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索引号: /2021-0000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21-04-06 08:24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安康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安康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28日在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市  长  赵俊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安康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并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寄予了殷切期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凝聚起直面困难、砥砺前行,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虽然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不及预期,但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脱贫攻坚全面完成,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88.78亿元,同比下降9.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7亿元,同口径增长5.6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8247元和11288元,增长4.6%和7.8%。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直面安康地处全省疫情防控最前沿、形势最严峻、任务最艰巨的复杂局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遵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提早部署、沉着冷静、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牢牢守住了全省疫情联防联控的前沿阵地,为“全省万人确诊人数在湖北毗邻省份中最低”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市26人确诊病例全部治愈,累计排查疑似病例、密接人员及中高风险地区来安人员53.8万人次,工作成效受到国务院督导组肯定。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运行有序、防范有力,1名境外输入病例得到及时有效管控和救治。市县(区)核酸检测实验室全部建成投用,市级机动检测队组建装备到位,日检测能力达到5万人次,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
  (二)经济运行以保促稳。准确把握“两手抓”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在全省率先部署复工复产复市工作,打好惠企纾困、减税降费政策组合拳,先后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九条”、激活市场消费“八条”、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十七条”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提振企业信心,稳定经济运行基础。全市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97亿元,比上年增长9.3%;筹措财政资金8200万元用于组织春耕生产、支持企业复工、刺激市场消费;新增减税降费15.89亿元,落实企业稳岗返还补助9400万元;金融机构发放企业和项目建设贷款227亿元,按政策办理展期续贷44.1亿元,市财信担保公司担保贷款39.8亿元。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重点项目建设、精品线路开发、对外招商推介有力有效,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市场主体累计达22.87万户,非公经济占比59.6%、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
  (三)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一手抓全域脱贫摘帽后防反弹、防返贫,一手抓当年1.74万户3.34万剩余贫困人口精准退出,如期全面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推进“三排查三清零”和“对标补短”工作,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坚决防止新发贫困和脱贫反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顺利通过国家和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评估。层层夯实产业和就业扶贫基础,落实产业扶贫政策23.93万户,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39.66万人,19.61万户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工厂”后续扶持发展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和社会扶贫,“三结合三强化”消费扶贫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安康扶贫空间升级为陕西扶贫空间。全市11个集体、14名个人受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四)重点项目取得突破。26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25亿元,11个重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富强机场顺利通航并陆续开通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杭州、西安等航线;西康高铁前期工作达到全面开工条件,安康至西安、旬阳至西安“复兴号”动车组开行;平镇、安岚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宁石高速公路建设提速;G541汉王至洞河、G345新建至宁陕等9条国道路网项目加快建设;汉江大剧院、古西城文化园、安康美术馆和非遗馆建成投用,市图书馆、群艺馆改造提升,“十四运”赛事场馆项目竣工验收。毛绒玩具、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领域产业项目,在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受到关注和肯定。
 (五)开放招商成果丰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协同、域内域外联动”招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云推介、云签约”系列网络招商活动,全年线上直播招商推介活动118场次。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第一时间走出去,组织安康名优特色产品暨重点合作项目走进上海、天津、杭州、十堰、中山等大型招商推介活动,赴东莞、常州、台州、义乌、扬州、西安、达州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安康“无水港”建设取得突破,“公铁海”联运线路、“安西欧”货运班列相继开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获评“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市”,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位居全省第一。如期举办第20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和富硒产品博览会、安康美食文化节。全年接待各地来安考察客商团队840批次、1.38万人次,累计引进项目518个,到位资金818亿元。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分别增长25.8%、7.8%,增速列全省第二、第三位。

