具体帮扶办法。如自掏腰包捐赠鄢大尚等10多户贫困户留守老人良种鸡苗300只近3000元;捐赠雷玉琴等60多户贫困户蔬菜籽种800多袋4000多元;帮刘合英等30多户贫困户销售商品鸡1000余只,途中热死了几十只成品鸡,自赔3000多元……真心真情赢得民心,乡亲们都亲切地称我“毛哥”。这种称呼不是年龄上的称谓,而是情感上的认同与依赖。

我动用了所有关系寻求社会扶贫。2017年春节前我联系到我的好友安康四联担保公司总经理佘在明,为社区贫困户捐赠2万多元、给两户因学致贫的学生捐赠7000元。2018年8月,我找到贵豪领郡福康物业公司经理张小娟,在3个小区设立“学坊垭社区土特产销售平台”推销农产品。5年来,我和报社的同事以“消费扶贫”方式共为社区销售农产品近20万元。2020年夏季,社区水厂185米扬程的水泵因年久失修导致停水,致使群众饮水困难,我积极争取恒口镇吉峰混凝土公司捐赠一台价值3800元的水泵,恢复了全社区供水。社区广场舞无教练,我出资500余元买了一台“视频音响”和“学舞优盘”,解决了居民学舞难的问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20年11月,得知学坊垭小学教学用的照相机坏了,我便把自己心爱的“佳能牌”单反变焦照相机和摄像机捐献给了学校。
驻村工作的点滴,我都记在12本厚厚的工作日志里,唯独对家人愧疚不已。刚来时,女儿大学毕业正在找工作;妻子邹新红退休另找了份工作常忙得午饭都顾不上吃;90岁的老母亲在城里住不惯,非要回到老家大同镇三村村独居,让我放心不下,最怕深更半夜接到村里亲戚们的电话……
在扶贫工作队长岗位上,我结合实际,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牢时间节点和脱贫时序,充分发挥选派单位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力抓产业扶贫。
社区七里片区背靠青山,面朝瀛湖,环境优美,被上级确定为旅游示范片区,这对社区的发展影响深远。对此,我遵照报社领导指示:建示范区拓宽旅游专线至关重要。
2016年7月,社区到祖师殿码头5.5公里的旅游专线开工,路面由3.5米拓宽至5.5米,沿途涉及占用群众土地20多户。2017年夏天,眼见路基拓宽马上贯通,却在鄢某家地界旁被逼停工:因事前沟通不到位,鄢某的媳妇挡在机械前不让施工,“要动,就从我身上压过去!”施工现场一度很混乱。我及时同镇村干部前去现场调解,主动赔礼道歉并反复向其讲清修路对大家的好处,最终获得对方谅解,项目施工得以顺利推进。整个工期我先后参加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为项目如期竣工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深知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的命脉。2017年初持续干旱,社区的茶苗渐渐干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事关群众增收发展大事,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我及时向报社主要领导汇报,经社党委沟通协调水利部门,最终争取到总投资76万元的浇灌设施项目。后又争取到两个水利项目。在项目的支持带动下,社区由此增加了近百亩水面养殖产业,为全村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永久性脱贫问题。2018年,结合当地实际,我积极协助社区成立了春来早蜜蜂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蜂300多箱。为提高养殖技术,我请来当地有名的“土专家”李永军现场讲解,当年养蜂户养蜂收入都增收千元以上。其中,贫困户刘和英当年仅养蜂收入达5000余元。
经过几年发展,社区茶园建成了,但合作社缺乏资金无力购买制茶加工设备。我积极向社党委汇报,争取报社出资14万元为社区购回制茶设备一套,办起了茶厂。当年社区首次精制茶叶500多公斤,不少贫困户仅采摘鲜叶收入就达五六千元。

