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hbqzfqzfb/2020-0084 | 公开责任部门: | 区政府办 |
公开日期: | 2020-07-15 17:02 | 发布文号: | 汉政办发〔2020〕71号 有效 |
公开目录: | 政府办文件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汉政办发〔2020〕71号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汉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汉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2020年第六次常务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13日
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编制工作方案
为有序推进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省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求和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安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方案〉的通知》(安政办发〔2020〕9号),结合汉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总体要求,以有效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抓手,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任务,编制统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推动新时代生态汉滨建设。
二、编制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总要求,高点谋划,科学布局,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坚持城乡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二)区域协同、全域统筹。按照“市区一体、四区协同,部门联动”的思路,强化沟通协作,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全域全类型用途管制,形成科学合理、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三)传承文化、品质宜居。深入挖掘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正确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工作需要,科学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供给,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社区生活圈,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四)底线管控、政策引导。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为基础,提出覆盖全域的空间管控目标与管制制度,构建分级分类的用途管制措施,加强生态安全、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重大生命线工程的底线管控,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五)多规合一、智慧规划。统筹协调各部门专项规划和不同领域的空间利用诉求,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强化大数据、智能感知数据在规划决策方面的支撑作用。
三、主要内容
(一)做好双评价、双评估,明确重点问题。基于全市双评价成果基础及规划双评价要求,分析资源环境禀赋条件和本底状况,确定生态、农业、城镇不同开发保护利用方式的适应程度,形成汉滨区双评价报告。结合安康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未来风险评估成果,进一步分析汉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特征,总结成效和问题;考虑未来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科技进步等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识别国土安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文物保护、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二)研究制定空间发展战略,明确规划目标。充分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长江经济带和丝路之路经济带联通区、秦巴山片区中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联动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部署,在科学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面临问题挑战的基础上,围绕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综合交通、设施配套等方面,落实目标任务和保护管控要求,提出汉滨区2035年国土空间发展目标,明确落实各项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
(三)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引导集聚开发。在“双评价”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人口集聚、环境约束等因素,结合专项研究支撑,落实安康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确定汉滨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总体格局;进一步明确汉滨区城镇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生态保护格局、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城乡开发利用、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及综合防灾布局等,引导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促进城镇空间协同,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农业空间优质高产、城镇空间紧凑集约。
(四)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支撑科学规划。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落实“双评价、双评估”工作,揭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风险,夯实规划基础,着力从推动区域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交通体系、加强资源保护、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为科学编制规划提供支撑。
(五)落实全区所有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科学配置各类要素。落实省、市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各类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利用等要求,明确约束性指标;明确全区各类国土空间的管制要求和用途转用规划;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敏感脆弱区等特殊区域的用途管制;统筹安排区域交通管线等基础设施布局和廊道控制要求;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布局要求,构建15分钟、30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强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类基础资源的保障和综合配置,提升规划实施的资源保障能力。
(六)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加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新格局,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安排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明确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延续区域协同的生态空间,提高生态空间系统性和完整性;明确自然灾害防治主要目标和措施;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估、明确补充耕地集中整备区规模和布局,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出城市更新的原则要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用地效率。
(七)建立信息平台及监督系统。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国家统一的监测基准和测绘系统,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立与中省市相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底板,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全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推进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互。
(八)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增减挂钩、生态保护补偿、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等政策工具,完善规划实施措施和保障机制。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健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评估、预警、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明确建设重点和时序,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
四、期限范围
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景可展望至2050年。编制总范围汉滨区行政辖区全部的国土空间,面积约3645.91平方公里,由市自然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市自然资源局高新分局、恒口示范区(试验区)自然资源局、瀛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5家单位按照责权分工,完成各自管理范围内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后报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汇总。
五、时间安排
(一)前期筹备阶段(2020年7月前)
开展基础资料收集等技术准备和现状评估、调查研究工作。收集、整理环保部门已有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等资料,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的《陕西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实施方案》《陕西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参考细则》等要求,科学评估汉滨区已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情况,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原则,采用空间综合叠加分析手段,妥善化解矛盾冲突,提出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的优化方案等。
成立汉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汉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工作方案,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招投标程序,选取实力强的技术单位,承担汉滨区规划编制工作,并落实各专题研究技术承担单位,收集规划编制相关基础资料,实地调研、分析论证,形成初步专题研究成果思路。
(二)专题研究阶段(2020年7月-2020年8月)
规划编制单位在系统分析和梳理基础数据资料和现行规划成果实施的基础上,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问题,全面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工作,并对规划成果完善提出针对性、指导性的研究结论,形成系列专题研究报告。
