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索引号: /2021-0000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21-04-14 16:33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汉滨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12日在汉滨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汉滨区人民政府区长 范传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一二三四五”工作重点,积极应对风险挑战,齐心协力、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追赶超越、引领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坚持追赶超越不松劲,综合实力实现大步跨越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375.82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全省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从2015年25个城区的第22位,上升到2019年30个城区的第12位,实现“四连进”。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重点项目689个,建成恒大御景半岛、泸康3万吨白酒迁建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9亿元,是“十二五”的2.7倍。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猪、魔芋、核桃、水产位居全市第一,魔芋产业跻身全国10大重点县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区220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7家,认证“双品一标”农产品68个,被省政府命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循环工业质效双增,五里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180户,连续7年被评为省考先进单位;芋硒王饮品、新伟泰毛绒玩具、陕建PC构件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富硒食品、纺织服装、新型材料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数字经济后发赶超,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AAA级以上景区3个,西城坊、江华城等商业街区建成运营。五年新增市场主体3.5万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9%。

五年来,我们聚力精准扶贫下苦功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万名干部坚守一线,中国建行、常州武进、西安雁塔、航天基地、省市“两联一包”单位倾力帮扶;累计投入155亿元,逐项对标对表、补短强弱。新修村组道路671条1556公里,实施安全饮水530处,改造农网385个村,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改造危房7042户,建设安置社区(点)170个,易地扶贫搬迁23809户81594人,避灾生态搬迁6115户19705人,腾退旧宅18045户、复垦土地7065亩,危改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县河红升社区被国家发改委评为美丽搬迁安置社区。教育、健康、生态、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扎实落实。创新实施“党支部+X+贫困户”和资产收益等产业扶贫模式,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清零。电商扶贫汉滨创新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建设新社区工厂108家、农产品加工厂113家,开发护林、护河等公益性岗位12159个,转移贫困劳动力10万人以上,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累计减贫60996户202998人,23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完成了全市四分之一的脱贫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补短强弱求突破,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自觉担负中心城市建管重任,保障安康机场、安岚高速、东坝汉江大桥、江南再生水厂、汉江大剧院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西坝棚改进展顺利。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正式命名,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达标,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东新区高点起步,张石大道、秦巴大道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改建县乡道路25条,新建桥梁22座,建成付黄路、县财路等重点县乡公路,提前两年实现建制镇通等级公路、行政村通客车目标,基本完成《关于加快镇村公路建设的议案》办理。新建堤防工程95处、小型水利设施1474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5座,西坝防洪等重点水利工程建成竣工。实施重点滑坡治理6处,建设高标准农田10.9万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茨沟西沟等4个村入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五年来,我们强化依法监管促提升,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好转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持续发力,高质量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空气、水环境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关闭采矿权70宗,关停粘土砖厂55家,取缔禁养区畜牧养殖场97家,整治“散乱污”企业29家,中心城市规划区和重点镇禁煤、禁炮、禁烧成效明显。瀛湖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全面完成,取缔网箱3.2万口,蒿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汉江干支流沿线集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河湖长制”落实有力,汉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区。绿化造林5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和“五乱”问题治理扎实开展,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销号,第二轮污染源普查受到中省表彰。

五年来,我们聚焦民生质量强保障,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累计民生支出26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5%以上。坚持教育率先突破发展,城区新增学位13000个,农村增加寄宿生床位2297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6%,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和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区。新建扩建医疗卫生机构31个、标准化卫生室465个,新增住院床位1303个,“互联网+医疗健康”建成投用,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施,欺诈骗保整治成效明显。建成基层文化服务中心412个,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保障房2.17万套,6.8万城市低收入人口住有所居。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荣获省级创业型城市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称号。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2个、农村互助幸福院333个,新增五保供养床位3225个。发放救助资金12.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0万人次。退役军人工作扎实推进,荣获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信访工作持续加强,415个综治中心建成运行,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实现“六连升”,先后荣获全省平安县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区称号。