帮扶指导贫困户发展养蜂
社区没有幼儿园,群众意见大。现在人们都重视早期教育,社区许多幼儿进城上学得有专人租房照看,对于贫困户来说,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还影响了生产生活。我及时将群众期盼修建幼儿园的想法汇报给社党委。在报社党委的支持下,2018年12月,投资140余万元的学坊垭社区幼儿园正式开建,2020年9月1日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当地没有幼儿园的历史,为当地实施教育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5年来,在安康日报社的倾心帮扶下,累计为社区协调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贫困户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新路,安康日报社也形成了全员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截至2020年11月底,社区的建档贫困户364户1217人,在报社党员“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交朋友等“一帮一”方式下,有效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经过5年的精准帮扶,已顺利实现户脱贫、村退出。报社扶贫工作连年被市委表彰为优秀等次,2020年还被市委、市政府集体记功一次。三年来,我个人也分别被授予“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交友帮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爸,我回西安了,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2019年中秋节,是我55岁的生日,女儿毛珂从西安专程赶回给我过生日,因我忙于村上工作未能见上面,她走时打来电话,叮嘱再三。
听到女儿哽咽的声音,我赶紧安慰:“爸下个月退休了就去看你!”
在中公教育陕西分院工作的女儿毛珂,理解我的忙碌,这五年,我们父女俩只是春节见见面。
2017年10月9日,我在陪同王社长走访途中不慎摔倒,造成腰部骨裂。2020年7月20日,我和第一书记寇峰在走访途中不小心再次摔倒,当场昏迷。
女儿没见到我,但经常来电话关心我。女儿知道我身患痛风,又在扶贫一线工作中两次受伤,身体每况愈下。去时满头黑发,现在大部分头发都白了。
我两次伤好后都没休息,又回到驻村岗位。妻子了解我,“工作看得比命重要!”
去年9月5日,我正在走访贫困户时,接到报社办公室电话,告知我退休了,但“社党委经过研究考虑到你熟悉情况,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请你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说心里话,我想退休,最放心不下90岁母亲,有好几次生病住院都没回去看,想起来就想哭,万一有个闪失,后悔一辈子都来不及。想今后好好尽孝,但忠孝难两全,我毅然决定“服从组织安排!”
群众称我为“毛哥”,我是光荣的。不是因为我在这个岗位上的贡献有多大,也不是因为我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我们驻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这段难忘的驻村经历,将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作者简介:毛明星,男,中共党员,安康日报社职工。2016年2月至今任安康日报社派驻流水镇学坊垭社区扶贫工作队队长)
乡亲们都和我打得火热,我也把贫困户当亲人:驻村5年来,我为大半贫困户办理过诸如代购鸡苗籽种、销售农产品等服务;连续十多天上门送吃送喝照顾病困老人。
乡亲们也明白,我把社区的事当自己的事:近几年社区的水利设施、主导产业、社区幼儿园建设等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无不倾注着我奔走呼吁、多方争取的心血!
乡亲们不知道的是,我对我的家人有多愧疚:90高龄的老母亲独居在乡下老家,我两三个月才能去看一次;与在外工作的女儿每年只是春节见过面……
一
我们安康日报社帮扶的学坊垭社区,由原大岭村、七里村和学坊垭村合并而成,828户269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6户1211人。

数九寒天走访贫困户
2016年2月18日,时年51岁的我,被安康日报社任命为工作队长驻村扶贫,这一驻就是5年多。
我驻村后很快跟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他们身边“最信赖的人”。社区500多常住户九成以上上过门;1200多常住人口中有300多人能叫上名,还有300多人叫不上名但对得上号。手机上存有212个贫困户和近200个跟扶贫工作相关的领导干部、单位部门电话。
年过六旬的贫困户鄢忠兴因病致贫,1米78的个子瘦得不到50公斤,隔三差五往医院跑,只要我看见,就铁定开车送他到医院,还要告诉他具体的医保报销政策,让他最大限度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
贫困户李林军,夫妻俩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就剩父亲李成良和孩子们。2019年6月20日,李成良干活时把脚摔骨折,我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在他住院期间,我负责照顾他的生活和起居,天天给他买早点。
他非常感动,2021年3月,他特意请学坊垭村小学校长郑顺红为其代笔整理了一份感谢信送给我,他在信中诉说了我对他家帮扶的点点滴滴:“毛明星队长把我当亲人,如今我脱贫致富了,我真心感谢毛队长,祝愿他工作顺利,全家平安幸福!”
83岁的原长岭生产队长徐兴早,家里6口人,老婆肢体残疾,小儿智障,大儿媳妇患精神病,生下女儿后不久就跑得不见踪影,大儿子外出寻找也没了消息。老两口照管着智障儿子和小孙女,生活极度困难。
眼看小孙女已到入学年龄,我及时找老徐做思想工作:“只有孩子上学,脱贫才更有希望!”随后,我到学坊垭小学给老徐孙女办好入学手续,确保孩子如期入学。鉴于老徐的家境,几年来,我每年都发动同事和朋友捐钱捐物资助孩子上学。
把贫困户当亲人,把他们的事当成我自己的事。从进社区开始,我就针对贫困户提出具体帮扶办法。如自掏腰包捐赠鄢大尚等10多户贫困户留守老人良种鸡苗300只近3000元;捐赠雷玉琴等60多户贫困户蔬菜籽种800多袋4000多元;帮刘合英等30多户贫困户销售商品鸡1000余只,途中热死了几十只成品鸡,自赔3000多元……真心真情赢得民心,乡亲们都亲切地称我“毛哥”。这种称呼不是年龄上的称谓,而是情感上的认同与依赖。