  (六)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集中有限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全年投入民生支出325.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1万人;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就业达历史新高,再就业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县级综合医院“二甲”全覆盖,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达到省级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标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28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完成,职工医保与生育保险合并实施,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扎实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双高双普”县全覆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水平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成果经受了“停课不停学”的疫情大考,“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实践创新获国家教育部关注肯定。“十四运”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举办群众体育活动110多场次,安康雪上项目训练基地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安康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市,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各位代表!2020年工作殊为不易,经济运行遭遇的困难和冲击前所未有,全市上下经历的考验和洗礼前所未有。安康经济增速滑出全省第一方阵,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下降22.9%、3.5%、6.3%,未能全面实现年度预期目标。我们对此作了深入剖析,除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市场剧烈波动等外部因素叠加影响外,我市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必须深刻审视。从企业层面看,小微企业多、大中企业少,民营企业多、国有企业少,而本次疫情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冲击最大;从产业分布看,门类不少但基础薄弱,聚集度不够,链条不完整,极易受制于上下游环节;从产品类型看,中初级、大众型产品居多,容易被替代,市场竞争力不强,特色明显的高端产品市场走俏但不成规模;从提质增效看,安康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大,但也累积了不少质量上的矛盾和问题,亟需通过积势蓄能、结构调整来破解。这些问题,有的是产业基础决定的,有的是资源禀赋引致的,有的是经济转型出现的,有的是工作不准积累的,但根本上都需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路、发展的过程和久久为功的奋斗来破解。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以干克难、拼搏奋进,谱写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历史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要,聚力追赶超越,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元关口,增幅分别达到44.1%和78.2%,经济综合实力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县县通高速”目标圆满达成,铁路运输提速扩能,民航事业突破发展,“水陆空”多式联运的秦巴区域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初具规模。一批重点防洪工程、水利设施建成投用,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成效明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承载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立市,突出园区带动,筑牢绿色循环发展基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县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145座,治理水土流失2104.4平方公里,补充耕地4.1万亩。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和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安康高新区在169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跃升到63位,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示范(试验)区、旬阳省级高新区、石泉省级经开区建设提速增效,1340个现代农业园区、19个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和“飞地经济”园区活力迸发,新安康门户区、城东新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旬阳撤县设市获国务院批准。
  五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兴市,狠抓招商引资,外向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推动创新、促进发展,突出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探索形成了“144520”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特色产品展示+重点项目推介”招商模式。“十三五”累计引进项目1974个、到位资金351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倍。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12345服务热线”三大中心和“安康智慧治理”平台,成功入选“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建立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13个、院士工作站9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25户,获21项省级科技奖,与国内2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五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强市,推动融合发展,特色产业体系更趋完善。深入实施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六大绿色工业占比达85%;包装饮用水产业异军突起,连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无中生有”,经营实体达558家,在营新社区工厂691家。富硒特色农业稳步提升,千亿富硒产业集群加速聚合。商贸流通和市场消费加快发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全覆盖”,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更趋完善,“互联网+”行动助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千亿康养产业集群扎实起步。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5.6:44.3:40.1调整到14.4:40.3:45.3,安康正从工业化初期加快向中期迈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牢牢兜住底线,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聚焦民生财政“两个80%”目标,累计支出1330.9亿元,年均增长11.9%,高于同期经济增速。脱贫攻坚累计投入各类资金984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563个,培育发展各类产业项目经营主体8441个。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1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63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1缩小至2.5:1。民生城建完成投资106.5亿元,中心城市“湖城一体、疏解老城、重心北移”战略深入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51%。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健康安康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文物和广播电视事业跨越发展,第二轮地方志书修编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社会治安防控与打击违法犯罪工作扎实有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全省前列。民族宗教、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妇女儿童、慈善、老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法治安康、和谐安康、平安安康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五年来,我们砥砺前行、拼搏进取,锤炼了有知无畏、勤勉敬业、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力倡厉行“忠诚、干净、担当、责任、落实、奉献”作风要求,建立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复杂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和每周重点工作清单管理、每月一次市政府党组周末集体学习等制度机制,着力创造一流的学习风气、一流的团队素质、一流的干事氛围、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发展成效。