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汉区农局函[2020]38号
签发人:刘天保
汉滨区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复函
李天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闲置土地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蔬菜大棚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区蔬菜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问题客观实际反映出了我区蔬菜产业目前的现状。
一、我区蔬菜主产区迁移情况
长期以来城区周边及月河川道地区是保障我区城市商品蔬菜供应的主产区。自2000年地改市以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区 140平方公里以内的开发建设等权限全部上划。到2011年安康中心城市规划区范围又扩增到160平方公里,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城区周边及月河川道原有大部分高标准的设施菜田性质也被转化为建设用地,保障我区城市供应的专业菜田不得不逐渐向两山地区转移。
二、争取菜田开发基金,加大设施蔬菜投入力度
我区现有保安康城区蔬菜供应的专业菜田面积已严重不足,亟需新建大量的专业菜田来保障城市供给。但菜田不同于普通农田,除了要求土壤肥沃以外,还需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建设一亩新莱田至少需要近万元,建设标准的专业菜田则需要数万元,如果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和支持,仅靠农户或经营主体自筹资金来大规模发展设施蔬菜难度很大。
按照财政部财综(2004)6 号《关于发布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属于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用地单位缴纳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必须全部用于建设新菜地和发展蔬菜生产。但因征占菜地多数位于安康市中心城区160平方公里内,新菜地开发基金由市级财政管理。我局近年来一直在通过政协、人大等多种渠道积极与市级部门衔接,争取将菜地开发基金用于新菜田的建设,但一直未有明确答复。下一步,我局将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如实反映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将新菜地开发基金用于新菜地的开发,以平衡城市周边征占菜田空缺,保障蔬菜供应。
三、整合项目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由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中心负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全区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进行规划设计并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实施计划,逐年安排资金进行综合治理,集中力量改善菜田灌溉、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重点支持高山露地蔬菜,逐步安排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保障山区露地蔬菜基地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突出发展特色产业
由汉滨区农技推广站负责建立全区耕地质量监测网格,
做好耕地地力化验检测,加快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进度,加大推广生物有机肥增施和改土培肥力度,降低化学肥料施用量,不断改善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地力。因地制宜做好全区蔬菜产业产业规划布局,稳步推进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二三产业融合力度进一步延伸了蔬菜生产链条,走出了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于一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五、加大技术指导力度
近几年,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增加产业科技含量。全区良种使用率已达到95%以上,水肥一体化、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进一步推广,起垄覆膜一体机、马铃薯自动收获机、农药雾化机等机械的引进应用大幅提高耕种收机械化率。在加强“三新”技术引进的同时,我局一直把实用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来抓,抽调易沟通、善交流的业务骨干对全区有蔬菜种植需求的大户和业主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下一步我们将针对高山蔬菜生产的特殊性和种植户生产技术薄弱等问题,继续加强高山蔬菜生产栽培技术指导,集成推广一批高热实用技术。
六、壮大专业技术队伍,提升技术服务质量
蔬菜产业一直是我区主导产业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区蔬菜技术专业人员一直很缺乏,而我区唯一的蔬菜专业技术队伍一汉滨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也因机构改革于2019年和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合并后由于人员和岗位的调整,现仅剩4名人员负责全区的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工作量大人少。加之各镇办农综站没有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造成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实地指导和交流。下一步,我们将逐年增补蔬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技术服务范围,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全力推动我区蔬菜产业发展。
再次感谢李天平委员对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区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汉滨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