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两筐柑橘去卖,买一袋米一桶油都要过河。”桥兴村村民眼里的“河”,过去是一条河,现在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湖。
这个湖,就是被誉为“西北千岛湖”的汉江瀛湖。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桥兴村就位于该湖南岸,北岸是清泉村,赫赫有名的“瀛湖枇杷”就产自于此。桥兴村和清泉村息息关联,中间隔着数百米的江面。祖祖辈辈,“出行不便”一直困扰着桥兴村七八千名群众。过去路不好,交通不便。但现在路好了,汽车、摩托车等便捷化交通工具多了,出行不便问题依旧存在:要么向南,坐车两个小时抵达安岚路。要么向北,到清泉村坐车半个小时就到了瀛湖镇。
“现在村民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啥都好,可开车回家,摆渡过河费有点贵,一次要60元。”在外创业、老家就在瀛湖的汉滨区政协委员李晓红感触颇深。“过辆摩托车都要15元啦。”她把老乡的“抱怨”,在委员工作室碰头会上,也一咕噜地倒了出来。
政协走进群众,群众走进政协。“双走进”让政协触角延伸到民生的最前沿。在李晓红的邀约下,近日汉滨区政协民宗委五个委员工作室携手,顶着凛冽寒风,带着温情,走进桥兴村。
“过河靠摆渡,出行靠坐船。”桥兴村群众出行的确不便。同行调研的瀛湖籍委员黄础安介绍,桥兴村系原玉兰乡政府所在地,由老桥兴村和五峰村合并而来,水运码头是该村的重要交通驿站,桥兴出行,对面清泉村群众过河来赶集买山货,往来靠乘船,不太方便不说,负担还是比较重,群众迫切需要改善出行难的窘态。
民之所向,心之所系。“水面宽约300米、深有200多米,架一座跨江大桥,目前技术和可操作性有难度。”“购买一艘客船,存在人员和管护问题”……周云康等五个工作室负责同志和部分委员认真讨论,集思广益,认为减轻群众出行负担,就是一种择优可选方案。
方便出行,是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需求。委员们形成共识,将以社情民意反映的方式,提议将该渡口纳入城市公共交通范畴,让村民享受市民一样的便捷服务。
“架桥,是桥兴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一位村民看见这群“不速之客”的现场恳谈,激动万分。“政协委员上门访民情、解民意、问民计,为群众呼吁,已在桥兴人心上搭起了一座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