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专项监督和其他监督,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简政放权,深入转变职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三五”期间累计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1250件、政协委员提案1627件,办结率100%;公开承诺重点工作与民生实事1508项4697件,按时办结4447件,占比94.7%;市政府工作满意度调查连年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来的扎实工作与丰硕成果,为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接续奋斗,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支持与帮助,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创业者、奋斗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安康发展的各界社会人士、企业家和媒体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2020年和“十三五”发展之路,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足迹深深镌刻在安康大地上,这一路历尽坎坷,这一路饱含艰辛,这一路让我们信心渐强,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弱、技术水平低等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大项目、大企业少,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创新引领能力不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滞后,追赶超越的关键支撑尚不稳固;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就业增收、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谱写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定“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坚持“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发展路径,统筹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基本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也是新一轮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重点要把握好六个方面:
  一要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推动速度质量相得益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突出重点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实现更高目标夯实基础。善于在危机中觅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运用战略眼光、战术思维,找准安康在全省追赶超越和国内大循环中的发展定位,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发展整体性、协同性、平衡性,实现经济发展质量速度“双提升”“双促进”,努力办好“安康自己的事”。
  二要深化绿色循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嘱托,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扛牢压实生态环保责任,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森林碳汇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坚决守护好“中华祖脉”“中央水塔”,还之以宁静、和谐、美丽,打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最佳区域。认真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及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让自然生态得以休养生息,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步提升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三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紧盯“六大绿色工业”“五大特色农业”持续发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现代化生产、智能化管理、高端化产品、市场化营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三产服务业水平,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文创动漫、幼托服务、家政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智能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塑造“中国硒谷”“养生胜地”“绿色钒都”地域品牌。
  四要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正确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把发展产业作为首要任务和关键支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弱项,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协同发力,强化城镇和村庄规划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五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统筹高效利用好国土空间资源。聚焦“秦巴明珠”城市形象定位,深入实施中心城市“湖城一体、疏解老城、重心北移”战略,统筹推进县城和副中心、重点镇建设,努力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逐步提升城市、集镇、社区建设开发与经营管理质量,让更多人民群众享有安全健康、较高品质的现代化生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安定。
  六要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共享改革创新成果。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推动创新、促进发展,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以更加坚毅的决心、更加果敢的魄力、更加有为的姿态“走出去”“请进来”,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管齐下”,抢抓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机遇,继续提升对外开放与经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努力打造秦巴内陆招商引资“洼地”与开放发展“高地”。大胆推行切合市情的“小切口”和“小步快走”改革,稳步提高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带动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力促经济恢复性增长,推动民生事业稳定发展,事关长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以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持续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继续发挥“六大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认真落实各类扶持政策与纾困措施,抓住重点环节和关键支撑,推动经济发展快步跟进并超越全省平均水平。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狠抓产业项目”的鲜明导向,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比高下、以项目论英雄。精心实施3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00个重点前期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50亿元。开工建设西康高铁,扎实推进安康至重庆高铁前期工作。加快宁石高速、安岚高速岚皋至陕渝界段、月河快速干道、凤凰山隧道以及G541、G345等骨干路网续建进度。加快推进石泉、汉阴、瀛湖等通用机场群建设,启动西安至安康75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旬阳水电站并网发电,白河水电站竣工验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号文件,组织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聚焦六大绿色工业、五大特色农业和包装饮用水、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重点领域,梳理200个新上或续建项目、100个年内投产或新增产能项目,明确专人负责、专班推进,确保有效投资,稳定产出预期,力争全年产业项目投资增长8%以上。
