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别人眼里我是个优秀教师的人设。坦诚相告,我也是经过成长叠加才成现在这个样的。在我踏入教师岗位的前几年也徘徊过、迷茫过。第二个十年不久,我调入培新小学,在重复的琐碎里,我重复着所谓的“教书育人”,当时,我分分钟钟都盼着调离这个地方,在几乎是身心分离的煎熬中,我整天想的是怎样少做一些事情,尤其是怎样才能摆脱班主任这个又累又琐碎的工作。
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老教师很多,理念也很老。业务上没有人引导,生活上没有人指点迷津,对于一个美术专业毕业,没有多少语文教学经验的我来说,每天都在自我否认当中。当初心心念念调进城,成为“城里教师”的梦想实现后,原来于我,每天都要找到力量去上课。
力量从哪里来?当时并不知道。只是想既然命运给了我一只柠檬,我就想办法把它变成成柠檬水。于是就试着去做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把每一节课上好。但很快意识到这还远远不够,我还要竭尽全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勤奋更在行。很多事我其实不懂,但我不能让别人看出来不懂。就这样边教,边学,边装,大概两年以后,我有机会参加了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教学能手”赛教(我们那个时候赛教年龄限制35岁),自己备课,也没有现在所谓的磨课和师傅指导。赛教结束,就在我非常沮丧地带着学生离开的时候,被我们ni德高望重的语文教研组长李亚玲老师叫住,她说:“会芳,我想告诉你,其实你的综合素质特别好!”
我现在还记得,就在这个门口通往操场的那个瞬间,那一片午后的阳光下,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了力量。这听起来很肤浅,但对于当时的我,不得不说,力量,是从别人的认可带来的自信而来!力量,是从别人的认可带来的自信而来!
许多年过去,现在只要我有机会,我都愿意真诚地给我身边年轻人一份赞许和鼓励。或者,能尽我所能给他们一点帮助。因为我永远记得当年那份认可、那种眼神给我带来的力量。
因为那份力量带来的自信,我开始安于眼前事,没人教,就自己摸索着来。慢慢地,在教学上有了一点起色,尤其班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再后来,我发现要真正在讲台上站稳脚跟,能让家长信任,学生喜欢,需要更大的力量。那就是不仅要被别人认可,还要自己认可自己,自己要有方向、有底气。想明白了这一点,我想我有了新的力量。我的力量是这份“我想”带来的自觉。力量,来自于“我想”带来的自觉。
所谓自觉,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欣赏怎样的人,就努力成为那样的人;想要怎样的生活,就努力把想要的变成现实。由于这样认识的转变,我选择了最便捷的学习方式—读书。从读语文课标开始;读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读陶行知、魏书生;读康德、尼采和佛洛依德。读书就像登梯看风景,每往高上一级,视野就越开阔,心境也就越平和充盈,愤怒和抱怨也越来越少。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想过改行离开。在自己不得不在的生活里努力向下扎根,向上仰望星空!
到了2013年,刚刚带完一届毕业班,终于可以不当班主任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校长找到我,安排我接任新分出的三(7)班。经过矛盾纠结后,我服从了分配。当时,我是全校班主任里年龄最大的一个。但就是这个勇敢地进入,我的成长又往前迈进了一步。那一年,新教育刚刚启动,我带领着让我一生骄傲的“天使之梦班”的学生和家长,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中、在共读共写活动中,创造了一个个教育奇迹。那四年涵养了我更加充实的心灵和更加有质地的生活方式。
随着对班级管理的不断探索、对教学的思考、对教育生活的一片诚意,我先后获得汉滨区先进个人、汉滨模范班主任,汉滨区书香教师,汉滨区新教育榜样教师等等光荣称号。我不是在这里炫耀,名者,实之宾也。(《庄子》)荣誉、称号只是实的附属品。正如我身边两位省教学能手晓莉和刘佳佳说的那样:真正有价值的不是荣誉和称号本身,而是那些用心走过的日子、那种不断向上成长的姿态;是意志经历过的考验,是精神挺住的煎熬;是内心的化茧成蝶,是由术入道的人格晋级。
记得2014年那个暑假,当我乘坐的航班刚刚降落在迷人的瑞士小镇,负责新教育工作的胡德华主任打电话,我和蒋艳丽、王晓莉等其他几位老师被邀为汉滨区新教育培训讲师,希望我们尽快返校。当时,在眩目的阳光下我有一种巨大的不真实感,当缆车抵达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顶,在爱尔兰优雅风琴旋律中,我似乎又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旅游回国,我立即回到学校投入到团队备课中来。当时,新教育刚刚起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边做边总结,边总结边做。很多方法自己还没完全吃透,就要去培训别人,这挑战不言而喻。 讲师团队里我年龄最大,白天写课稿,晚上阅读理论找依据,眼睛熬的跟兔子一样却乐在其中;我是个电脑盲,不会做PPT,我就边学边做,有一次因操作不当,即将完成的课件被一键删除,我就在电脑前折腾了一夜。几次想到过要放弃,可到了学校,看见胡主任、小虎他们顶着烈日忙前忙后的身影;看着年轻老师带着病蔫蔫的孩子还在坚持,我终于咬牙没说出口。我想那时候,我从团队同伴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作为培新教育人在任务面前的选择和担当所带来的力量。力量,来自于团队同伴的选择和担当。
因为这种力量,我有了人生第一次登台做讲座的经历,成长有时就像滚雪球,过了某个转折点会越滚越大。因为这次讲座带给我后来无数次,包括今天登台的自信。
时光如流,转眼载我过了“知天命之年”。从班主任工作抽身出来,突然觉得时间慢了下来,也觉得生活少了很多乐趣。但我深知要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必须要有内心充盈的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变成一个情感枯竭的“老教师”。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安排我担任“说写先锋”队长,我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看我放下电话欢欣鼓舞的样子,问:“娃,这队长是个啥官?一月多拿多少钱?” 我说:妈,官很大,比你们当年在生产队那个队长厉害多了;钱也很多,你以后可以放心大胆花了。”母亲听后高兴地说:“那就好好干、好好干”。上月,陈校长带我们去海门学习,我也高兴得不得了,我那些已经退休,或者已经进入退休状态的同学开玩笑说:这么大年龄了还学习,又不提拔又不涨工资,还乐,傻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最喜欢《夏洛的网》里这句话:“ 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E·B怀特《夏洛的网》。人活着,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队长”之名,多学一些东西,同时帮助更多人学习,这不快乐吗?能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止学习,保持内心的充盈,这不快乐吗?能在一个打破传统观念、不以年龄论成长,让我们精神之水永远流淌的集体中生活,这不快乐吗?我想这,就是我力量的终极来源。力量,来自于永远求知,永远向上的人生追求。
生活处处充满选择。我们现在选择当优秀了不起,当初那个无名小卒东冲西突的自己同样了不起;现在我们当名师了不起,而那些正奋力蓄积能量的人同样了不起;现在我们选择当领队了不起,而那些尽己之能默默奉献的人同样了不起。世界很大,我们都很渺小,但每一个渺小的我们在面对不同境遇的时候,都有一个自由,那就是我们内心如何选择的自由。希望我们能够选择坚持学习,不断优于那个过去的自己;希望我们能选择充满激情去工作,找到努力的方向;希望我们选择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力量。并且借力而行,不要再停下脚步!(汉滨区培新小学 张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