五年来,我们突出创新发展抓改革,发展活力得到有效释放社区工厂新业态、消费扶贫新模式等创新示范深入推进。名校引领、集团化办学成效明显。区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茨沟模式”在全国推广,新农合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在全省推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供水管理“汉滨模式”在省市推广。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顺利推进,发投、城投等平台融资作用突出。税务体制改革、“营改增”全面完成,两年减税降费4.78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92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市级科技示范型企业7家。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县区。创新建立“一单五制”机制治理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五年来,我们围绕服务群众转职能,政府效能实现大幅提升党政机构改革及财政、司法、四个街办、五大执法领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村、社区书记主任实现“一肩挑”。及时移交资产、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务,支持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快速发展。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进驻服务事项636项,“一网通办”达到552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受到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表彰。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突破,被命名为全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示范区。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461件,解决12345热线反映问题3万余个。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招投标日益规范。财政工作持续加强,争取上级转补实现“五连增”。坚持勤俭办事,“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0%。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以案促改,持续整治干部作风,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经济大幅下滑态势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净增五上企业等四项指标全市第一,生产总值增速等三项指标全市第二,为全市打赢疫情阻击战、稳住经济基本盘贡献了汉滨力量。一是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3万名党员干部、白衣天使、公安干警和志愿者坚守一线,全力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组合拳,守住了中心城区不发生疫情的底线。建成区三院隔离病房、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50个规范化预检分诊点,筛查、隔离、救治等防治机制基本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扎实落实,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有力保障。二是经济运行加快恢复出台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8+28”支持政策,落实免租、电补、税费减免等系列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18.8亿元,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五里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米小点毛绒玩具、宏源泰袜业等10户企业入园投产。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3.52亿元。三是项目支撑成效凸显建立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双调度机制,134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10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新乐祥袜业、秦宇达供应链等40个项目建成投产,龙王泉富硒水、吾悦广场等85个项目进展顺利,立华牧业等32个招商项目落地建设。四是脱贫攻坚顺利收官出台支持农民工返岗复工9条措施、支持贫困户增收32条措施,新建社区工厂37家,新开发公益岗3800个。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狠抓问题整改、风险防控,安全饮水、安全住房短板弱项有效弥补,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37个。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省市成效考核。五是城乡建设加快推进保障北环线、长春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城东新区收储土地2100亩,华山社区、石梯集镇供水工程竣工投用,区中医院、数字经济产业园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晏洞路、五里毛湾路、洪山周湾桥、早阳包河桥、田坝社区桥、关家李台桥建成通车,中原北大桥主体完工,张坝路、古关路等道路工程进展顺利。六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93个校建项目完成投资3.9亿元,枣园九年制等11个项目建成投用,汉滨初中和滨江学校集团化办学顺利实施。区三院住院综合楼交付使用,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封顶。区级融媒体中心、少儿图书馆搬迁投用。农村低保覆盖率提高到7.11%,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3%、99.8%。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生产五项行动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明显,信访维稳持续加强,涉众集资处置有力有效,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同时,统计、审计、统战、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档案史志、金融保险、红十字会、老区建设、慈善协会等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汉滨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对汉滨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的五年,更是广大干部群众刻骨铭心的五年。五年里,我们肩负着决战决胜深度贫困的神圣使命,担当着追赶超越引领发展的艰巨任务,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历了诸多的考验挑战。面对这一切,全区上下持续加压担责、勇往直前,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把心血汗水洒在汉滨山水间,把发展实绩写在汉滨大地上,用丰硕成果铺就新的发展之路,用党员干部的苦日子换来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让我们向五年来所有的艰辛致敬,为五年来所有的收获点赞!

