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简讯快报> 正文内容

瓦铺村的美丽蝶变

时间:2020-07-20 08:42  作者:胡子新源自:安康新闻网

走在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青山如画、绿水潺流。缓缓流淌的寺沟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勤劳的村民脱贫后幸福的笑脸在广场墙上灿烂如花。

“脱贫攻坚以来,有党的好政策,我们村又攀上了省社科院和市委办这些‘好亲戚’,干群齐心脱贫奔小康,村上一年一个样。”瓦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唐国斌高兴地说。

瓦铺村距集镇虽然只有5公里,但村民过去都住在河沟两山上,土地贫瘠,灾害频发,青壮劳力都到砖厂矿上打工,是远近闻名的穷村。2014年启动扶贫帮扶工作以来,瓦铺村由起初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438人,仅剩下7户9人,贫困发生率也由最初的50.29%降为1.06%,一个昔日的贫困山村正在破茧蝶变。

“瓦铺清酒是村上发展和群众增收的朝阳产业,今年村上的清酒厂就要建成投产了,我们社科院主要是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优势,为清酒文化打造和产品营销做些研究工作。”省社科院派驻瓦铺村第一书记刘源说。

近年来,省社科院除了正常的驻村帮扶和资金物质支持外,还为瓦铺村赢得“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原生态清酒之乡”和“陕西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金字招牌,“清酒酿造传统技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省各学术研究单位深入区、镇、村形成社科类研究成果10余项,“瓦铺村盐丝古道研究”的国家级科研课题也即将通过评审。

“一年来时间,各级单位就来了50多批1000多人,到家听我父亲讲抗战故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惠正银介绍道。惠珍英是百岁抗战老党员惠德泉的独生女,下一步,她打算在“抗战老兵之家”的基础上开办农家乐增加家里收入。

党建引领“1134”工程迅速落地生根。通过弘扬一个抗战老党员精神抓主题教育延伸,依托一个党群活动阵地抓服务,推行“党员中心户、五老议事、一约四会”三项机制抓治理,突出“村社带路、能人带头、项目带动、收益带富”四个带动抓脱贫,枫叶红、革命红、党旗红的瓦铺村党建品牌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在市委办主要领导督导下,村上建立了监测预警清零机制,对全体村民实行“三险三户三色三帮”帮扶服务,全面夯实脱贫巩固成效。

织牢党风廉政网底。村上规范了党务、村务公开阵地建设,制度化定期公开、民主监督。该村监委会通过阵地建设标准化、工作职责具体化、小微权力清单化、履职情况公开化的“四化”建设,为全镇防范和化解农村基础小微权力腐败风险开了先河。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市委办通过“一社三园”夯实瓦铺村的产业增收基础。村上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抓住区上的利好政策加大投资扩大规模,通过村口的工业扶贫小区、村上的清酒厂和基地加工业,和村里的农业扶贫园区发展甜杆订单种植200亩、香菇园区种植15万棒,增加了5户养殖大户。创新成立的服务业扶贫专区,对接市里的家政、保安、电商等就业机构,实现全村10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市委办进驻瓦铺村后,办领导以上率下通过月代办方式开展全员帮扶,争取了项目资金近千万元,迅速提升了村上的路、电、讯和产业建设水平。”市委办驻村干部柴松介绍道。

围绕“三年奉献一个新农村”的目标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今年初,驻村工作组开始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整治了4个示范院落,着手改造1家瓦铺清酒馆民宿,试运营“百岁抗战老兵之家”农家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市委办主要领导调研后,把泸康酒业引进村里,帮扶瓦铺清酒厂的建设生产,带动群众发展甜杆种植。为开发瓦铺村“丝盐古道”和“瓦铺清酒文化”,市委办帮扶领导又把制约村上发展的4.2公里村主干道拓宽改造硬化提到了议事日程,短短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道路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