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冷遇到了暖,就变成了雨;天遇到了地,就化为了永恒。人遇到了人,就产生了缘分。世界上的缘分真是各式各样。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是朋友之间的缘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恋人之间的缘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和某个地方的缘分。但有一种缘分似乎总是被人忽略,它是父母对新生命的期盼,夫妻之间爱和承诺的证明,那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缘分。《傅雷家书》这本书,将这样的缘分妥善地收藏了下来。
从前车马书信都很慢,一生只爱一个人。一封信从酝酿到写出,最后到递到对方的手中,时光把爱隔出了空间和距离,反而在这封信里留下了深厚的情感积淀。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想想自己在读60多年前的信,就感觉很激动。信对写信人而言,是爱的生发和表达。对收信人而言,就是日后的一种长久陪伴。而对读信人而言,似乎能把写信人当时的心境感同身受,窥探到他或她内心的隐秘花园。《傅雷家书》较为完整的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13年间傅家人的往来书信,记录了这一家人日常生活中短小的故事,是两代人的双向交流。一来一去的一封封小小书信,教师可以从这本书中借鉴到很多历久弥新的教育理念,传承中文表达的得体与准确。父母也可以借鉴与子女的相处之道,意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傅雷一直用爱和欣赏眼光来看孩子,亦师亦友,亲密无间。他在信中是这么说的:“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言语间中对儿子殷切又真挚的重视,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比谁都清楚,孩子身上肯定存在缺点,但傅雷能够把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优点上面,主动放大孩子的优点,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他在信中还写到:“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人,你能时时刻刻把对方放在一个被重视的位置,去珍视对方的心情和想法吗?傅雷在作为一个家庭中权威者身份的同时,却能够忘记这种身份,把自己放低到相对平等的位置和孩子交流,对我而言感触颇深。最近我也一直在告诫自己,“学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认可认可再认可,认可每一位学生的优点。”自己心境的变化让自己的工作心情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也能够更加体谅我的心情。
在这本书中,傅雷对终身伴侣这个话题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对终身伴侣的要求……要抚躬自问,自己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双方学习相互的尊重、谅解、宽容。”傅雷的观点现在看来仍然是充满反省且引人深思的。物质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冗杂,人心浮躁,也常常容易使我们忘记童年的心境:玻璃球比钻石更加珍贵。用自己的善良、温厚和胸襟,去看到对方的善良、温厚和胸襟;用自己的温柔看到对方的温柔;用自己的光明看到对方的光明,那么我们在与对方相遇的过程中,其实也与更好的自己相遇了。还有这样的观点,“最好双方尽量自然,不要做作,每个人都拿出真面目来,优缺点一起让对方看到。必须被看到了优点,也看到了缺点,觉得都可以相互忍让,不会影响大局的时候,才谈得上进一步的了解;否则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朋友”,诸如此类的观点老道又实在,让人拍案惊奇。
傅雷在这本书中还谈到了他对生活的种种看法。“生活要严肃,有规律,有节制;经济方面要有计划预算,用钱要适当。总之,行事不可冲动,图一时之快,必须深思熟虑。”可以说是中国式家长一贯稳妥作风的概括,在如今这个高速变化的风口时代,仍然有很多借鉴的意义。在热闹中保有宁静,在脚步声声的人生旅途中,也有一颗安静的心,时常活泼却也要偶尔迟钝,这样才能水澄波静,不为喧哗所动。
放下了这本书,已经是晚上快11点了。走出宿舍,站在大河小学干净的操场上,目之所及处,青山已经彻底被夜色笼罩了,对面的小高层上闪耀着温暖灼灼的灯光。风吹来有些微冷,但仍感觉到心头发热,灯火都变得可亲起来。抬头看着镇上的星空,内心仿佛也同这些信一样,沉淀了很多很多年,变得如青山般静谧安宁。这一生,我们未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完,也未必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可是人生的每一段路程,自己和每一个阶段的自己,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像星际中的一粒尘埃和一颗星体的相遇,是特别的邂逅。(汉滨区大河镇大河小学 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