  全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聚焦扩大以产(工)业投资为重点的有效投资,紧紧围着项目转,牢牢扭住项目干,以有效投资高增长支撑经济发展高质量。不断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财政工业稳增长专项资金杠杆效用,激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生产要素向工业领域倾斜。支持普瑞达电梯、奥邦智能制造、荣氏饮品等一批企业实施技改提升;加快推进钒氮合金二期、华秦储能、沣康药业、金思铭药业、中航驰智能终端、西北纺织服装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促锂电新能源、医药及医用耗材储配中心等一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以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含5个“飞地经济”园区)为重点,持续加大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新建标准化厂房40万平方米,持续提升招商引资、项目承载与园区配套能力,新增投资千万元以上入园企业40户。持续深化市县(区)领导、市级单位包抓重点项目和企业工作机制,力促工业经济稳健运行、达产达效,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以上。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市场调节机制,完善刺激旅游、餐饮、住宿、消费等政策措施,积极组织商贸会展、文旅惠民、消费扶贫等活动,着力拉动市场消费增长。组织办好“一节一会”主题活动,继续拓展安康美食文化节、电商购物节、农副土特产品展销、硒水鉴茶大赛等形式和载体。发挥陕西扶贫空间、扶贫832平台和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作用,着力提升本地产品“上线率”和“外销率”。鼓励龙舟文化园、古西城文化园、汉城商业街、高新区花园大道等重点商业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和“小店经济”,支持汉江大剧院、安康体育馆通过市场化运营打造商演与体育综合体,抓住承办“十四运”竞赛项目机遇,大力发展“商演经济”“赛事经济”。引导社会力量规范进入教育、养老、家政等领域,打造现代服务要素齐全的“便民消费圈”,以高标准服务带动高品质消费,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0户以上。


  (二)统筹园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园区发展是引擎,县域经济是基础,要牢固树立全市发展“一盘棋”意识,狠抓市域层面战略统筹和资源调度,强化“以亩产论英雄”鲜明导向,最大限度激发追赶超越动力。
  发挥园区引领作用。安康高新区要树好“产城融合”标杆,做到城市开发建设与高新产业培育并驾齐驱,加快推进常安科技城、莲花生态康养城、金州古镇等重大项目,确保全年新增投用投产项目40个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领跑。恒口示范(试验)区要聚焦建设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西北商贸物流重镇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加快推进安康“无水港”、月河快速干道、机场连接线、红星美凯龙、宝业通用汽车配件制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和规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6%、10%以上。瀛湖生态旅游区要进一步强化“四统一”要求,严格落实瀛湖生态环境保护和十年禁渔工作措施,深入研究生态旅游资源统筹开发、合理保护、高效利用的新路径,加快旅游产品、品牌、标准“三位一体”同步建设。旬阳高新区要在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上持续发力,打造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园区,力争在全省高新区评比中继续争先进位。石泉经开区要抓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规划,提高承载企业落地、产业集聚能力,架构好“一区两园”基本格局。
  做实做强县域经济。精心编制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高标准推进县域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县域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约节约发展。廓清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定位,构建特色鲜明、功能错位、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完善县域工业集中区水、电、路、气、讯、暖等基础设施,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园区统建、委托代建、企业自建等模式参与标准化厂房建设。制定出台财政补助、费用减免、租售优惠等中小微企业入驻政策,积极开展智慧园区创建,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各“飞出地”与“飞入地”要深化务实合作,共同致力“飞地经济”园区建设提质增效。聚力支持移民(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后续扶持发展,统筹推进1364个搬迁社区配套产业(就业)园区建设,积极推广“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发展模式,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推动搬迁群众由“搬得出、稳得住”向“快致富、过得好”转变。支持汉阴、平利、汉滨加快创建省级经开区。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以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旅居新业态为主攻方向,精心组织实施“+旅游”系列工程。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梯次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创建,积极构建“航空+高铁(动车)+县县通高速”的旅游交通新格局。支持瀛湖、南宫山、云雾山创建国家5A景区。强力推进“秦巴1号旅游风景道”“一江两岸文旅核心圈”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民宿,助推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整体升级。加快旅游网上营销和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大力策划推广旅游精品线路,持续举办“特色旅游季”活动,深入挖掘“安康非遗”资源,推出一批有人文内涵、有时尚元素、有消费群体的旅游精品项目,提高旅游商品吸引力和附加值。积极跟进富硒、康养、体育、农业等产业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瀛湖水画小镇、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创建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三)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发展任务越是困难艰巨,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越要锐意进取全面扩大开放。

  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持续贯彻落实“招商引资十五条”和“招才引智十八条”。紧扣五大特色农业、六大绿色工业和包装饮用水、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重点项目或技术团队,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优化提升“特色产品展示+重点项目推介”招商模式,精准聚焦、精准发力,组织实施产业链定向招商、清单式目标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00亿元。充分发挥安康国家高新区平台优势和众多“国字号”科技机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重点产业课题与科研项目攻关,创新机制引进一批行业稀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打造稳固的人才支撑体系。全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人才100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
  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启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安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按照“系统布局、整链招商、梯次承接”的思路,发展毛绒玩具企业累计达到700家(点),年产值突破30亿元。积极培育发展电子线束产业,力争年内布局生产企业150家以上。抢抓安康无水港开通“公铁海”联运线路、“安西欧”货运班列机遇,积极打通秦岭腹地“东进西出”的物流骨干线。加快推进安康海关、口岸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陕西自贸区安康协同创新区建设。全面落实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要求,利用外资达到70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亿元。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营商环境条例》,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最安康”品牌影响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证照分离”、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改革事项,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制度机制,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政务服务模式,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启动市政务大厅迁建,建设“安新办”政务服务系统,提升12345服务热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效率。