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从风华正茂到而立之年,三尺讲台,她挥洒汗水,浇灌希望。对教育的执着是她不变的初心;对学生的热爱源于她无私的奉献。她灵活多变,像奇妙活泼的拼音字母,带领学生走进母语的世界;她慷慨激昂,像妙语连珠的散文诗篇,召唤学生挖掘作者的思想内涵;她知识丰厚,像接连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踏实奋进是她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是她的工作准则,乐观进取是她的工作精神。培新这方沃土上留下了她火红的青春,印证着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就是安康市教师素养大赛综合一等奖获得者、培新小学教师方园。
爱心满怀 润物细无声
在班级管理中她身体力行,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都以诚相待,对希望生格外关注。 在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位内心封闭、脾气暴躁、自制力差的女生。经过一次又一次不懈地沟通和交流,她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同时发现这个女生的头脑其实是非常活跃,并且爱将自己的想法付之于行动,只是在与同学相处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显得幼稚和暴躁,除此之外这个女孩子还是挺可爱的。后来,针对孩子自身的问题,她给女生和女生的父母各写一封信,就是这封信让这个女生有所醒悟。通过耐心教育,她和孩子建立起了信任,这位女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发现班上一个不爱言语、神情呆滞的男生,就连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听起来都吃力。于是,她在语文课堂上,只要看到这个男生举手回答问题,都会不断地鼓励他:“看,你的回答是那么的准确,如果声音能再大点,那就太完美了。”渐渐地,男生的胆子慢慢大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洪亮了,时常充满自信。一句简单的肯定和表扬,能把孩子自信的灯火点燃,多给予一些肯定,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种子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来展示学生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每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次次轻柔抚摸的动作、一场场心与心的碰撞交流”,让她与学生心灵相通,心心相融,建立了友好、亲密的师生关系,在她的教育和感化下,许多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她虽是青年教师,但在孩子和家长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位口碑好、温柔又严厉、热心善良、亲近学生的好老师。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她的爱,她的爱是用心的爱,是温暖的爱,是不同寻常的爱。
爱在课堂 执著练师能
她热爱自己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独特的体验,去追索文本的语义内蕴,捕捉其中内燃的火光,深入到文本的核心地带,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她让学生“亲历”读写听说过程,形成一种生命的体验,获得言语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的沉淀、不断的汲取,她的成长更是建立在对日常教育教学规律的悉心洞察、自觉探究的基础上不断地阅读学习、自我充电,来丰富底蕴,逐步提升、追求完美和享受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爱之深沉 甘为孺子牛
2018年夏天,身怀六甲的她行走在校园,手持课本上晨诵、步履蹒跚带跑操、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家人说:“月份大了,该提早休产假了。”同事说:“你悠着点儿,别这么拼。”她总是笑着说:“没事儿,坚持就是胜利,考完就休息。我的孩子心疼娘,会等我忙完这届毕业生才出的。”同事只好嘱咐她:“你慢点,再慢点。我们给全年级的学生都强调了,见到你一定要避让你。”她总是笑着回应:“我会注意的,可别吓着学生了。”可是,就在毕业考试后的第二天,阅卷即将结束时,过度劳累导致她的孩子提前一个月来到这个世界,也许他想来看看母亲心里究竟装了多深的师生情、多重的责任感!学生们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夜排练了舞台剧《师生情谊两依依》,在毕业典礼上作为礼物献给她,献给所有的老师,献给亲爱的母校。毕业典礼那天,方老师躺在病房,孩子们站在舞台,通过视频,孩子们一声声地呼唤着他们的“方老师,方老师”当孩子们读出:“方圆(方园)几里有人家(任佳)。”的诗句时,更是让在场的老师和家长们热泪盈眶,因为这其中饱含着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无尽的爱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她也都会给予充分地肯定。在未来,她定会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继续守望教育,执着追梦,不忘初心,发扬团结、拼搏、超越的龙舟精神,不断成长,砥砺前行!(汉滨区培新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