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30 15:07

汉滨区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

 

现将汉滨区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上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成效明显,基本民生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降幅收窄、明显回升态势。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3.52亿元,占计划的42%,同比下降7.2%,增速较一季度回升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14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7.28亿元,同比下降15.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1.1亿元,同比下降2.5%;汉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2%,较一季度回升1.8%;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2%,较一季度回升7.1%,完成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3亿元,占计划的43.8%,同比下降14.3%,较一季度回升7.7%;完成财政总收入11.3亿元,占年初预算的39.65%,同比下降1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亿元,占年初预算的51.3%,超进度1.3%,同比下降20.5%,辖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0.4%,较一季度回落0.8%。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6%、4.4%,较一季度分别回升2.3和5.7个百分点。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别领先全市上半年平均增速5个、6.6个和1.2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发展处于全市中上位次。尽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运行整体大幅下行,但仍然涌现了一些亮点工作:

(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同心同向、依令而行,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果断实施严格管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输入性疫情扩散势头。一是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解除集中隔离。截至6月30日,我区连续132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529人(其中恒口示范区97人、高新区31人),坚决守住了中心城区不发生疫情的底线,为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奠定了基础。二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全面建立。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要求,抓实抓细防控举措,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巩固稳定疫情防控向好态势。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排查管控、健康监测和预防诊治,严把“分类隔离观察、社区排查管控、发热门诊筛查”三道关口,推行日常监测管理常态化、网格化、信息化,坚决守住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商场超市、餐饮酒店等人员聚集区域和公共服务场所健康安全防线。辖区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已陆续复工复产,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复学复课,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二)脱贫攻坚稳步推进。一是巩固脱贫成果取得实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出台了支持贫困户增收32条措施,累计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10.14亿元,全力解决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和收入达标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三比一提升”和“三排查三清零”,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组织百日冲刺攻坚。如期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腾退复垦任务,高质量完成了危房改造、住房安全认定任务,农村危房改造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二是易地搬迁后期扶持政策加速落地。制定了《汉滨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发展实施方案》和行业后期扶持规划,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管理、权益保障和“三业”统筹等开展后续扶持工作,组建完成关庙镇东站社区等9个社区党组织,建民办长岭社区等6个社区服务中心,开发公益岗位142个,建成关家镇小关社区、县河镇财梁社区等5个镇办污水、垃圾、河堤和道路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双龙镇中心社区、茨沟镇中心社区等10所幼儿园全部开工建设,8月底可竣工并投入使用。积极打造“五新社区”,创新推进“三业”统筹发展,引进港鑫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建民办长岭社区、江北办刘家沟社区等8个安置点为社区搬迁群众服务。三消费扶贫效果明显。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名优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超市、进企业“五进五销”活动,推荐51家127种汉滨名优特色农产品进驻扶贫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动员社会力量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领导代言”“抖音推介”“硒哥硒妹”网红带货等方式拓宽贫困户农产品销路,加强同江苏武进、定点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定点协调联系,通过线上线下累计销售农产品2000余万元。

(三)复工复产推进有力。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态势,区政府及时出台并落实复工复产复市系列举措,全区522家“四上”企业、108家新社区工厂复工复产达到98%以上。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向好。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6.84亿元、增加值16.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6%。较一季度回升4.3、3.3个百分点,187个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复工复产,新建茶园900亩,春茶产量6240吨,实现产值12.3亿元;生猪存栏29.2万头,同比增长5.7%;出栏18.5万头,同比下降8.5%。蔬菜播种面积16.05万亩。全区夏粮生产喜获丰收,预计完成粮食总产量5.23万吨,油料产量3.89万吨,分别增长3.6%、1.9%。二是工业经济降幅收窄。全力扭转工业增速下滑局面,区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8条措施以及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28条措施,采取“分类施策、一企一策”,区财政筹措200万元用于企业复工电价及职工生活补贴,为企业减免税费350万元,帮助辖区2281家中小微企业融资7.63亿元。有力促进工业经济止跌回升,上半年完成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31亿元,占计划的3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5.2%,较一季度分别回升7.4、7.1个百分点,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下降18.2%,较一季度收窄10.7个百分点。五里工业集中区增速强劲。上半年落实企业奖补资金58家34万元,减免标准化厂房租金50余户398万元,集中区实现综合收入107亿元,占年度总目标任务的51%。三是规模服务业总体好转。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下降2.5%。较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5%,较一季度收窄9.8个百分点。消费旅游市场稳定恢复,金州路、兴安路核心商业街区、餐饮、住宿、文化娱乐场所全面复苏,地摊经济、夜间经济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引导旅游行业有序复产达效,组织涉旅企业参加第四届雁塔国际樱花节直播活动、“安康富硒茶”·汉滨富硒特色农(旅游)产品线上线下推介活动,举办汉滨旅游推介暨双龙景区开园云直播活动,目前全区6家星级宾馆、3个重点旅游项目、3个A级旅游景区、35家限上住宿企业和网吧、歌舞厅全部恢复营业。抢抓疫情催生新产业机遇,通过网红网络直播带货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猪八戒”网正式开园运营,城东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开工建设,汉滨区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区互联网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达到20家,新建及提升改造24个镇级电商运营服务站、51个村级电商服务店,带动电商企业638户,个体网点1400家,辐射带动贫困户9862户,人均增收1103元。

