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社区工厂发展问题研究与思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04 16:01
  近年来,安康新社区工厂备受关注,2017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案例”,也被国家扶贫办和发展改革委列为“经典扶贫案例”,成为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一大亮点。为了认识和助推安康新社区工厂稳健、长足发展,对汉滨区、紫阳县、汉阴县、旬阳县和恒口示范区的新社区工厂进行了实地调研,感触颇深。

  信心:动力足、意义大
  调查分析发现,安康“新社区工厂”就是在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新社区兴办的工厂,其发展有四大动力:第一,大规模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明确要求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并作为该项目稽查、验收的“硬杠杠”。为了实现该要求,在实践中,多数县区对易地扶贫搬迁百户以上集中安置点,普遍规划商业性、工厂化用房,鼓励发展企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以至于后来市委、市政府要求搬迁安置百户以上的488个社区“新社区工厂全覆盖”。第二,政府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的贫困县摘帽、贫困户脱贫。贫困户脱贫的根本出路在增收,增收的有效途径在于扩大就业,劳动密集型新社区工厂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第三,抓住了苏陕——常州安康对口扶贫合作新契机,抓住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的新时机,使新社区工厂从少到多、从弱变强飞跃,形成燎原之势。第四,安康干部群众有追赶超越、摆脱贫穷落后强烈的愿望与行动,形成了响当当的“安康创优精神”,取得了省级年度考核“四连优”,新社区工厂发展为多个考核指标发挥了“添彩”作用。
  新社区工厂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更好地带动和发挥了中省相关项目综合效用,有力推动安康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4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27.51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支出347.3亿元。可见,在群众贫困、财政拮据下,中、省投资项目在安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扶持力度几乎决定着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速度。新社区工厂开辟了农民就业新途径,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为山区农民“剜掉穷根、创新生活”的最理想项目,进而推动安康将扶贫搬迁、避灾搬迁、救灾安置、产业扶贫等项目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靠拢(整合),促成了近百万人口的搬迁、安置规模。随着国家加大扶持政策,安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大幅度改善了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条件。2011—2018年,安康移民搬迁26.2万户、91.53万人。据党校系统调查,截止2019年6月底,全市开工运行的新社区工厂369家,已投资6.85亿元,吸纳就业17764人,实现产值11.05亿元。
  新社区工厂发展为易地搬迁群众拓展就业、稳定增收找到了一条好出路,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十年九灾”的山区脱贫攻坚的成功典范。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04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收入是主要的(超过50%)。据统计,2018年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64.2万人,劳务收入90.3亿元。这也就是说:安康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从农民转向产业工人,在于拓展新就业。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的农民,多数远离了原有生产场所,尤其是进集镇、上楼居住的农民,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于为继(或艰难维系)。农民进入新社区工厂,3个月培训期,政府技能培训补助(每人每月600元),再加上政府要求企业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每月可拿到1500元;年轻、悟性高、学得快的,按计件工资算,第四个月个人能拿到1500元;6个月后,一般为2000—3000元,真是“一人进厂,全家脱贫”。汉阴县双乳镇安置民安玩具有限公司上班的汪德香,丈夫去世,带2个小孩,她说“头三个月,每月给1500元,因娃小,耽误多,每月能挣1400多元,反正在家也没事干”。目前,新社区工厂就业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既赚了钱,又照顾了孩子、老人。据石泉后柳镇新社区工厂毛绒玩具调查,工人中留守妇女占比98%,残疾或年龄大的男工占比2%;年龄20-30岁占比6%,31-50岁占比70%,51岁以上24%;工人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占26%,社区工厂收入占29%,外出打工收入占38%,其他收入占7%。