强化市审改办、职转办、营商办协同联动,提升“放管服”改革整体水平,放出活力、放出效率,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服出便利、服出实惠。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乐业才能安居,强基才能固本,关键要在补短板、抓产业、强基础上下功夫,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确保稳定脱贫不反弹。把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探索建立相对贫困识别和预警机制,发挥防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监测预警,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范围,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以及收入骤减户、支出骤增户不致贫。持续完善“5+X”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和“支部+X+农户”工作机制,深化订单种养、产业托管、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等带贫益贫模式,确保群众稳定持续受益。拓宽涉农整合资金投向,加强扶贫资金资产监管,加大非贫困村投入力度,逐步推进教育、医疗和住房等保障政策均衡化,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均衡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加快建立完善搬迁社区基层组织管理、户籍与生产资料管理、公共服务保障等机制,确保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环境、享受新生活。
  推动产业发展上台阶。按照“绿色循环、三产融合、科技支撑、品牌引领”思路,做实“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提升”产业链条,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聚力做大做强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富硒粮油、蔬菜、鲜果、中药材、蚕桑等传统产业,持续提升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落实“米袋子”“菜篮子”保障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72万亩,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题整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336万亩,切实做好生猪稳产和蔬菜保供工作。全面推进“百园航母、千园提升、村村覆盖”工程,培育认定航母型现代农业园区12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和“两品一标”认证30个。支持平利、紫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组建安康区域农产品品牌推广运营企业,力促茶叶、魔芋2个全国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建设取得突破。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验收,争创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创建试点市。

  建设美丽乡村强基础。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实施以水、电、路、气、讯为重点的改善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等升级,建立健全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力推进“一县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努力打造一批以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为代表的示范样板,率先在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中取得突破。创建“百千工程”整村推进示范村100个,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11万个,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梯次提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培育现代农民,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增收。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和“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积极探索“三治融合”基础上的“五治体系”新模式。


  (五)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环境友好、节约集约的发展意识,认真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携手共建幸福美丽家园。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认真组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勘界立标,持续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协同推进秦岭、巴山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省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碳排放削减任务。全面加强区域禁放烟花爆竹、全域禁烧作物秸秆工作,确保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325天。严格执行《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巩固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快中心城市水环境治理和县区污水治理项目实施,确保饮用水源地和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持续稳定达标,认真落实汉江“十年禁渔”和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四清四无”。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三沿三边”和富强机场、安康湖、付家河等重点区域绿化4万亩、营造林99万亩。扎实推进白石河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开展蒿坪河流域、旬阳汞矿区等历史遗留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快推进恒河水库、月河综合整治项目前期。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优化城市布局和功能配套,逐步加快“多规合一”进程,努力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秦巴明珠”。稳步推进中心城市“湖城一体、疏解老城、重心北移”发展,建成北环线、长春路(七里沟立交桥开工建设)、长岭南路二期、木竹桥路,完成江北大道缫丝厂至四桥段、枣园路改造,加快火车站广场和进站路改造。加快推进新安康门户区建设,建成付家河生态治理二期和新安康广场、新安康大道、常安友谊公园、建融公园,加快包茂高速安康北机场立交建设。支持城东新区开发建设提速,加快张石大道、秦巴大道、明珠大道等骨干路网建设,开工新建关庙汉江大桥、扩建黄洋河大桥并同步拓宽两桥连线。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精致打造特色城镇,创造条件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入镇定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遏制常住人口下滑。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深化城市创建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优秀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提速,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改、以创促管”,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质量。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力推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收尾,市区一体实施182个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西安至安康天然气长输管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安康至旬阳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完善中心城区供气管网,优化城乡供气站点布局,建成天然气应急储气调峰站,规划建设液化气储备站,切实提高燃气保供能力。扎实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和网络提速降费,加快5G基站建设,实现中心城区、产业园区5G信号连续覆盖和县城重点区域覆盖。加快智能电网、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0个,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积极开发推广城市交通与泊车导引系统。强力破解房地产领域顽瘴痼疾,促进房地产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推行中心城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积极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


