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叙事】我的支教生活

时间:2020-06-28 17:04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弹指一挥间,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我就要离开工作生活了近一年的支教学校——汉滨区松坝九年制学校。

漫步于校园内,望着那些再也熟悉不过的一草一木,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脑海里不时浮现过去的一幕幕,依旧是那样的清晰,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快乐生活,让我久久回味。

去年九月,为响应区教体局号召,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援助,我们一行三人带着大家的殷切期盼和对家人的牵挂,来到偏远的谭坝镇松坝九年制学校支教,踏上了一段新的工作征程。

松坝学校离市区有80多里路,四面环山。初来乍到,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松坝学校鲁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着我们熟悉校园环境,然后向我们介绍学校的食宿情况,还细心地说:“我们这里条件艰苦,委屈你们了,得一段时间适应啊”。后勤处周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宿舍,还有几位热心的老师帮我们搬行李、安装物件……一张张真诚的笑脸,瞬间打消了我们的陌生感,我们为有这样细心的领导、同事而感动。

教务处方主任和我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安排好课程后,我们便“上岗”了。给我分的是音乐课,但对于并不擅长音乐的我,想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可真难为我了。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课前我都要去搜集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的乐理知识,自己慢慢琢磨消化,再教授给学生,真可谓“现学现卖”。所幸孩子们还都喜欢我的课,说他们从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每节课我都和学生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这学期,由于学校人员变动的原因,我的岗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音乐老师”了,学生们亲切地称呼我“语文老师”。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班上三十个学生,留守儿童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隔代抚养非常普遍。有一些学生,尽管父母在身边,但他们为了生活所迫,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或父母受教育的程度有限,心有余力不足,没能力辅导孩子。由于缺乏家庭监管,学生没有自制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普遍很薄弱。

这次疫情复课后的摸底考试,全班不及格的就有16人,80分以上的只有三人,最低分10分。要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我为难的是一方面教学任务重,既要做好线上教学课程的复习,又要学习新课;另一方面时不我待,只有一学期的支教时间。

静下心来,我慢慢梳理头绪,还是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入手吧。下课后我都会留在教室里,与学生一一交谈;放学后去情况特殊的学生家里家访,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工作思路,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上课时也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每次上课,我都尝试着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授课,让他们觉得听我上课就是一种享受,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语文课,喜欢上我这位老师。渐渐地,同学们都融入到语文课堂中来,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了。孩子们的变化令人很是欣慰,说明我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在这里支教,工作之余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课余时间,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偶尔还来个较量,有时打得不分上下。最热闹的要数晚餐时刻,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有说有笑,亲如一家,其乐融融。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稍适休息,我们便开始了每天的必修课——散步。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大多的时候出校门左拐,顺着大路溜一圈。公路两旁绿树成荫,满目苍翠,林子深处不时传来鸟儿的啼啭,信步漫游,悠哉乐哉!农户人家门前三五人聚在一起闲谈,以老人妇女居多,每次路过家门口时,他们总会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简短的话语洋溢着当地质朴的民风和热情,一时间,我忘却了一切烦恼,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偶在夜深人静时,丈夫打来电话,向我叨唠着家事,说是又当爹又当妈,并戏虐地说我不在家反而更好,女儿如何如何进步了,这一切完全是他的功劳,言语中溢满了自豪。他的电话让我感到欣慰,同时更多了一份牵挂和愧疚,孩子今年初三,马上面临中考,此时最需要陪伴而我却不在身边……

再过一个月,我就要结束一年的支教生活了,学生都说舍不得我们走,我们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望着一张张纯真而可爱的笑脸,我知道,我虽不能陪伴他们走完求学之路,但孩子们与我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却会成为我们彼此永久的美好记忆,历久弥新!

在松坝学校支教的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它成了我从教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让我在生活上、教学上以及各个方面学到了不少知识。这里学生、老师的淳朴善良,热情大方,让我倍加珍惜和难忘……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松坝支教,累并快乐着!(汉滨区松坝九年制学校  杨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