  新社区工厂发展,改变了社会人口和经济结构,加速了农民变工人的步伐,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农民,从劳动对象看,与动植物打交道,劳动是顺应动植物生长规律的“精心照料”;从劳作时间看,随动植物生长的影响环境而定,总体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多地表现为“随心而定”;从劳动工具看,山区农民的主要工具是锄头、镰刀(砍刀)、扁担(纤担)、风车、犁铧耙。进入工厂,农民彻底放弃以往熟悉的工具,运用新的工具(机器),把原料、原材料“制造”成新形状、新用途的物品;师傅“手把手”传授技术,每人作一道工序,整个“工序链”完成,物品才成型,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失败(有瑕疵),产品就失败(次品);多数企业采取“计件工资”,劳动质量、数量与劳动报酬间关系一目了然,彻底摧毁了“靠天吃饭”“秋后算账”观念。经过新社区工厂劳作和训练,农民从思想、行动上,必然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劳动技能、人际关系、作息时间、生产环境等。大量农民变成工人,大量成熟工人的涌现,势必促进新社区工厂大发展,势必加速工业化进程。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7:45:37.3,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0.9:55.3:33.8,二产增涨10.3百分点。
  新社区工厂发展,改变城、乡人口分布,催生人口社会化聚集,有力推动安康城镇化进程。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过程中,各县区在安置点布局上,充分注意了农村、乡镇、县城的分布,并且对进集镇居住的农户更大的政策扶持,及大地加快了安康城镇化步伐。在新社区工厂的发展较慢的地方,新入住的农民,要么锁门外出打工,要么锁门返村种地养殖。新社区工厂发展较好的地方,农民住新房,在不远处就业,一两个月收入超过一年的农业收入,农民在工厂劳作的积极性把自己变成了工人;有头脑的农民,看到新社区工厂日益壮大,工人规模日益增多,搞起了商业及其它服务业,不自觉地补充和完善了城镇功能,更是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变成城镇居民的一部分;再加上政府不断完善新社区工厂周边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体、卫等公共服务,使有新社区工厂尤其是有大型社区工厂的周边,更像现代化新城镇,有效地完善和扩大了原有集镇。2011年以来,安康移民搬迁在城镇安置17.02万户、59.50万人,安康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5%上升为2018年的49.3%。

  问题:前行的绊脚石
  经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社区工厂是大有前途和希望的新生事物,在改变安康经济社会面貌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其更好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业链问题。新社区工厂多为“两头在外”的“代工厂”,相互之间缺乏配套、互补功能,形成一系列有碍其发展的问题。新社区工厂是从江浙来的同质化的“代工厂”,企业之间缺乏配套、互补功能,企业表现出明显的“两头在外”“单打独斗”特征,他们的原料、市场在江浙,每个业主都直接面对争取“订货单”、组织原料、货物打包、选择货运公司、货物运距长、返程空载率高、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企业反映“断根针,也得到江浙采购”。投资业主不是慈善家来救济的,是企业家、求利者,他们在县乡的交通条件、服务态度、扶持力度等条件下“挑肥拣瘦”,引发了县区之间、乡镇之间争投资商,一些县乡反映“业主要求苛刻”“招商难”“负担重”;出现了企业之间的争工人,工人因“计件工资”差异,在社区工厂之间“游动”,多数业主反映6个月以后的工人,仅占3个月培训人数的三分之一。原料和产品销地在南方(江浙),货物订单在国外,产品加工在安康,业主难免“一心三用”,导致大部分企业无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简单依赖“计件工资+奖励”,影响企业管理质量与水平。恒口某百人规模的毛绒玩具厂的业主是江苏人,老板娘每月在安康10天左右,留2个江苏技工在安康,主要业务交给恒口丁姓女青年,该厂2018年11月7日开工,首批上岗培训的90人,现在的只剩20人,工人“请假”“闲聊”“磨洋工”“坐不住”现象严重。
  2、人才问题。社会培训体系不健全,现有培训机构与新社区工厂关联度不高,新社区工厂需要的高素质工人、管理人才严重短缺。2000年安康市统计公报:高级职中学校1.67万人,高中1.84万人,初中12.11万人,小学38.25万人,初中生仅占小学人数的33.66%,高中(高职)生仅占小学人数的9.18%。可见,安康农民,从受教育程度看,多数为初中以下;从人口结构看,多为儿童、妇女、老人“三留守人员”;从生产生活习惯看,长期从事“单干”的农业,缺乏纪律、大局和集体意识。要将如此的农民,培训成有工业文明观、熟练技能的工人,甚至管理人才,非常必要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培训组织体系的作用。但是,县区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专业与社区工厂的需要相关度不高,使政府职业培训投资效用降低。现在,工人由社区工厂“上岗代培”,一方面是政府补助3个月;另一方面,在“最低工资”下,业主得“倒贴”,深感“负担重”;第三,工人感到工资低。多数业主反映,培训3个月,政府每人每月补助600元,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2019年为1600元),按计件工资,业主“倒贴”300-500元,也就是说,3个月培训期,业主做“亏本买卖”,如此,也保证不了培训结束工人在该厂上班,总有人以种种原因“走了”,有人说“没有小工挣得多”。
