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传真】《安康日报·科教周刊》:大、小记者共访校园社团

作者: 来源:区教体局 发布时间:2020-11-27 10:33

“木兰不想做尚书郎,只求皇上赏我一匹千里马,许我归乡。木兰家中老父病重,只想回到故乡孝敬爹娘……”11月20日下午,在汉滨初中校园内,窗外寒风冷雨,“小花蕾话剧社”正在打磨的《花木兰》却排练正酣。

1606381076467002716.jpg

据该校的校园小记者、七年级七班的林亦然采访得知,扮演花木兰的同学名叫陈乐珊,她说非常喜欢表演活动,但是自己的性格属于内向型,所以当初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报了这个社团。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大方,而且还勇于站上舞台,这是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变化。

1606381094702038032.jpg

该社团指导老师李蕊告诉记者,小花蕾社团成立于2015年10月,今年在初一年级吸纳成员50人,演出剧目有话剧、课本剧、小品、音乐剧等,至今已经举行了4次话剧小品专场汇报演出,获得师生、家长的一致赞誉。

汉滨初中体育艺术中心主任王丁彤介绍,本学期全校共开设了41个学生社团,有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综合类等四大类。容纳主校区初一年级全部1800多名学生,有社团指导教师一百余名,由校外专家、学校名师、优秀家长三方资源构成。学校希望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发挥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让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发掘潜能、适性成长”的舞台,也为学校后期各类活动培养、储备人才。社团结合教师特长、学生兴趣,融合体育艺术2+1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诗文吟唱、学科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确保达到一生一特长。同时为了保证活动时间,汉滨初中将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后的两节课时间为社团活动时间,在课程安排上做到科学有效。

1606381112594022553.jpg

小记者社团的林亦然对记者说:“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入了解了学校社团的内涵,每一个社团都有每一份不同的精彩,我希望所有的莘莘学子都能在各自的社团,展现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绩,为自己的中学生涯写下充实而精彩的一页。”

目前,该校合唱社团在去年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生合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版画社团连续3年在全国少儿版画展中获得一二等奖,篮球社团获得今年全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初中女子组第一名和陕西省“百县百校”中学生三人篮球联赛初中组第一名,小花蕾话剧社在首届陕西省少儿喜剧大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关于中学生的这一问题,小记者替我们问了——

1606381153772088237.jpg

小记者:徐校长,现在我们初中生学业负担这么重,为什么还要开社团课?

汉滨初中校长徐平:原来我们在老校区就有社团,但是那个时候的社团都是分散进行的,比如体育周三下午,美术周二下午,开始社团的时候,社团活动的同学都到不了位,为什么呢?没有统一的时间,有的在班上上数学,有的在班上检查作业,还有的在班上背英语单词,所以我们的社团就形同虚设。搬到新校区之后,全校采取整个年级、集中时间的办法,全体初一学生进入社团活动状态。这样就把我们课程和社团活动的矛盾化解了。

1606381165295043528.jpg

现在的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全面发展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应该全面发展,提升素质和能力。但是摆在你们面前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三年后要中考,家长都期望你们考一个好的学校。所以学校就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学校年级组的安排上,尽量寻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结合部分,就是要兼顾;第二是要引导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传授知识,也注意提升同学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

1606381179012059697.jpg

学校开展社团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比较繁重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寻求那么一点空间,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这个时段里面,学生可以把学习的压力和负担暂时放在一边,然后按照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安康日报记者 陈俊 田丕)

【小记者稿件之一】申小荣:在国画社团中推广汉调二黄

11月13号下午,汉滨初中小记者汪子涵、林依然等跟随(社团指导老师)陈静华一起走进国画社团采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国画社团迎面而来的是满墙的学生绘画作品,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绘画技巧,同学们也认真专注地在底下听讲,教室十分安静。国画社指导老师申小荣老师是汉滨区书画协会主席,画风大气,国画水平高强,对戏剧研究也比较深入,尤其是对安康传统文化汉调二黄的研究令人惊叹。

1606381204664046086.jpg

(据采访了解到,)国画社的同学原来都有一定的国画基础,他们的画都十分生动形象:有穿五彩衣的小花旦正在跳着优美的舞蹈,左边的丑角也和蔼可亲地望着我们,右边的伶人侧着脑袋,眉目传情,专注地舞蹈。

