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生活,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作为汉滨区五大安置社区之一的刘家沟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在实践探索中给出这样的答案:建强组织聚民心、完善制度稳民心、真情服务暖民心、文化引领顺民心。通过“四心”工作方法,让集中安置的全区20多个镇办400户1891名贫困人口找到了“家”的温暖,真正解决了搬迁群众心理和情感上的“水土不服”,也让搬迁群众在社区扎下了根。
建强组织聚民心,实现“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该社区坚持“人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原则,及时成立社区党支部,将党员一同纳入江北街道党工委统一管理。为了让有能力、想干事、愿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充实到社区党组织,在江北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该社区严格按照程序和条件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中原是迁出地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轻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及时吸纳进党组织。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后备干部,不断壮大党员干部队伍;抓好社区“两委”班子待遇落实,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完善制度稳民心,把两地管理职责从线下搬到线上。该社区推行“基层党建+网格管理+群众自治”治理模式,从源头上实现新社区“心”管理的目标。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完善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居民议事会等各项制度。由江北街道办牵头,整合组织、民政、卫健等部门原来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以50至100户为基本单元划分网格,建立网格员、网格长、网格总长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围绕新建社区“人生地不熟”和矛盾多发易发的现实状况,强化调解委员会作用,推选社区负责人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物业管理服务站负责人、“社区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劳模)为调解委员会成员,及时化解社区管理、物业服务等方面的矛盾。同时,修订完善社区居民公约,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引领群众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真情服务暖民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该社区通过建好民情台账,注重大数据的实践运用,用管用好用适用且群众能接纳的管理办法,把服务送到家。网格员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开展拉网式排查,主动上门拉家常,逐一摸清其性别、年龄、学历、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建立一本民情台账。规范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通党建、教育、医疗、社保、民政救助等服务窗口,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与限时办理制,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
文化引领顺民心,寓教于治、寓教于乐。该社区以新民风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服务社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为宗旨,在社区设立文化活动中心,规范建设百姓大舞台、图书室、书画室、阅览室,以文聚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让文化成为居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引导建立志愿队、文艺队、舞蹈队等,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文艺汇演等,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群众内生动力,推进社区治理,带领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融入新环境,过上新生活。
该社区通过探索实行“四心”工作方法,为易地搬迁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注入了新动能,也让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治理有了丰富的时代内涵,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