(四)投资增长持续回暖上半年辖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9%,较一季度收窄8.1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全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133个(不含房地产),新入库23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86个,新入库16个。一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134个重点项目已开工102个,竣工项目11个,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1.6%,承担市级考核的38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69亿元,占市级考核年度计划47%。二是项目储备策划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取得突破,上半年全区遴选地方政府债券入库项目44个,总投资190亿元,目前完成两批地方政府债券申报工作,已有区第三医院、区职教中心、区中医医院3个项目发行债券通过中省发改、财政系统审批,债券发行量3.88亿元。同时还包装完成4.5亿元棚改债券项目已上报市发改委。争取到中省预算内和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共计3.5735亿元。完成“十四五”策划包装项目246个,总投资2514.5亿元,其中25个亿元以上项目达到项目建议书深度。三是创新招商形式收效明显。上半年组织或参加线上线下招商推介活动6场次,接待来汉滨考察30批次,签约项目32个120.8亿元,落地项目6个、完成省际到位资金44亿元。

(五)城乡建设有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基础保障建设顺利推进。一是中心城市重点项目保障有力。全力配合做好机场通航、西康高铁、安岚高速、月河快速干道等中省市重点项目外部环境保障工作。持续加大两违管控力度,加快西坝、高井、瀛湖路等14 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和房屋征收安置工作,扎实开展城市“四乱”治理和城市治理七大攻坚行动,助推“五城联创”迈向更高水平。二是城东新区基础建设进度加快。城东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规通过市政府审批,完成征收土地1002亩,石张公路、秦巴大道、明珠大道、王湾路等14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累计融资33亿元。三是城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流水河大桥、晏洞路、中原北大桥、洪山周湾桥加快推进,叶苍路桥亭至河口公路开工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西坝防洪工程、月河五里刘家营段防洪工程、余家河综合治理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五镇十村”和重点镇建设项目推进有力,建成大竹园及流水、中原、沈坝、坝河等高(低)温热解垃圾处理场,瀛湖、双龙垃圾压缩站和洪山镇垃圾填埋场,大河镇高温热解处理场即将投入使用,安康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已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

(六)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中省环保督查问题整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治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高质量完成春节和元宵节禁燃禁放,开展秸秆禁烧督察巡察20次,1-6月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71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扎实实施汉江水质保护。深化“河湖长责任制”,加快推进落实河湖划界确权,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登记21个,督促整改污水处理项目运行管理30处,汉江出境水质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着力解决了各镇办农村人居环境“存量”问题,完成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三格式)改造7600户(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5%;建成各类污水处理站(厂)98个,污水处理率达48.3%,支持规模养殖场完善设施设备,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积极推进县河等8镇9个点开展农村危险废品回收试点,统筹推动了粮茶村、西沟村等38个区级以上示范村建设,推进建民街道办忠诚村、瀛湖镇火星村、双龙镇谢坪村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规划,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基础。三是秦岭生态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和秦岭生态保护勘界定标和网格化建设完善工作,确保秦岭保护范围内突出生态破坏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加快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加快实施“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试点工程,上半年共实施退耕还林和人工造林3.5万亩。

(七)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一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双高双普”创建摸底调查全面完成,营养改善计划农村贫困学生全覆盖,教育资源整合有力推进,14个校建项目完成投资7710 万元。二是公共卫生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区三院隔离病房项目,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开工,区中医院、五里卫生院公卫楼等卫生项目加快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全面运行。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保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任务全面落实,区级融媒体中心建成投用,区少儿图书馆改造提升即将开工,“文化小康行动”“乡村文化理事会”“新民风讲习所”“四点半课堂”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亮点突出。四是稳就业和社会保障成效显著。落实支持农民工返岗复工9条措施,“点对点”包车和专列输送39批次5412人,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16.8万人。实施援企稳岗84家企业287万元,帮助4512人稳定就业。新建社区工厂4家,社区工厂累计达到108家,解决就近就业岗位3489个。新开发安全饮水管护等扶贫公益性岗位800个、疫情公益专岗2000个和光伏发电公益岗位1000个,专门用于安置就业困难贫困户劳动力。新增城镇就业1717人。低保提档扩面和特困救助供养提标全面完成,共发放城乡低保金8423万元,覆盖4.2万人。发放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2646万元、发放残疾人补贴等947万元、下拨临时救助资金1715万元。

