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我的教师梦】汉滨初中教师张达玲:执着教育,让梦想开花

时间:2021-05-11 10:17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一起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起听“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一起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起盼“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古往今来,赞颂教师的名言美句不胜枚举。我也多么想在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也多么想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一直幸福地追着儿时的梦。

小时候,每天奋力疾走四趟山路以求学,无论冬夏,喉咙都像抹了辣面一般,那种感觉虽极为难受,但我从未动摇过努力学习的信念,因为真的不想走祖辈们靠天吃饭之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更是我的梦想,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老师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无论农村或城市,每一所学校就是一堆火;每一名老师,就像一盏灯。火焰虽微,也能温暖人心、点燃希望;灯光虽弱,却能划破天空、照亮未来。

毕业那年,因安康没有我能报考的教师岗位而不得不考取了政府的事业单位。三年后,我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如今,我的工作性质变了,我的工作单位变了,从偏远农村中学有幸到了安康义务教育的最高殿堂,无论是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孤儿或问题学生,还是面对城里高素质、基础好一点的学生,我对学生的仁爱之心从未改变。

汉滨初中,40年风雨兼程,沿着传承文明的轨道,倾心课程的“学本”建构,坚守课堂的转型再造,经历岁月的洗礼,在蜕变中散发万丈光芒!汉滨初中,一个崭新的生命,坚持思想的求索,关注生命的温度,相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力量,踏着时代的步伐,在发展中扬帆远航!

所有人都说来到汉滨初中需要一种气,那就是底气。我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我想我的底气来自于我对教书的挚爱与坚守。从教六年,我的课堂是我一遍又一遍设计出来的,孩子们的作业是我一字一字改出来的,素质报告册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学困生的进步是我一次又一次鼓励帮助换来的,成绩薄弱的孩子更是我从未放弃过的。只是因为他们是改变家庭的希望,而学习又是改变他们的希望,我太享受他们懂事时、进步时、优秀时的笑容和温暖了。

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教好书这条路真的很难,但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从教的初心,因为我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个孩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深知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总要留下点什么。不管是在偏远的农村,还是在热闹的城市,我太享受跟孩子和家长分享那些正能量的事,享受努力向阳的人的那种幸福感。

站在这个讲台,我想说从“老师”到“好老师”,这是一个教育人很漫长的路径,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努力地去实现从“学生”到“合格老师”的转变。今天,在汉滨初中的平台上,我希望可以迈出从“老师”到“好老师”的转变。这个转变注定艰难,但我会拼尽全力,因为毕竟支撑起我教师梦的不是幸运,而是越努力越幸运。

漫漫征程,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汉滨初中的大半年,我要特别感谢所有领导和同事给予我的关怀和帮助。以徐校长为中心的校领导,无数次召开新老师座谈会,关心我们的生活、工作;我的数学搭档洪军老师经常给予我班务管理建议,让我这个“新手”班主任充满希望;58岁的汪俊老师如今带15个班的地理课,用实际行动传播着“无私奉献、不甘落后”的“红卫精神”,他不正是无数红卫人的缩影么?在我的身边、我的耳边这样的美丽教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拼命努力的样子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位追梦者。

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追逐着教书的梦想,牢记新时代总书记要求做“四有”好老师的嘱托,在未来,我希望在这个引领安康基础教育的汉滨初中,可以有我的小小的一席之地。我想我会努力地去成为一个更加受学生受家长欢迎的好老师,始终打开聆听各方声音的耳朵,永远不忘自己的教育心!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汉滨初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