(三)规划编制、成果论证审查阶段(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
综合前期专项基础性工作成果和汇总相关专题研究结论,同时开展区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编制。按照《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要求形成初步成果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同时,积极与市自然资源局沟通汇报,依据《安康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的指标与管控要求,及时修改完善规划成果。
在初步成果形成的基础上,深化规划编制内容,制作专家论证成果,同步推进数据库的规范化整理和平台搭建,完成规划成果的专家论证和经验总结并形成最终规划成果,同时将规划成果报区政府审查、人大常委会审议。
(四)后续成果修改及报批阶段(2020年12月)
根据专家论证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对成果进行修改完善。邀请专家对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咨询;通过网上公告听证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同步进行数据库的全方位建设,按要求完成成果并上报审查批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和市自然资源局分管规划领导为副组长,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四区”自然资源分局及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审定工作方案、保障工作经费、协调重大事宜、审议规划成果,对规划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决策。
2.制定工作方案。由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牵头制定汉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组织、责任分工、工作内容、阶段目标、进度安排、决策机制、经费落实等内容。
3.组建工作专班。从区自然资源、发改、住建、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抽调专人专门负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4.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四区”联席会议机制、市区职能部门对接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坚持开门编规划,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研判、定期通报情况,充分发挥好各部门各相关领域专家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广纳民意、广集民智、广聚共识,扩大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程度,使公众参与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
(二)技术保障
1.统一现状底数和底图。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地理国情普查、地质环境调查和林草、矿产等自然资源调查成果、遥感影像、地形数据为补充,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充分整合挖掘各部门各行业空间数据成果,统一基础数据,搭建信息平台。
2.择优选择高水平的规划编制技术团队。选择高水平的技术团队承担规划编制及信息系统建设有关工作,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团队应具有土地规划资质和城乡规划资质,鼓励土地规划资质和城乡规划资质单位组成联合体,由联合团队共同承担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成立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咨询组,全程参与专题研究、规划编制、技术审查、咨询论证等工作。加强培训指导,定期组织开展工作交流与技术研讨,提高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经费保障
按照同级保障原则和责权分工,各管辖区域单位自行申请专项工作经费,负责完成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牵头负责的区级、镇办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的统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由区财政局据实予以保障。同时,加强编制经费监管,保障规划编制经费合理使用。
附件:1.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报告清单
3.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分工表
附件1
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组 长:范传斌 区政府区长
副 组 长:罗本军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赵永格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责任副组长:蒋 平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王义清 区政府办主任
杨佑金 五里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区林业局局长
李杰伟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汉滨分局局长
张 鹏 市公安局汉滨分局局长
李朝华 区发改局局长
晏长荣 区财政局局长
李忠安 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局长
李德朝 市生态环境局汉滨分局局长
王功江 区住建局长
陈胜林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李佰智 区人社局局长
喻 楠 区教体局局长
王玉桥 区民政局局长
白胜春 区经贸局局长
刘天保 区水利局局长
王贵峰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杨晓明 区文旅广电局局长
李运武 区卫健局局长
冯舟安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禹纪艳 区统计局局长
张晓红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李爱龙 区科技局局长
尹大华 城东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赵金山 高新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李显锋 恒口示范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程正健 瀛湖生态旅游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谢 飞 汉滨区供电公司总经理
各镇(办事处)镇长(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李忠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闵斌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2
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专题研究报告清单
1.汉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2.汉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未来风险评估
3.汉滨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4.汉滨区“三条控制线”优化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
5.汉滨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空间协调和生态修复研究
6. 汉滨区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发展布局优化研究
附件3
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分工表
责任单位 |
任务分工 |
||
资料收集内容 |
专题研究 |
指标测算 |
|
区发改局 |
1.汉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评估报告,十四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前期研究成果初稿; 2.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及实施相关资料,包括:(1)汉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成果;(2)汉滨区主体功能区批复文件及相关政策文件;(3)全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进展情况及评价成果;(4)主体功能区的相关政策研究报告等; 3.汉滨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城镇化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十三五”规划及“十四五”规划初稿、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区域发展战略相关规划和研究报告等; 4.能源开发利用规划,2010-2018年度的能源生产量及消耗量数据及相关规划目标; 5.《汉滨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最新版); 6.汉滨区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规划意向等相关资料; 7.落实全区重大战略相关资料; 8.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9.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10.对相关专题和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区域重大战略落实与汉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
人均生产总值;国土经济密度 |
汉滨区秦岭、巴山生态保护研究 |
|||
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 |
1.汉滨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2016-2018年变更调查数据,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 2.汉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电子文本和矢量数据); 3.2010-2018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使用台账,全区增减挂钩潜力和2010-2018年已实施增减挂钩试点情况; 4.全区2010-2018年建设用地审批台账情况; 5.全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分县区表格和矢量数据),2010-2018年耕地占补情况; 6.汉滨区2010-2018年供地情况(分年度),2010-2018年批而未供土地情况、闲置土地情况; 7.汉滨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文本和矢量数据,全区矿产资源现有采矿权、规划采矿点等分布情况(矢量数据库); 8.汉滨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台账,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2010-2018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2010-2018年“旱改水”等提质改造工程建设情况; 9.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成果; 10.基础地理信息成果; 11.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12.对相关专题和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
耕地保有量;国土开发强度;土地生产总值地耗下降率; |
汉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未来风险评估 |
|||
汉滨区“三条控制线”优化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 |
|||
汉滨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空间协调和生态修复研究 |
|||
汉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
|||
汉滨区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发展布局优化研究 |
|||
区水利局 |