  3、公共配套问题。新社区工厂发展改变区域经济结构,也需要社会结构相匹配,但是,现实是注重新社区工厂发展的多,关注、推动配套服务的少。新社区工厂的工人主要是留守妇女,她在工厂上班,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无人照料,非常有必要配套建设儿童托管、老人照料等服务机构,帮助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一个社区并不能满足一个社区工厂对工人的需要,总有一批人远离工厂,需要坐公交车上下班,但是,公交车下午6点也停运了。如果工人加班,工厂没有宿舍,出现了恒口某老板开车送晚上加班职工回梅子铺的家,返程时,老板迷路了,她没有安康熟人,只有把电话打给扬州的老公,她的老公请安康朋友接她回恒口工厂。
  4、政策问题。越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越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新社区工厂业主普遍反映政府支持大,同时,也透露出一些弱项与短板。某社区工厂有工人300多人,号称全市最大新社区工厂,2019年2月上报58万元的工人培训政府补助;去年,某社区工厂出口货物500万美金,时间过去了7个月,出口退税款一分钱也没拿到,还在公示审批中,多数新社区工厂业主放映,快递公司收费太高,恒口某企业有一批急货,顺丰快递一方货收了7060元的运费,该老板发誓:“死,也不用顺丰”。有些企业合伙包车转运,有的企业包专车转运,普遍反映返程车多为空载,每方货的运输成本增加50-60元,有老板问:“安康到江浙,能否开货运专列”?以上问题,其实质是要求对现行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研判、调整和完善。
  5、潜在风险问题。新社区工厂位置多为是楼上住人、楼下一二层办工厂,潜伏多样风险。风险之一,是楼上住人、楼下一二层办工厂。现在的社区工厂以毛绒玩具为主,毛绒玩具的原材料、原料及其成品多为易燃物;多数社区工厂,没有消防设施,工人缺乏消防知识,一旦出现火灾,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业主有“破产”风险,干部有“被问责”风险。风险之二,楼下一二层,绝大多数不是按标准化厂房设计,大型社区工厂,尤其是承接欧洲大订单的生产商,面临订货商“验厂”能否过关问题,新社区工厂的企业管理质量认证差距,不利于进行产品品牌化建设。风险之三,楼上住人、楼下生产,不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因为,生产与生活区混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的提高,生产存在噪音、粉尘、垃圾污染问题。

  建议:添萤火之光
  点出问题,其用意是重视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新社区工厂稳健、长足发展。
  1、组织专门力量,对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研判、调整和完善。为推动新社区工厂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新社区工厂的发展。调查发现:就文件本身而言,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有些政策没有达到“四两拨千斤”作用,也存在政策“空白”,如“淘汰机制”;就文件精神执行看,有些执行得很好,有些执行不到位。因此,建议组织专门力量,系统全面地对现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研判,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既定目标,调整、修改和完善政策体系及其落实组织体系,提高政策执行力,更好地发挥政策综合效用。
  2、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廉价劳动、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良好营商环境是打造投资洼地的四大核心要素。安康有什么吸引力使江浙商人乐意来投资?俗话说“弗爱弗利,亲子叛父”。安逸是人的本性,没人愿意在“四处碰壁”“艰难困苦”中生存;趋利是资本的本质特征,没有投资商愿意“亏损”“血本无归”。安康劳动力富余、劳动成本低是客观现实,安康工业体系不健全、安康距离江浙远也是事实,对投资商的吸引力,关键就在于我们的优惠政策和良好营商环境,尤其在营商环境上需要再出新招、狠下功夫。
  3、拓展招商引资思路,高度重视“两个注重”——注重大企业、注重产业配套。现代社会、现代生活需要现代经济做支撑。调查发现:现有的大型新社区工厂,比如紫阳县蒿坪镇双星社区爱多宝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旬阳县四海一家社区康之宁玩具礼品有限公司等,机械设备更先进,企业管理更规范,对政府评价更高,业主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感觉他们就是产业发展“领头羊”。但是,新社区工厂多数是“小规模”“单打独斗”“两头在外”,急需引进大型先进的原料、原材料的营销和生产企业,提高新社区工厂的配套、互补性,降低现有企业成本;完善仓储运输、专业市场和出口贸易,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提高安康工业体系综合竞争力。
  4、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做好“三个引导”——引导企业规范设立、引导企业科学管理、引导县乡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办理企业注册登记,防止企业“踩红线”“踏雷区”,不留“挖坑”口实。按照现代城镇建设要求,尤其在集镇大型社区,逐步退出“楼下办厂、楼上住人”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厂房,满足现代企业建设要求。引导企业业主,结合工人和企业实际,完善企业科学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更健康地发展。引导县乡从长远利益出发,适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改善企业发展的“硬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解决就业职工“后顾之忧”。大力宣传现代工业、城市文明,建设现代人文环境,增强现代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让企业所有人“称心、舒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