我动用了所有关系寻求社会扶贫。2017年春节前我联系到我的好友安康四联担保公司总经理佘在明,为社区贫困户捐赠2万多元、给两户因学致贫的学生捐赠7000元。2018年8月,我找到贵豪领郡福康物业公司经理张小娟,在3个小区设立“学坊垭社区土特产销售平台”推销农产品。5年来,我和报社的同事以“消费扶贫”方式共为社区销售农产品近20万元。2020年夏季,社区水厂185米扬程的水泵因年久失修导致停水,致使群众饮水困难,我积极争取恒口镇吉峰混凝土公司捐赠一台价值3800元的水泵,恢复了全社区供水。社区广场舞无教练,我出资500余元买了一台“视频音响”和“学舞优盘”,解决了居民学舞难的问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20年11月,得知学坊垭小学教学用的照相机坏了,我便把自己心爱的“佳能牌”单反变焦照相机和摄像机捐献给了学校。
驻村工作的点滴,我都记在12本厚厚的工作日志里,唯独对家人愧疚不已。刚来时,女儿大学毕业正在找工作;妻子邹新红退休另找了份工作常忙得午饭都顾不上吃;90岁的老母亲在城里住不惯,非要回到老家大同镇三村村独居,让我放心不下,最怕深更半夜接到村里亲戚们的电话……
二
在扶贫工作队长岗位上,我结合实际,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牢时间节点和脱贫时序,充分发挥选派单位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力抓产业扶贫。
社区七里片区背靠青山,面朝瀛湖,环境优美,被上级确定为旅游示范片区,这对社区的发展影响深远。对此,我遵照报社领导指示:建示范区拓宽旅游专线至关重要。
2016年7月,社区到祖师殿码头5.5公里的旅游专线开工,路面由3.5米拓宽至5.5米,沿途涉及占用群众土地20多户。2017年夏天,眼见路基拓宽马上贯通,却在鄢某家地界旁被逼停工:因事前沟通不到位,鄢某的媳妇挡在机械前不让施工,“要动,就从我身上压过去!”施工现场一度很混乱。我及时同镇村干部前去现场调解,主动赔礼道歉并反复向其讲清修路对大家的好处,最终获得对方谅解,项目施工得以顺利推进。整个工期我先后参加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为项目如期竣工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深知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的命脉。2017年初持续干旱,社区的茶苗渐渐干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事关群众增收发展大事,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我及时向报社主要领导汇报,经社党委沟通协调水利部门,最终争取到总投资76万元的浇灌设施项目。后又争取到两个水利项目。在项目的支持带动下,社区由此增加了近百亩水面养殖产业,为全村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永久性脱贫问题。2018年,结合当地实际,我积极协助社区成立了春来早蜜蜂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蜂300多箱。为提高养殖技术,我请来当地有名的“土专家”李永军现场讲解,当年养蜂户养蜂收入都增收千元以上。其中,贫困户刘和英当年仅养蜂收入达5000余元。
经过几年发展,社区茶园建成了,但合作社缺乏资金无力购买制茶加工设备。我积极向社党委汇报,争取报社出资14万元为社区购回制茶设备一套,办起了茶厂。当年社区首次精制茶叶500多公斤,不少贫困户仅采摘鲜叶收入就达五六千元。

帮扶指导贫困户发展养蜂
社区没有幼儿园,群众意见大。现在人们都重视早期教育,社区许多幼儿进城上学得有专人租房照看,对于贫困户来说,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还影响了生产生活。我及时将群众期盼修建幼儿园的想法汇报给社党委。在报社党委的支持下,2018年12月,投资140余万元的学坊垭社区幼儿园正式开建,2020年9月1日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当地没有幼儿园的历史,为当地实施教育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5年来,在安康日报社的倾心帮扶下,累计为社区协调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贫困户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新路,安康日报社也形成了全员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截至2020年11月底,社区的建档贫困户364户1217人,在报社党员“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交朋友等“一帮一”方式下,有效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经过5年的精准帮扶,已顺利实现户脱贫、村退出。报社扶贫工作连年被市委表彰为优秀等次,2020年还被市委、市政府集体记功一次。三年来,我个人也分别被授予“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交友帮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三
“爸,我回西安了,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2019年中秋节,是我55岁的生日,女儿毛珂从西安专程赶回给我过生日,因我忙于村上工作未能见上面,她走时打来电话,叮嘱再三。
听到女儿哽咽的声音,我赶紧安慰:“爸下个月退休了就去看你!”
在中公教育陕西分院工作的女儿毛珂,理解我的忙碌,这五年,我们父女俩只是春节见见面。
2017年10月9日,我在陪同王社长走访途中不慎摔倒,造成腰部骨裂。2020年7月20日,我和第一书记寇峰在走访途中不小心再次摔倒,当场昏迷。
女儿没见到我,但经常来电话关心我。女儿知道我身患痛风,又在扶贫一线工作中两次受伤,身体每况愈下。去时满头黑发,现在大部分头发都白了。
我两次伤好后都没休息,又回到驻村岗位。妻子了解我,“工作看得比命重要!”
去年9月5日,我正在走访贫困户时,接到报社办公室电话,告知我退休了,但“社党委经过研究考虑到你熟悉情况,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请你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说心里话,我想退休,最放心不下90岁母亲,有好几次生病住院都没回去看,想起来就想哭,万一有个闪失,后悔一辈子都来不及。想今后好好尽孝,但忠孝难两全,我毅然决定“服从组织安排!”
群众称我为“毛哥”,我是光荣的。不是因为我在这个岗位上的贡献有多大,也不是因为我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我们驻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这段难忘的驻村经历,将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作者简介:毛明星,男,中共党员,安康日报社职工。2016年2月至今任安康日报社派驻流水镇学坊垭社区扶贫工作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