各位代表,成就的取得,倾注着上级的关心支持、各界的鼎力相助,凝聚着干部的拼搏奋斗、群众的勤劳智慧。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官兵、应急救援指战员、政法干警和复转军人,向在汉滨开展帮扶的中省市单位、投资发展的广大客商,向所有关心支持汉滨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宝贵。五年的发展启示我们:加快追赶超越,实现引领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核心,全力筑牢经济发展基础;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之路,实现改善生态和加快发展的双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必须坚持苦干实干,面对困难不气馁、不服输,保持定力、保持韧劲,超常工作、加压奋进,让追赶超越、引领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低、链条不完整,抗风险能力弱,大项目、大企业少,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狠下功夫。二是脱贫攻坚期内减贫人口多,后续帮扶任务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需持续加力。三是民生投入大,“三保”任务重,信访维稳、生态环保等刚性支出有增无减,财政收支矛盾化解还需共同发力。四是教育医疗、就业增收、城市管理等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弱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需久久为功。五是法治政府建设还有薄弱环节,一些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社会治理和风险防控还需持续加强。六是服务水平还不高,少数单位推动项目建设、服务市场主体“中梗阻”问题依然存在,优化营商环境还需持续提升。我们一定直面问题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切实有效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目标定位,坚持“发展为要、产业兴区、民生为本、项目支撑、创新开放”发展路径,强化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中心城区、搬迁安置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五区承载,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汉滨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预期目标是在省域内实现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非公经济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五个进位”,在市域内实现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城镇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六个引领”,在服务全市发展、民生福祉、文明程度、治理能力方面实现“四个提升”。通过五年努力,建成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全市生态康养产业先导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试点示范区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先行区。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十四五”末达到590亿元以上;非公经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58%、5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招商引资省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2%。

现代产业体系呈现新格局围绕富硒食品、纺织服装、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着力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聚合力,推动循环工业提质增效。持续做大做强生猪、蔬菜、茶叶、魔芋、核桃主导产业,做精做优蚕桑、油茶、拐枣、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益。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带动全域旅游、现代物流、体育文化、智慧医疗、健康养老加快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城乡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加快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提升“秦巴明珠”美誉度。支持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旅游区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城东新区,着力打造“半岛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坚持一镇一策、统筹推进,提升镇域发展质量。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完善基础配套和服务管理,坚持新社区工厂提升、农业园区配套两手抓,拓宽安置社区产业就业覆盖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生态环境保护迈入新阶段深入践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理念,推进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当好秦巴生态卫士,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质灾害治理,大力实施汉江十年禁渔。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新能源消费,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空气质量保持全省领先。

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和8%以上,就业更加稳定,创业更加便捷。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实现区管二级医疗机构“二甲”全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创新发展能力实现新突破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机制障碍,投融资、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紧跟全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步伐,主动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深度合作,强化与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安康临空经济区的一体协同错位发展,推进更高质量对外开放。

三、2021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经济恢复性增长,推动社会事业稳定发展,事关长远、意义重大。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

(一)聚力推进稳定增长,加快实现经济恢复

抓项目促投资落实“产业项目建设年”要求,紧紧围着项目转,牢牢盯着项目干,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恢复,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项目前期攻坚行动,确保92个新建项目前三季度全部开工。强化项目建设环境保障,确保西康高铁、北环线、东环线、长春路等省市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民荣富硒肉深加工、江华澜庭等40个项目建成投产,垃圾焚烧发电、月河快速干道等107个项目达到预期进度,实现147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做深项目策划包装,储备一批“两新一重”、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类重大项目,全力争取、用足用好专项债券和中省建设资金。

抓服务促消费认真落实纾困惠企和激励消费政策措施,助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深挖城市经济潜力,加快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提振商场超市、酒店餐馆、批发市场等实体行业发展信心,提升上河街、西城坊等综合商业街区人气效应,打造东关特色旅游街区,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加快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建成宝业农特产品物流园等冷链物流配套项目。激发文化、旅游、教育、体育、信息等领域消费需求,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家以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加强消费市场监管,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抓招商促开放坚持精准招商,主动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对接,围绕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新社区工厂发展平台,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纺织服装、毛绒玩具、电子线束产业,持续壮大产业集群。推进以商招商,支持本土企业与外地客商合作互补、共谋发展。强化主动服务、精细服务,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招商项目能落地、快见效。依托五里工业集中区省级纺织服装特色出口基地,加快融入安康无水港,主动搭乘“安西欧”货运班列,力促外贸出口上台阶。