(八)市场活力有效激发。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网上登记注册、微信办照,企业开办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为注册企业免费刻制第一套公章,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全市首个24小时全天候自助办税服务厅正式投入使用,上半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860户,其中企业1106户。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各类风险挑战不断上升,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区主要指标仍处在下降区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压力仍然较大。一是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完成既定全年目标面临挑战。受疫情影响,商贸业整体下滑幅度较大,传统商业及线下销售、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行业冲击较大,居民消费大部分集中线上消费,尤其是文化娱乐等其他服务业企业仍旧处于疫情平稳后的恢复期,短时间内难有较大幅度的营收增长。从目前整体情况看,我区“四上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投资项目入库均未达到同期进度,随着后期基数不断加大,现有在库的各类市场主体已难以支撑后续经济增长需求,将给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二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对投资增长带动不足。上半年中央和省级预算内项目计划下达滞后,全区已争取到的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计划下达不足去年同期的30%,一些列入当年计划实施的中省预算内项目无法正常开工。截至6月底,134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还有生物医药园、区中心粮库等32个项目没有开工,尤其是安康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城东片区污水处理厂等8个项目短期内开工难度依然较大。上半年全区共申报纳统备案5000万元投资项目仅16个,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三是企业达产达效不够,“四上企业”培育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复工复产质量不高,不能全面达产达效。截至目前,全区培育申报“四上”企业仅7户(建筑业6户、房地产1户),商贸、服务业目前申报数为零。当前全区上下要在增强信心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分部门、分镇办、分行业各自把好任务关口,采取超常规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抢抓政策利好机遇,化危为机,尽快推动经济增长迅速回归常态,形成脱贫攻坚与促进经济发展全面过硬的工作格局。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及措施

下半年,要继续把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盯目标任务,精细制定措施,精准补欠赶超。

一是坚定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目标不变、措施不松、力度不减,抓住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加强监测分析,把握时间节点,强化部门联动,定期会商研判,提早预警应对,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奋力补欠赶超,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

二是确保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全面完成剩余5668户11309人减贫任务。紧盯19.11万已脱贫人口,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帮扶,全力巩固脱贫成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落实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和短效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稳定就业、风险防控等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管理服务,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

三是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动134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对目前未开工的垃圾焚烧发电、生物医药园等32个项目涉及的选址、用地、征迁等前期工作,由区级包联领导召开专题办公会,一事一议研究解决,力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抢抓“新基建”“大健康”等宏观调控政策机遇,进一步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系列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投向,申报争取中省专项扶持。继续加大新一轮专项债券项目策划包装和争取申报对接力度,扩大项目储备库。加大已开工项目投资纳统申报工作,梳理排查未入库项目存在的具体问题,细化库内项目投资计划和库外项目入库计划任务,确保按期入库,扩大投资体量。

四是着力弥补农业农村短板。推动农业五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建设生猪产业联盟示范园6个、规模养殖场1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16800亩,高标准茶园1.5万亩,发展蔬菜18.5万亩、魔芋12.8万亩。深入实施农业园区升级和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新建农产品加工厂20个,新培育市级农业园区1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新培育职业农民500人,新增“双品一标”农产品12个以上。

五是推动循环工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五里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堤路结合、南环路、新建标准化厂房4万平米;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引入企业50户以上,加快龙王泉富硒水生产线、巴山佳芋魔芋饮品等项目建设,新增投资过千万入园企业10户。持续做强五大支柱产业,加快打造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等百亿产业集群,建成五里毛绒玩具产业园、长岭社区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总部。

六是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抢抓国家支持服务业创新发展机遇,加快打造汉城国际多功能商业街和老城特色街区,建成江南东片区物流配送中心,全力配合做好安康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各项工作,力促项目尽快投建使用。大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新培育“四上”企业60户以上,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抓好光脚谷、龙湾花语•康养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推动A级景区提档升级,高品质包装、多渠道推介,力争实现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长5%以上。积极培育电商带货、直播推介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力争全年实现电商网络交易额达到20亿元以上。

七是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推进中心城区14个棚改项目征收安置,启动西康高铁、月河快速干道汉滨段前期工作,加快西坝棚改和北环线安置点建设。深入推进“五城联创”,确保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节水城市创建成功,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复审通过。持续推进重点镇、美丽乡村、“五新社区”建设,启动五里省级重点镇创建。推动城东新区建设提速,开工建设区文化中心等1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统筹推进“11路5桥”,建成晏洞路、洪山周湾桥和流水河大桥,开工建设张坝路、古关路、叶苍路等重点交通道路工程。

八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区创建,加快推进区职教中心迁建和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强化重点人群生活保障,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扎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口就业问题。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九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市场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更深层次审管分离,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持续开展规范中介服务、涉企收费及诚信体系建设等专项行动,提升完善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努力实现“一次办、就近办”。大力整治营商环境领域的“痛点”“堵点”问题。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减税降费,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持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督促企业守法诚信。着力强化引资引智。深入推进“开放招商提升年”活动,压实行业部门招商责任,形成大招商格局,动员更多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加快人才薪酬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招商引资的关键性难题,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省际到位资金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