1.汉滨区近10年水资源统计公报,水资源量(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的过境水资源量); 2.汉滨区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调查数据; 3.汉滨区水资源控制单元或流域划分图、水系分布图; 4.汉滨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可利用量,农业灌溉区面积、节水灌溉工程、水利设施、蓄滞洪区、水资源利用、城镇、工业、农业用水量等相关资料; 5.汉滨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名录范围,洪涝灾害分布图及相关报告; 2010-2018年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及规划目标(矢量数据); 6.汉江、月河等区域主要河流沿线防洪堤建设规划以及水位线高程相关资料; 7.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8.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9.对相关专题和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重点流域水域空间、水资源承载力及配置研究 |
用水总量;单位生产总值用水下降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水质达标率 |
区交通运输局 |
1.主要交通干道(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现状图;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收费站点分布图;港口码头现状分布图; 2.历年交通运输主要指标统计情况; 3.汉滨区最新的综合交通规划; 4.铁路、航道等级统计表; 5.2021-2035年全区规划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普通铁路、航运项目用地统计表; 6.全区交通设施建设概况(报告、图); 7.汉滨区国省县乡级公路网规划、“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初稿、铁路规划、港口码头布局规划成果;; 8.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9.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10.对相关专题和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综合交通设施布局研究 |
铁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 |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1.汉滨区及各镇办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包括电子版文字及CAD图纸); 2.安康市及各县区城市设计资料(包括电子版文字及CAD图纸); 3.汉滨区城市总体规划及范围(包括电子版文字及CAD图纸); 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包括电子版文字及CAD图纸); 4.2010-2018年汉滨区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建成区人口及用地规模;住建部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初稿(包括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绿地系统、节水、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 5.汉滨区及各镇办停车设施布局的建设要求及相关规划; 6.汉滨区区域范围内地震灾害数据(活动断层分布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监测点分布范围;汉滨区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 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以及“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初稿;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7.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8.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9.对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国土空间风貌塑造研究(配合单位) |
城镇化率 |
区农业农村局 |
1.汉滨区土壤质量相关调查成果,土壤类型图、土壤普查成果;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数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 2.汉滨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和分布; 3.汉滨区农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乡村振兴等的现状及规划资料; 4.汉滨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初稿、粮食综合能力提升“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初稿等专项规划、农业产业相关规划成果;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方案;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等资料; 5.汉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成果(电子版文本、矢量数据); 6.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7.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8.对相关专题和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农业空间布局研究 |
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 |
市生态环境局汉滨分局 |
1.汉滨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分布图(矢量格式)及相关统计表; 2.2010-2018全区环境统计公报数据,SO2、NO2、颗粒物、COD、氨氮、TN、TP排放量,所有监测站点SO2.NO2.CO.03.PM2.5PM10月均、年均浓度,所有监测站点年均水质监测数据;监测点分布范围; 3.汉滨区土地污染调查数据及相关报告(矢量坐标、污染类型); 4.汉滨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初稿; 5.近五年汉滨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目标浓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水污染物排放量,环境总量控制区范围; 规划到2025年、2030年、2035年各项指标规划目标数据(Excel格式); 6.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7.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8.对相关专题和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秦巴山生态保护研究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
区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
1.汉滨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初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初稿; 2.汉滨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概况及相关规划(包括电子版文字、表格、图件等); 3.国、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范围(提供文字描述及矢量范围); 4.汉滨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5.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6.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7.对相关专题和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国土空间风貌塑造研究 |
|
区经济贸易局 |
1.2009-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工业经济指标; 2.近五年汉滨区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十四五”规划初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3.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4.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5.对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
|
区林业局 |
1.全区林地情况(包括乔木林、灌木林、竹林地及其他林地)、利用调查数据成果及草地现状; 2.汉滨区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度(30M)、荒漠化土地面积及分布); 3.汉滨区自然保护地情况(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面积级矢量数据); 4.汉滨区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十四五”规划初稿; 5.汉滨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面积; 6.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如:区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的保护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7.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8.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9.对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
森林覆盖率 |
区教育体育局 |
1.汉滨区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学校和职业学校等各类学校的布局、建设要求及相关规划; 2.汉滨区体育设施现状及规划资料,各级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标准; 3.提出全区各类教育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要求; 4.部门“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初稿、相关专项规划; 5.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6.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7.对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公共服务设施、教育体育设施规划布局研究 |
|
区卫生健康局 |
1.提出汉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规划资料,各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2.提出汉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规划资料,各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3.近五年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4.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5.对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汉滨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研究 |
|
区财政局 |
按规定保障汉滨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经费。 |
|
|
各镇办 |
1.提供所需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等相关资料; 2.研究提出各镇办发展定位、镇村开发边界、2025年和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产业发展布局、城乡居民点格局、生态格局的思路设想和重大项目清单等; 3.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4.对规划内容进行审核。 |
开展村庄规划编制 |
乡村振兴战略 |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1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