(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教育、医保等民生保障普惠政策落实落细。夯实“七长”责任制,强化控辍保学,认真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施脱贫人口、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分类资助,持续加强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安全饮水、安全住房保障进行动态监测,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户等重点人群,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加大消费扶贫力度。继续落实技能培训、“点对点”劳务输出、开发公益岗等政策,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实施易地搬迁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五大提升行动,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规范扶贫资产、小额信贷和村集体经济管理,防范化解资金风险,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加快路、水、电、气、讯完善提升。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张坝路、古关路、叶苍路桥亭至河口、流水河大桥、县河汪家河桥、石梯青山沟桥、沈坝花红桥、县河黄堡桥、洪山龙王寨桥,开工建设安岚高速吉河、双龙引线和紫荆至茅溪公路、吉田路纸房至田坝、紫荆河口桥,争取香河口桥至瀛湖桂花、东镇至三县堡、双溪桥至松坝社区、牛蹄岭至吉河公路落地建设;完善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强化村组道路日常管护,补齐非贫困村道路短板。启动月河川道供水连片运行和五里工业集中区供水工程,实施双龙龙泉、中原马坪等53处安全饮水提升项目,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农村供水资产管理。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加快“气化乡镇”工程,开展镇村5G建设和应用试点,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庄规划和管控,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乡村振兴示范镇村40个以上。

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加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积极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抓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农产品加工、质量提升、品牌培育行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等乡村经济新业态,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实施新社区工厂、农产品加工厂提升工程,提高社区工厂抗风险能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8家、家庭农场10个、高素质农民500人。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规范基层治理行为。实施新民风建设三年提升行动,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三)加快产业提等升级,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壮大工业产业集群实施五里工业集中区升级工程,加快推进西区功能提升、纺织服装城设施配套和毛绒文创产业园二期、富硒食品二区项目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力促西北纺织服装城一期投用,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河堤路、月河大桥及人行桥,完善配套设施,解决好员工就餐、住宿等堵点问题,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孵化能力,加快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推动富硒食品、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补链强链,支持龙王泉富硒水、新乐祥袜业、陕建PC构件等龙头企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壮大三个百亿产业集群。落实企业纾困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治理,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鼓励撂荒地复耕复种,确保粮食、油料种植分别稳定在62万亩、28万亩以上。实施主导产业提升行动,建成关家立华养殖场,启动阳晨种猪繁育场迁建和民荣生猪养殖场建设,实现生猪出栏46万头;强化忠诚蔬菜引领带动,新建一批设施蔬菜园区,发展蔬菜30万亩;支持芋硒王饮品、悠源魔芋与产业基地加强合作,发展魔芋13.8万亩;改造提升核桃3万亩、茶园1万亩。实施特色产业恢复行动,着力发展蚕桑、油茶、食用菌和稻渔综合种养,启动建设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实施农业园区升级行动,支持忠诚、阳晨、双龙茶业等园区提质增效,提升航母级园区4个,新培育省市级园区6个。大力推介泸康酒、龙王泉、芋硒王、陕茶一号、汉滨米核桃等品牌,培育申报“双品一标”10个以上。

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大力拓展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商务会展业务,培育壮大体验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力促陕南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网红直播基地等进驻运营。大力发展美食经济,打造鼓楼街夜市城等特色美食街区,提升培新街等特色农产品街区品质,放大城市经济效应。大力发展金融、物流、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支撑。加快发展养老、家政、幼托、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以高标准服务带动高品质消费。支持双龙景区创建AAAAA级景区,高品质包装安岚高速沿线瀛湖、双龙旅游线路;启动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持续打造美丽汉滨

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切实强化中心城区主场意识,自觉担负建设管理主责。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保障,严格管控“两违”,保障江北大道缫丝厂至四桥、枣园路、火车站广场改造等项目顺利实施。持续加快西坝、兴安、长春等九大片区棚改征收安置,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动背街小巷提升。加快推进中心城市网格化监管,持续开展乱贴乱画、乱丢乱倒、乱摆乱停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中村、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强化“三小”“五小”行业监管;加大城市道路保畅力度,提升“车让人、人守规”志愿服务水平。巩固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优秀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提速发展城东新区全力加快征迁安置和项目建设,以安置促征迁,以征迁促建设,建成张石大道试验段、黄洋河垫地防护、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等7个项目,加快建设秦巴大道、明珠大道、城东供水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振兴路、东湖蓬瀛西区等8个项目,全力推进关庙汉江大桥建设和黄洋河大桥扩建,同步拓宽两桥连线。持续发力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引,包装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引进一批数字经济、休闲康养、文化体育项目,力促教育产业园、康养产业园落地建设。出台支持政策,创新融资机制,盘活现有资源,大力争取债券资金,加快破解融资难题,助力城东新区提速发展。

