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最火爆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最感人、大家谈论最多的故事无疑是《最后一课》了,老戏骨范伟以无可挑剔的演技,讲述了一个乡村美术教师的故事,故事以他支教生活中的最后一课为主线,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怀揣着最质朴和真挚情感的普通“乡村教师”!
电影里的老范,是中国千千万万的乡村教师们的缩影,他们在偏远的山村,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他们的学生,用爱点燃了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故事发生在1992年,故事中的那所小学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杭州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看到电影里全村男女老少们怀着感恩之心为患脑梗而引发老年痴呆症的范教授精心复原搭建的乡村小学,我也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漏雨的屋顶、学生们褴褛的衣服、高低不一的自带课桌椅、群鸡上桌、老式的手摇铃铛……范老师,一个临时支教的美术教师,刚来时,全校只有两名学生,大多数孩子不上学,到最后经过动员后,孩子们越来越多。直到镇校合并,这所学校撤并,范老师一直在这所村级小学坚守了10年,他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乡村教育的天空,守护了孩子们纯真、淳朴、无忧无虑的童年。几十年之后,范老师侨居瑞士,已经成为知名国画教授,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不幸的是他突然间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他认不得自己的儿女,记不得任何事情,他的大脑思维却始终停留在1992年在望溪村支教生涯中最后一课的情景,和那个牵挂并期盼了近30年的孩子们的理想学校。
无奈之下,范教授的儿子决定带父亲回到几十年来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希望通过以此恢复的父亲的记忆。原来的穷乡僻壤已经成为文明富裕之乡,昔日留着鼻涕的学生们个个事业有成,两个当年最调皮的学生成为村支书和村长,接到范老师儿子求助电话后,全村紧急动员和行动起来了,大家都在努力地找寻记忆中乡村学校和乡村教育的样子。一个养蚕室被砸掉屋顶,砸坏窗子,喷水龙头被架上屋顶,准备随时人工降雨,高低不一的课桌椅努力地按照原来的样子摆好,一群新时期的小学生,按照父辈年轻时候的样子,要集体穿越到过去……看到此处,我的眼里含满泪水,是什么力量促使一个村的男女老少要陪着一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演戏?是全村人们对一名默默支教10年的老乡村教师的集体感恩,是时光虽过去近30年也冲淡不了的师生间鲜活灵动的情感,是历久弥香的爱的回报!
熟悉的场景中,范老师又成了那个意气风发的乡村老师,他要给学生上最后一课。此时他已经不记得家乡的“家”该怎么写,他却依然记得几十年前最后一课上,姜小峰画的黑白水墨画——我的学校!面对着这个粗糙、稚嫩的画作,范老师并没有嗤之以鼻,他让姜小峰讲这幅画的意境、色彩,努力保护着孩子那宝贵的创作灵感和随时可能失去的兴趣……他冒雨去祠堂寻找颜料,他要让姜小峰按照他心中所想象的样子为这幅画涂上他喜欢的颜色,风雨中范老师却跌倒在雨中的堰塘边,颜料渲染了池塘,老师的爱却永远留在这个乡村。范老师课后带着姜小峰的这幅画,告别了乡村,走出了国门,却把对这个乡村和孩子们的牵挂藏在了记忆的最深处,挥之不去!我由此想起了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些老师到今天都无法站在儿童的视角上看待教育问题,他们总是会对孩子们一些稚嫩想法显出漠视和漫不经心的神态,他们对孩子们偶尔闪现出的教育灵光,毫不在意,有时甚至是无情打击和嗤之以鼻!范老师当为我辈楷模!
村里人穿帮的表演,让范老师手足无措,范老师站在现实和历史交汇点上,他迷茫了,他大踏步地要去寻找记忆中的颜料,眼前却出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学校,那可是几十年前姜小峰画中想象的学校样子。他与已成为画家的成年姜小峰相遇了,他一口叫出了姜小峰的名字,几十年前的画中美好景象如今变成了美好现实。师生的情感在这个历史变迁中瞬间升华,温暖了所有人的心,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家乡情结中最柔软的部分还是曾经的师生情谊。范老师,曾经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用他的坚守、伟大和深情,始终保护着孩子们的兴趣、求知欲,指引和鼓励着孩子们点亮人生的明灯,师生之间这种淳朴、可贵、灵动的情感让我们每一个人动容。
教育的真谛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几十年过去了,孩子们也许已不记得老师当年传授的知识,但是他会记得当年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教育情怀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会让学生铭记一生。我由此想起了前几年看过的电影《最后一课》: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硬是用血肉之躯为身下的四个学生搭起了一个安全屏障,钢筋插进了他的身体,水泥板砸坏了他的大脑,他却纹丝不动!孩子们得救了,谭千秋老师却永远地告别了我们。范老师的最后一课与谭老师这种失去生命的最后一课相比,虽不及悲壮,但是同样让我们感怀:他以一个乡村教师应有的良知和责任,撑起了乡村孩子们的教育天空,鼓励着他们播种下人生理想的种子,这才有了几十年后这个美丽乡村的巨变。(汉滨区江北小学 谭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