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学习心得】追寻红色圣地 传承革命精神

时间:2021-07-15 16:39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翻开安康近代历史的扉页,重温汉滨红色革命的光辉历程,追寻我们身边的红色圣地。

王莽山,位于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地处秦岭山脉南麓,海拔高度1467米,是陕南抗日第一军发源地。1932年贺龙军长率领红三军由豫南西进,途经王莽山,播下了革命火种。1934年秋冬,革命先辈李先念率中原突围部队途经东镇王莽山,部队纪律严明,过门而不入,借物而有据,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王莽山红色革命遗址纪念广场是汉滨区最具特色的革命老区,它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传承着先辈们的革命星火。岁月远去,但遗址尚在,那段峥嵘的烽火岁月,那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那些挥斥方遒的英雄人物永存。

在淳朴秀丽的中原镇,坐落着枧沟乡苏维埃政权旧址,这是先辈用鲜血浸染过的圣地。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曾到过枧沟,在当地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真理,打土豪,惩腐恶,号召群众开展“五抗”,组建自己的军队和政权组织。5月,在红军的指导和帮助下,安康第一个红色政权—枧沟乡苏维埃政府秘密成立。同年10月,遭到敌人“围剿”,

由于抗捐军缺乏作战经验且装备不足,政权惨遭扼杀。虽然枧沟乡苏维埃政府的存在很短暂,但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安康人民思想的觉醒,是自强自立的奋斗行动。安康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建立当家做主的政权,奋起反抗剥削和压迫。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传播着革命真理,安康大地红色之火熊熊。

牛蹄岭位于安康东南方,南依巴山,北邻汉江,是陕南的雄关要塞,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到关键时刻,人民解放军攻破胡宗南第3道防线后,胡宗南部急调三个半军,置重兵于牛蹄岭,企图借天然屏障,负隅顽抗。7月23日,英勇的19军55师向牛蹄岭发起了进攻,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取得了牛蹄岭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有1259名英烈长眠于此。这场战役的胜利,加快了解放大西北的进程,为安康和平解放铺平了道路,是安康革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72年过去,当年战火纷飞的硝烟早已散去,仰视巍峨肃穆的牛蹄岭战斗纪念碑,那隆隆的炮响仿佛仍在耳边。斯人已逝,彪炳千古,血沃秦巴的战士们必将被历史铭记,被人民铭记。

回顾百年党史,追寻红色记忆,先烈们的足迹遍布大地。1934年2月22日,安康军特支在安康城区发动了武装起义,燃起了安康武装斗争的火炬,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第一纵队宣布成立,西药王殿见证了这一历史。1936年8月13日陕南游击纵队在汉滨区紫荆镇刘家大院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而建在这里的纪念碑和纪念广场展现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战斗历程。

我们生存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一处处红色圣地书写着中国共产党呕心沥血的奋斗历史,彰显着老一辈无产阶级为党的事业出生入死的崇高风范。而今,我们站在历史新的起点,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保护革命遗址,继承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汉滨小学 朱方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