梯次推进重点镇建设实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立足镇域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找准发展定位、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实施集镇提升工程,启动张滩、吉河等集镇改造,推动五里月河、余家河治理和吉河社会足球场、石梯双村公墓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按照以产带镇、以镇促产、产镇融合思路,稳步推进五里、大河、晏坝、大竹园等产业强镇建设。围绕瀛湖、双龙景区等旅游资源,实施流水旅游码头、县河苏坝农业园区、瀛湖旅游特色小镇等项目,加快旅游重点镇建设。支持早阳、洪山、牛蹄等镇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农业重点镇。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放、散煤治理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效,确保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325天。严格执行《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扎实推进蒿坪河流域污染源排查整治,严格查处乱挖乱采违法行为;着力保障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加强水源地保护,全面实施汉江十年禁渔和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四清四无”。加快化肥农药减量化,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建成2个绿色矿山示范点。全面实施“林长制”,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绿化造林8万亩以上。突出抓好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整治秦岭“五乱”问题。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及时查处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

(五)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民生事业水平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创建,建成大河小学、张滩中心社区幼儿园等19个校建项目,启动长春小学建设;实施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计划,加快高井中学和区职教中心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建成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加快区中医院、区一院门诊用房、区三院传染病门诊及病区建设,新建扩建4所卫生院;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加强公共场所体育健身设施维护,规范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全力做好十四运会比赛项目服务保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汉调二黄等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订单培训”“定向输送”等政

策,组织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担保贷款、创业补贴政策,促进全民创业。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障覆盖面。完成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建1个社区养老院、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清零。健全弱势群体关爱机制,加强孤儿、残疾人和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和救助。稳定特困救助供养和低保政策,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救助政策向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延伸。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发挥综治中心平台优势,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基层治理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防黑恶势力反弹。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同防同控”,严格落实“四早”措施,做好宣传引导和重点管控,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消除安全隐患。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突出做好矛盾化解,更加注重依法治访,集中解决重复信访问题。依法处置涉众集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提高改革创新水平理顺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管理机制,落实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两区”引领发展。及时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快行政许可事项划转。积极推行异地不见面开标,更大限度放开工程项目建设市场。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组建供销集团公司,积极推进“四社融合”试点。实施村(社区)使用扶持资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创建市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35个。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持续规范财政管理制度。加快人才体制改革,培养、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支持研发型企业、新社区工厂探索“人才共享”机制,培育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5家。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切实强化服务职能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牢宗旨意识、群众观点,把服务群众作为政府履职第一责任。稳步推进区镇换届,实现工作有序过渡。实施政务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向镇办延伸。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认真办理12345热线交办事项,着力纾解民生痛点、堵点、难点。

纵深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严格执行法定决策程序,做到政府带头依法办事,干部依法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委领导、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和舆论监督。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高标准推进“八五”普法,完善诚信体系建设。

持续锤炼过硬作风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坚决做到“勤、快、严、实、精、细、廉”,大力发扬低调务实、埋头干事的工作作风。切实强化担当精神、负责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喊空口号,不摆花架子,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统筹谋划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全力防范风险。常态化开展行政效能督查,加强绩效考评,用好考核指挥棒,以落实速度、工作质量、办事效率论英雄。

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法纪防线,突出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严格执行政府投资管理规定,切实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持续开展土地管理、资源开发、产权转让等领域专项治理,落实全覆盖审计监督。厉行勤俭节约,持续压缩“三公”支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进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更需新担当。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振奋精神、勇担重任,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汉滨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报告解读链接:http://www.hanbin.gov.cn/Content-224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