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师文苑】节气中的秋

时间:2020-09-22 11:12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岁月更迭,不觉间,又是一个秋天来了,秋意正一点点的弥漫着……

初秋的天气还带着暑气,着绿的庄稼披上了淡淡的红妆,一阵秋风吹过庄稼和果园,丰收气息弥漫了整个村落,沁人心脾,让人感觉到果实的心跳。立秋后的天气一天凉比一天,晨间你会看到道路旁草丛凝结着密密麻麻的露珠,阳光那么柔和,渗透着绵软。品读着古人咏秋的诗文,内心常常会涌出莫名复杂的情感。太阳东升西落,四季的轮回,都遵循着地球运转的规律,年年如是。

打小时候起,我就察觉农村人格外留意立秋这一天的天气,似乎这一天的阴晴关乎着天气是否持续炎热或转凉,可见立秋在农民的眼里季节的转折,就像万事万物的有常与无常,我也关注着这一天,总想见证农人的想法。

自幼生长在农村的我,亲眼看到父辈们是执着的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精通农活,知悉土地的经络,春华秋实,收成总是向好的。他们极力支持我,希望我通过考学走出农村,走出祖辈蜗居的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他们还是固执地对我进行土地耕作方面的教育,在他们的指点下,我几乎会做所有的农活,比如扶犁耕地、撒种间苗、锄草施肥、收割等,还教我学会了看云识天气。

父亲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小说,读《三国演义》、《杨家将》、《呼家将》《薛仁贵征东》......还懂甲子,常为办喜事的左邻右舍择良辰吉日,他在黄历书摘下二四节气歌,还要求背下,时至今日,还留在我的记忆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小时的我,曾花费了一些时日,终于牢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父亲对每个节气都一一诠释,让我了解每个节气的含义及特点。后来,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工作的时间是按阳历计算,而父母记得阴历并按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我常认为新年是从元旦开始的,而他们只记得春节。我觉得元旦到春节这一段时间,过得漫长。我们虽在元旦踏入了新的一年,但工作或上学还得延续一段时间,足见真正的一年还没有结束,甚至觉得不回家吃团圆饭、不给孩子压岁钱,在心里这一年还没有过完。

到了春天,农人们忙于播种耕耘,而外国人准备过情人节了,二月十四日那天,她们渴望收到一束玫瑰,或接收一个甜蜜的邮件,或看一截浪漫的抖音,静静地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惬意之中。在孩堤时代,在书中读到了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我总是在阴历七月七日到处寻找喜鹊,看他们是不是飞到天上去搭喜鹊桥了,不过我却从来没有在那一天寻到一只喜鹊,这是让我至今欢喜的事。那天夜间,我热切地望着天上的银河,便想像喜桥上那对相逢的一幕,期待他们团圆与美满的约定。

其实,很多洋节正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似乎生活中时时有庆典和仪式,对于这些,父母他们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在父亲或母亲节,给他们买特殊的礼物,他们也许责备我铺张浪费,他们只满足于在端午、中秋、或新年回家团圆。

二00四年,那个秋天,父亲离我们去了。我感觉到寒秋格外萧杀,仿佛一夜间山里的一切景物都变得衰老,也许是我在那段日子读到了悲秋的内涵。之后,母亲同我们住在一起,我有时日子也过得迷糊了,就问母亲今天几号了,可她总还是说出农历的日期,她不识字,自然墙上的日历是看不懂的,况且早已脱离了农事,可她对农历的日期记得依旧那么清晰,这也许是缘于她既爱又恨的农村生活。他们要我离开贫穷的山村,而他们却恪守着那难以忘却的乡间生活,并将其融进了他们的血脉。

又一个秋天来临了,站在硕果飘香的田野里,让我们来追随他们的日子吧,再背一背二十节气歌,感受古朴的乡间韵味、回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如今,我让孩子背,让学生背,四个季节,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那么灵动有韵,字字珠玑。它们与阳光有关,与风雨有关,与播种与收获有关。我亦感觉到一年时光带来的温度、湿度、气息、色彩款款而来,仄仄平平,起承转合如一首古典诗词,这样的诗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电脑的键盘上敲打而就的,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是感受不到的,也许是他们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但不知为什么,那些节气与农事总在我的心灵里挥之不去,让人难以释怀。

我想,父母血液中流淌的农事与节气,也注入了我的血液,虽然正一点点地淡去,但在这个秋凉的日子里,又弥漫着点点诗意。(汉滨区江北高中东校区教师  李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