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正月十六,我和几位年轻老师来到了汉滨区的一个小镇上——双龙镇。回想起当时来这里的心情时,其实并没有别人眼中的悲壮。因为我是一个要到农村去任教的老师,所以有很多人都会问我:“大学毕业了,一个女孩子怎么还跑到那个山沟沟里去?”每次听到这些话时我只是笑笑。因为没有人能够体会到我的心情。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我一踏进双龙小学的大门看到的第一句话,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由于我是外县的,来到这里以后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半个留守的教师了。其他的老师都是一个礼拜回一次家,而我则是半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回家一次。渐渐的我感受到了孤独,我多么渴望能在这个地方有一个自己的家,可是身在一线的我加上是外县的种种原因,让我没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组建家庭这件事也在父母的催促中一再搁浅。每每想到这些我便更能体会到这里的孩子们的心情了。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农村带寄宿制小学。学校里有一部分孩子都是因为学校离家远而寄宿在学校。我们班43名学生,留守儿童就有20名,寄宿的有11名,这些孩子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就是家里的父母不在身边。或许有人会说:“寄宿在学校多好呀,每天不用面对唠叨的父母。”但是作为曾经也是留守孩子的我来说,寄宿其实是一件很难熬的事情,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其实是度日如年的日子。那种渴望每天都能得到父母的关怀的心情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父母在一起,哪怕是一周见一次都可以。而有些孩子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见到自己的父母,这种情况在农村是不罕见的。
寄宿就意味着要以学校为家,当你离开家人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独立。要自己学着打扫宿舍、洗碗、打水、整理生活用品等等。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也只能独自承受着,当你开心时也只能和老师同学分享,当你生病的时候也只能自己坚强的忍着,当你遇到困难时也只有老师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念家人时,只能隔着冰冷的手机诉报喜不报忧,因为小小的孩子已经明白:“你若不坚强,懦弱给谁看。”这个道理了。所以,每每看到孩子们在作文里写到:“我好喜欢过年,因为过年了,爸爸妈妈就要回来了。”“再有一个月我妈妈就要回来了,我好开心”这样的话时,心里总会隐隐升起酸酸的感觉。
虽然这所学校是这个镇上最大的学校,但是由于地处农村,很多孩子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样快乐和幸福。去年我们班新转来了一名学生,是品学兼优的代表。有一次他在作文里写到:“我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在我亲生母亲抛弃我以后来到了我的生活里,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体会到了来自母亲的爱,让我从黑暗中解脱......”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深被震撼到了。我为他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而感动,在他心里没有因为被抛弃而自我放弃,反而努力自我救赎,使自己成为了这样一个勇敢且优秀的少年。后来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由于生活所迫,父母都在外打工,他寄居在外婆家,小小男孩已经学会了洗衣做饭,不让大人操一点心。他的懂事无疑是让人感到心疼的。如果他没有来到我的班级里,我或许也不相信我自己刚才所说的。然而,就算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我眼里的他依然是朝气蓬勃,一点也看不出来他的畏惧。
事实上,像他这样的例子在班级里也是数见不鲜的,我常常被孩子们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打动,所鼓舞。记得有个家庭条件很差的孩子在课上说:“人穷志不穷,只要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实现我的理想。”当时我被这个孩子的话震惊了,他才六年级就对生活有这么深的感悟,难怪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呢。
也正因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使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了更多的感悟,也让我对幸福有了不一样的定义。“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就是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常生活吗?当每天早上我远远听到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时,我感到幸福;当我看到孩子们聚精会神的读书时,我感到幸福;当我看到孩子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时,我感到幸福;当我听到家长说感谢有你时,我感到幸福......在我走上教育岗位以后,这样的小幸福不胜枚举,所以那些生活的小摩擦又算的了什么呢?我想教育生活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小幸福,所以变得完整起来。孩子们会因为有我感到快乐和满足,我也会因为有他们感到感动和幸福,我在孩子们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在这样的幸福中得到滋养,心变得越来越柔软,人变得越来越坚强。我们也都不再害怕孤独。
在双龙小学的这五年时间里,我因为坚守在这里失去了很多,但我也庆幸我忠于自己,因为这么多年的付出是值得的,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也目睹了我的落魄,我们没有互相嫌弃过,反而我也会成为他们心里的宝,他们给我的所有惊喜和关心,我都默默铭记在心!此刻回首走过的路,思索未来的路,我虽依然是孑然一身,可灵魂因为有了孩子们而更加充盈。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去理解孩子,理解他们的任性,理解他们的调皮,理解他们偶尔的懒惰,多给他们一点爱,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很可爱。(双龙镇双龙小学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