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汉滨区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办文件 > 正文内容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滨区2020年瀛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件名称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滨区2020年瀛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hbqzfqzfb/2020-0150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汉政办函〔2020〕130号 成文日期: 2020年08月0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0-08-08 17:01

 

 

                         汉政办函〔2020〕130号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汉滨区2020年瀛湖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相关部门,瀛湖镇、流水镇、洪山镇、双龙镇、大竹园镇、牛蹄镇、晏坝镇:

现将《汉滨区2020年瀛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8月6日

 

 

 

 


汉滨区2020年瀛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扛牢压实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政治责任,进一步改善瀛湖生态环境,保持瀛湖水质稳定,按照《安康市瀛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9-2025年)》及《安康市瀛湖生态环境保护2020年工作要点》(安环委办发〔2020〕1号)相关要求,结合《瀛湖水质整治改善方案》(汉政办发〔2020〕84号)目标任务,制定汉滨区2020年瀛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推进实施瀛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0年底,沿线各类开发建设、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规范,居民生活污染控制设施基本完善,总氮、总磷排放符合标准,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瀛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污染源防治

1.完善排污口清单管理。完善库区范围内入湖入河排污口清单,依法清理违规设置的排污口,封堵入湖库污水直排口,建立健全入湖库排污口监管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台账,提升入湖库排污口监管能力。(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2.完成涉水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实施库区范围内涉水重点行业氮磷总量控制,降低排污单位总磷、总氮排放;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及其农副食品加工等涉水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根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完成其他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3.推行清洁生产改造。对瀛湖坝前断面控制单元内能源等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采用循环用水系统,减少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加强企业治污设施监管,加强库区范围内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或依托)的运行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区经贸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4.开展矿山综合整治。组织依法取得采矿许可相关审批手续的开采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措施,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建设、开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集中贮存处置废弃物、污染物并达标排放。已建成项目采用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或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标准、资源浪费严重的,依照管理权限责令限期改造、停产或者关闭。严厉打击私挖乱采行为。(区自然资源分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5.开展尾矿库整治。组织对规划范围内所有在用、停用、闭库、废弃及闭库后再利用的尾矿库进行全面排查,按照“一库一策”要求,建立瀛湖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尾矿库安全现状台账,开展安全风险分级工作。采取停用、隐患整改治理、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等措施,实行差异化和动态化安全监管。(区应急管理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6.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快蒿坪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实施,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实施库区范围重金属污染工矿企业清单管理和污染防治工程,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弃渣覆土或综合利用,完成重点涉重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采、选矿、冶炼企业,关停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排放长期超标且限期治理后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区生态环境分局、区经贸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7.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采取城镇管网延伸、集中与分散处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动处理达标污水用于农田灌溉、生态修复与景观等,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别达到54%和46%。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立完善“户分类、村集中、镇中转、县处理”机制,年底前核心区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8.加快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扩能改造。在实施城镇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时加快实行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城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运行和保障机制,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分别达到50%、80%以上,提升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脱氮除磷能力。对利用瀛湖湖泊项目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的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逐一开展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措施和完善运行保障机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9.控制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农业园区管理台账,摸清底子,实施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措施,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进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年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农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增加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开展降解农膜应用示范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控制废膜造成污染。(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10.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规范引导畜禽养殖场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90%以上。根据划定的畜禽禁养区,完成现有养殖场(户)清理退出,引导库区群众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行舍饲圈养,推行“养殖+绿色种植”等生产模式,推进非规模养殖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巩固取缔网箱养殖成果,制定大水面水产养殖规划,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推进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11.强化旅游景区污染源防治严格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准入管理,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环保“三同时”。加强涉水旅游场所管理,完善码头、车站、广场、餐饮门店等场所的卫生设施,加强对湖体岸边经营农家乐等餐饮住宿的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规划和监督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库区范围内客(渡、游)船和大型货船污染物规范处置;加快船舶、码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规范污染物的接收和转运。(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局、区交通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12.加强库区漂浮物打捞。组织做好辖区内河流湖库岸线及周边区域垃圾、废弃物的清理、收集和处置,防止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减少湖库漂浮物的产生。(各相关镇办负责)

(二)实施生态环境修复

13.实施植被保护与修复采取植被保护与修复、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提高库区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植被覆盖率,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功能;加强森林防火、防虫工作,控制森林火灾受害率和病虫害受害率。(区林业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14.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快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混交林培育和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推进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限期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加大各类破坏水土流失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禁乱砍滥伐和陡坡开荒,限制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现象。(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1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严厉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严禁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严禁乱捕乱猎、乱采乱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建立自然资源、林业、农业、水利、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保护野生动植物机制;严格外来物种引进风险评估,防止有害物种入侵湖区;开展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定期投放鱼苗,恢复自然种群数量。(区林业局牵头,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16.实施消落带治理开展库区消落带治理实验,采取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库区大坝两侧岸线及流水镇等景区水体岸边可视范围内的消落带岸线进行治理。(区水利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17.加强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完善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湿地侵占情况进行实地排查,对将湿地转为其他用途的,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辅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逐步恢复瀛湖湿地生态功能,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区林业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18.开展瀛湖保护专题研究。加大对瀛湖富营养化形成和消除机理、水体氮磷污染控制、藻类类别、分布状况、生长和暴发规律、水生态修复、内源污染负荷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攻关,不断增强瀛湖水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将瀛湖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农业农村局、各相关镇办配合)

(三)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19.深入推进河长湖长制。完善库区河长湖长制管理,探索建立“河(湖)长+警长+督察长”监管机制,夯实区镇村三级河长工作职责,分级分段负责瀛湖水质保护、水资源保护、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河湖执法监管等工作。(区水利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20.完善网格化监管。健全区、镇、村三级生态环境保护网格体系,完善网格化信息监管平台,强化基层网格员管理,有效防止和处理破坏瀛湖生态环境的行为。(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21.坚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严格瀛湖库区环境准入,实行清单管理,列入清单目录的新上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核准或备案,对要求升级改造和限时退出的产业制定改造计划或退出计划和时间表。(区发改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22.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在库区范围内汉江主要支流入江口处设置监测断面,掌握水质状况并及时预警水质安全;制定年度水质监测方案,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断面水质监测,向社会公开水质状况信息;出现水质异常情况时,及时启动预警应急机制,并采取措施实施治理。(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各相关镇办配合)

三、保障措施

23.强化日常执法。开展瀛湖保护日常执法工作,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动执法力量下移,加强基层一线执法工作,切实履行好各自执法职能及相应的保护和监管责任,坚持预防查处并重,从源头上防范瀛湖区域内的违法行为。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预警交办,督促限时整改。(区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分局、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

24.强化督查考核。把瀛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推进落实;将瀛湖保护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碧水保卫战工作方案内容,对各相关镇办、部门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020年12月10日前,各相关镇办、部门将瀛湖保护年度自查报告报区生态环境分局水质办(逾期未报扣减考核相应分值),联系电话:3206980。(区发改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部门配合落实)

25.强化宣传引导。切实加大瀛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爱鸟周”“世界生物多样性日”“国际湿地日”等各种活动及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及时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广泛关注、自觉参与瀛湖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林业局、区水利局分工负责,各相关镇办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