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政办发〔2020〕17号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农业生产工作的紧急
通 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根据中省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区稳定农业生产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扎实推进粮油生产,确保夏粮丰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各镇办要严格按照区上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田间地块,在确保疫情防控不松劲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开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加快推动农资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做到应种尽种、宜种尽种,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9万亩、产量16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1.8万亩、产量2.9万吨。同时,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快推进以耕地保护和提升为核心的“藏粮于地”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2.2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结合全区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保护工作,提高全区粮食产能,保障好“米袋子”。
二、全力抓好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按照“做优设施菜、做大高山菜、做精露地菜”的思路,区农业农村局要指导各镇办及时调整品种结构,要以忠诚、阳晨、河西3个省级园区为龙头,培育扩大20个蔬菜园区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大力发展发展上市快、用工少、管理简单的叶菜类小白菜、生菜、茼蒿、油麦菜等露地蔬菜。要整合技术力量,组建生产技术专业团队,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加强对重点镇办、重点村、重点经营主体开展集约化育苗、病虫害防治、蔬菜定植等技术服务,确保全年以辣椒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23.5万亩、产量36万吨,其中设施蔬菜5万亩、产量10.5万吨,保障全区蔬菜生产供应,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稳定全区“菜篮子”。
三、推动生猪产业发展,恢复生猪产能。各镇办要认真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加快生猪补栏扩能,以“防风险、稳产能、强生态、建品牌”为路径,依托阳晨产业联盟,培育生猪“1+10+50+100”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市级示范园2个、区级示范园4个,实现生猪存栏25万头以上、出栏35万头以上。坚持“猪沼园”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以上、规模场设施配套率93%以上。持续加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规范种猪引种和调运,做好生猪春秋防疫工作,确保以“两场”为主的生物安全,提升“两场”的生产能力,加快全区生猪产能恢复。
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稳定增收基础。建立产业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坚持畜牧、魔芋、茶叶、核桃、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不动摇,完善以富硒粮油、食用菌、中药材、黄花菜、蚕桑、烤烟、养蜂、甘蔗、南瓜、猕猴桃、柑橘等特色产业为互补的产业结构。一是集中打造提升“陕茶1号”汉滨区域公用品牌。围绕规范化建园、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产业化经营、融合化发展,新建茶园1万亩,低改茶园1万亩。二是突出优势区域,优化蚕桑产业布局,新建桑园1000亩,低改桑园8000亩。抢抓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战略机遇,以瀛湖周边、月河川道为重点,发展柑橘、枇杷、甘蔗等果业7000亩,猕猴桃4000亩,打造时令水果产业带。三是加快建设以茨沟、谭坝镇为主的香菇基地,以大河、中原、沈坝为主的天麻、竹荪菌基地,以晏坝、吉河、县河、五里为主的羊肚菌基地,全年发展食用菌种植1000万棒,保障群众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五、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提升生产水平。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涉农部门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以农业广播学校、区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多元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从业人员为重点,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发展鼓励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农机、植保、农技、农资等农业专业化服务,开展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防、代收、代销和统测、统配、统施等农业生产服务,提升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
六、强化病害防治力度,保障农业安全。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及各镇办要认真做好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提升监测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要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茶叶茶网蝽、核桃举肢蛾等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控工作。要扎实做好H5N1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加强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工作,强化畜禽及其产品市场和流通环节监管,加强对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管,确保农业产业安全。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2月29日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2月2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