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随笔】勤俭节约,从小抓起

时间:2020-10-09 14:43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这样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小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在孩子成长初期培养他勤俭节约的品质,会使他受益终身,成为蕴藏在他内心深处取之不尽的资本。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义不容辞。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奢侈浪费,只知享乐的生活方式,会让孩子养成贪婪、攀比、从众、追求时髦、喜新厌旧等很多坏习惯。孩子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要想生活得好,勤劳节俭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由祖父母、父母,孩子三代人构成,因此形成了大人围绕孩子转的情况。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伸手必给,生怕孩子不高兴,如果教师再不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任由孩子乱花零钱,没一点节俭意识,同学之间比吃比穿不加制止,养成奢侈浪费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那么教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师喜欢穿衣打扮,奢侈浪费,那么孩子也喜欢穿衣打扮,奢侈浪费;教师爱钻研读书,学生也爱读书;教师乐于助人,孩子也会乐于助人。如果教师在学校生活中以身作则,那么让孩子养成某种好习惯并非难事,言传身教也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面对富裕的生活,孩子们很少向家长要零花钱。相反,他们会通过在校园捡垃圾、收集饮料瓶来换成钱,或是给别人送报,修剪草坪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每个孩子都不会有一丁点的难为情,他们更为自己挣到的钱而自豪。西方这种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品质,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与,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这是日本人教育孩子的座右铭。

而在我国自代就有“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语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到了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让孩子生活在蜜罐里,把孩子培养成“小皇帝”“小公主”,岂知现在不让他们吃点苦,将来长大了会更苦!所以作为教师,为了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就应督促孩子们从校园生活的日常小事做起。如:吃饭时不剩饭剩菜,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用完后要关紧水龙头;不丢弃没用完的作业本和纸张,可以留做草稿纸或他用,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校园中注意节电,光线充足时不开灯,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人走灯灭等等。

同时,我觉得老师们应该主动地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格,坚决拒绝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质要求,向他们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们能够体谅家长的不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我认为孩子只要能吃苦耐劳,懂得节约,即使是天赋差一些,也会把学习,生活搞好,这种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勤俭节约,就应该从小培养,从小抓起;勤俭节约,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理念内修于心,外化于行,抓到实处,落地见效!(汉滨区张滩高中 陈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