我们见老师让同学们绘画汉调二黄中的人物,不禁感到很奇怪,于是问申老师:为什么要画汉调二黄里的人物呢?“就是因为两个字——传承。”申老师意味深长地回答小记者的提问。“汉调二黄是安康发展了400多年的传统文化,是陕西的第二大剧种,首批国家非遗项目,我把汉调二黄引进校园,就是让学生了解汉调二黄,喜欢汉调二黄,传承汉调二黄,这也是让学生画汉调二黄角色的原因之一,这些非物质传统文化需要新一辈去传承。”

(初一年级的美术老师余宁告诉小记者,她最大的感受是看申老师笔下的画,不仅仅是一幅画,更多的是大舞台上戏人戏事的精髓,申老师是一名优秀的汉剧文化传播者,我们的学生不仅仅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的独特韵味,还能将安康地方特色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活动中,陈老师还让我们欣赏了申老师画的竹子,一棵棵坚韧不拔、无私奉献、不畏严寒地站立在风雨中,成了传承汉调二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小记者  汪子涵)

1606381353047085354.jpg

【小记者稿件之二】汉滨初中小记者走进小花蕾话剧社团

11月20日下午,汉滨初中小记者跟随陈静华老师一起走进小花蕾话剧社团采访,学习话剧、了解话剧文化的魅力。

1606381335554045495.png

走进小花蕾话剧社,看到话剧的社员们正在演话剧《花木兰》,大家兴趣盎然地纷纷拥上前去观看。(小记者了解到,)小花蕾话剧社团由50名具有不同舞蹈基础的同学组成,平均年龄12岁。当初成立小花蕾话剧社时,只想为同学们创造更多历练的机会和增强学习氛围,但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专场演出,社员们在台上发挥出色、出彩,成了当时红遍整个校园的热门社团。

1606381319068000930.jpg

(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小记者了解到,)在开展话剧社团活动期间也遇到了许多挫折,一些老师因事退出,同学们配合不好等因素都成了话剧社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但每名社员依然信心满满,决心要在2021年元旦嘉年华表演期间,上演他们的压轴戏《花木兰》。

据介绍,《花木兰》这部话剧主要是把《木兰辞》改编成诗词话剧,使同学们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从而达到磨炼自己的意志的目的。在挑选扮演花木兰人物形象时,同学们踊跃报名,最终挑选14名同学分别饰演花木兰里面的人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社团活动时间进行排练,不断揣摩人物形象及心理,力争圆满完成本次演出任务。

1606381294131038454.jpg

小记者社团成员利用课后空闲时间,通过采访社团负责人李蕊老师和四位同学,话剧社社员都表示通过参加话剧社团活动不仅对他们的演技有帮助,还增加他们对各种人物的了解和人物特点的理解,使他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可以充实自我也可以劳逸结合。(小记者 刘育麟)

1606381430624046342.jpg

【小记者稿件之三】一堂围棋课——探访学习氛围浓厚的围棋社团

围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艺术之一,是集科学性、艺术性、竞技性于一体的智力运动。11月13日下午,两节“棋”乐融融的围棋社团活动课在汉滨初中艺术楼三楼如期举行。汉滨初中小记者社团的小记者成昊轩和刘育粼观摩了这次课。

1606381267647056699.jpg

围棋社团的指导教师可是一位大咖,他是安康市围棋协会的秘书长周雪峰老师。活动课上,周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采用问答方式带领同学们复习了前几节课所学的围棋知识,讲授了精妙的下棋技巧。同学们在掌握了吃、围、逃的基础本领后,周老师就在黑板上布下棋局,请同学们上台对弈,台下同学们都高高地举起了手,都想上台一展风采。周老师选了一名同学上台,辅助这名同学破解了棋局,同时也给同学们讲解了破局思路,同学们备受启发,恍然大悟。

最后周老师组织同学们领取棋盘,两人为一组双双对弈。同学们黑子落,白子围,手谈三局。周老师在教室依次为每组同学进行耐心的指导,并提出建议。同学们都虚心接受,坐姿端正,安静“手谈”。一堂围棋课,让同学们一起领悟了这项国粹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1606381250583059582.png

(据了解)近年来,汉滨初中将围棋社团作为学校教学活动延伸的重要课堂,强化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素养。(小记者 成昊轩供稿)

来源:2020年11月26日《安康日报》,小记者稿件标题及文中括号中内容为《安康日报》记者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