  (六)全力保障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切实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突出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扎实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和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禁捕退捕渔民就业创业帮扶,加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积极引导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万人,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全力打造“无欠薪城市”。
  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工作始终,着力以体育和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巩固提升“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实践成果,探索建立新的实现路径与评价标准,打造“德润安康”品牌。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区)创建工作,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统筹抓好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工资待遇,培育和选树一批名师和名校(园)长,带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深化与安康学院合作共建,支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秦巴区域职教名校,加快汉滨、岚皋、白河和安康高新区职教中心建设。精心组织保障“十四运”武术散打、10公里马拉松游泳竞赛,切实办好市“十七运”及全民健身活动。
  深化健康安康建设。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氛围,保护好、关爱好各级医务工作者。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快市中医院传承创新项目、安康高新医院及国际康养中心二期、市中心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市传染病医院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做实市级医保统筹,完善职工医保、医疗救助政策,健全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守好人民群众“保命钱”“救命钱”。深入推进健康细胞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国卫复审和卫生集镇创建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启动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八大工程”,持续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质量效能。推进“三馆一院一中心”标准化、数字化转型,引导社会力量开办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启动实施市图书馆新馆项目,开工建设文化传媒产业园,完成安康科技馆规划选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持续推进汉水生态博物馆群改造提升。扎实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出一批优秀文化文艺作品。
  加强公共社保服务。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优化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管理服务,适度提高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待遇。持续推进养老示范园区、星级养老机构创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实体,新建5个社区小型养老院、10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确保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通过验收。加快实施市儿童福利院迁建项目,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关爱服务机制。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巩固扫黑除恶成果,推进专项斗争进入常态化。创新完善打击犯罪新机制,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应用,多维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打击防范传统犯罪和新型犯罪“质效双提升”。高标准推进“八五”普法,以贯彻《民法典》为重点加强普法教育,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启动安康监狱迁建。组织开展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和“大督查、大调研、大接访”活动,强力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依法稳妥解决房地产、集融资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积极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当前,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输入性病例零星散发,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丝毫不能松懈。各级政府要持续强化精准防控措施,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同防同控”,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疫苗接种“应种尽种”,做好宣传引导和重点管控,牢牢守住疫情联防联控的每一道关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面对“十四五”开新局、谱新篇的时代重任,唯有担当实干,方能不辱使命。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保持有知无畏的进取精神,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做搏击风浪的时代弄潮儿。

  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推行市政府党组每月一次周末集中学习制度,学中干、干中学,练好“八项本领”,增长“七种能力”,做“能谋事、能干事、能成事”的工作表率。
  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市纪委监委专项监督和其他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凝聚追赶超越强大合力。
  锤炼过硬作风。牢记传承“忠诚、干净、担当、责任、落实、奉献”作风要求和“五个一流”工作标准,坚决做到“勤、快、严、实、精、细、廉”,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认真贯彻实施《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说了算、定了干,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抓重点、破难点,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旗帜鲜明鼓励干事创业、激励担当作为,为“担当者”担当,让“敢为者”有为,决不让真做事、做真事的干部吃亏。

  永葆清廉本色。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历次以案促改专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今年继续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压缩政府机关一般性支出,把资金更好地用在保障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勤勉务实、担当有为、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十四五”航船已经起锚扬帆、破浪前行!安康发展迈过新的起跑线,让我们牢记为民初心、担纲发展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整装再出发,奋进新征程,奋力谱写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图解链接:http://www.ankang.gov.cn/Content-223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