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退役后,汉滨区县河镇白垭村人王鹏选择了自主创业,先是在北京从事新闻传媒工作,之后创办了三所幼儿园,成立了平利县小川有机蔬菜有限公司,一家人生活富裕富足、其乐融融。

2015年临近春节,王鹏带着妻儿回乡探亲,看到生他养他的家乡的贫困景象时,忍不住落下了泪水。他心里五味杂陈:我一家人生活幸福,可乡亲们还穷;我在外创业成功了,邻居们就业却无门路。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带领群众找到增收门路。

当他把卖掉北京房子、关闭幼儿园回乡创业的决定告诉妻子时,妻子坚决反对:“我们好不容易挪出穷窝,你却想着回穷山沟,图啥!”王鹏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乡亲们需要我,我就该回去。”妻子终是熬不过王鹏的软磨硬泡,2016年初,他们一起回到了白垭村。

回乡后的王鹏,也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并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不久后,王鹏谋划了他的第一把火:要致富,先修路。在白垭,有个地方村民们戏称为“小火星”,因为与外界几乎隔绝,唯一的出行便道是8户群众自行筹资从吉河镇纸坊村接通的土路,电也是从邻村“借”的。了解到情况后,王鹏自己垫付资金,甚至把父母的老本也悄悄“挪用”购买水泥等材料,并积极与安岚高速项目部协调,修通了通往“小火星”的天堑之路。路修通了,他又忙着为“小火星”8户人家解决吃水难题。

乐业才能安居。村组道路、饮水问题得到了保障,如何让村民致富又成了王鹏的心病。他知道乡亲们没有资本,又害怕担风险,决定带好路子,把在北京创业期间所有积蓄拿出来,并从银行贷款200万元,办起了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香椿,108户贫困户流转土地收租金、125人就地就业保增收。2020年底,白垭村共有122户416人全面脱贫。


王鹏的所作所为,是平凡人最大的不平凡,更是与保持部队时候的雷厉风行的作风有关。2018年,他被汉滨区授予脱贫攻坚“交友帮扶先进个人”,2020年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5年临近春节,王鹏带着妻儿回乡探亲,看到生他养他的家乡的贫困景象时,忍不住落下了泪水。他心里五味杂陈:我一家人生活幸福,可乡亲们还穷;我在外创业成功了,邻居们就业却无门路。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带领群众找到增收门路。

当他把卖掉北京房子、关闭幼儿园回乡创业的决定告诉妻子时,妻子坚决反对:“我们好不容易挪出穷窝,你却想着回穷山沟,图啥!”王鹏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乡亲们需要我,我就该回去。”妻子终是熬不过王鹏的软磨硬泡,2016年初,他们一起回到了白垭村。

回乡后的王鹏,也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并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不久后,王鹏谋划了他的第一把火:要致富,先修路。在白垭,有个地方村民们戏称为“小火星”,因为与外界几乎隔绝,唯一的出行便道是8户群众自行筹资从吉河镇纸坊村接通的土路,电也是从邻村“借”的。了解到情况后,王鹏自己垫付资金,甚至把父母的老本也悄悄“挪用”购买水泥等材料,并积极与安岚高速项目部协调,修通了通往“小火星”的天堑之路。路修通了,他又忙着为“小火星”8户人家解决吃水难题。

乐业才能安居。村组道路、饮水问题得到了保障,如何让村民致富又成了王鹏的心病。他知道乡亲们没有资本,又害怕担风险,决定带好路子,把在北京创业期间所有积蓄拿出来,并从银行贷款200万元,办起了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香椿,108户贫困户流转土地收租金、125人就地就业保增收。2020年底,白垭村共有122户416人全面脱贫。

回乡五年时间,妻子衣服舍不得买,王鹏将所有愧疚深埋在心里。面对“假如王鹏失败了你会怎么办?”这样的疑问,妻子总说:“那我就陪他重头再来。”多么朴实而坚定的语气,这就是一个退役军人妻子的气魄。

王鹏的所作所为,是平凡人最大的不平凡,更是与保持部队时候的雷厉风行的作风有关。2018年,他被汉滨区授予脱贫攻坚“交友帮扶先进个人”,2020年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