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就业 洪山变富山——汉滨区洪山镇苦干实干绣未来

作者:汪金波 匡世友 吴亚君 来源:汉滨网 发布时间:2020-06-26 10:46

微信图片_20200624142138.png

日前,在汉滨区公示的2019年度贫困村退出公告中,洪山镇曾经最穷的10个村全部榜上有名,这是该镇继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荣获先进单位称号后,交出的又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也标志着全镇所有村实现脱贫摘帽。

既无先天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交通便利,5年前还曾因并镇而引发集中上访的洪山镇,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发扬苦干实干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经济社会连续逆势疾奔,扛起了汉滨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排头兵的大旗。

从“信访大镇”到人心思进

地处汉滨区西南角的洪山镇,境内沟壑纵横、土地瘠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风险高是洪山的最大实际。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520人,贫困户总量居全区第3位,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居全区第5位,有深度贫困村5个,占到全区45个深度贫困村的11%,为汉滨区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除了“穷”,洪山镇还是汉滨区曾经有名的“信访大镇”,社情民意复杂,社会风气较差,经济发展缓慢。2015年,在镇村综合改革中,原石转镇撤并到洪山镇,群众抵触、多次上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时任汉滨区纪委副书记的邹远利临危受命,被组织派往洪山镇担任党委书记。

2.png

“那时候的洪山镇底子薄、矛盾多,要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必须要抓好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临危受命的邹远利,会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龚正宏一道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工作中,最苦、最累、最麻烦的“活”,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先上;最偏远的村组、最贫困的农户,镇主要领导挂帅破题、倾力帮扶。

抓党建、育能人。该镇还把能人、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把党建工作细化到人、量化到岗,倒逼一线党组织负责人落实党建责任。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将一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党员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将党的建设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周在林是乾隆村的一名普通党员,也是一名回乡创业的退伍军人,靠着勤劳、踏实、肯干,在村里带头发展瓜蒌产业100亩,2017年率先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如今的生活越过越好,他又开始帮助其他贫困户发展瓜蒌产业100亩,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5000元。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5年来,洪山镇已培养出43名致富带头人,他们有的是党员,有的已经发展为预备党员,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村级班子成员。“他们不仅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也是基层党组织的后备力量。”邹远利说。

支部有活力 发展有动力

脱贫攻坚就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洪山镇工作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

天池村过去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洪山镇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精准把脉,理性探索,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村党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依托大运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油茶园4613亩、核桃园10万亩,带动贫困户142户496人。“现在村里短、中、长产业都有了,群众致富更有保障了!”天池村党支部书记汪全银信心十足。

3.png

摸实情,做实功,出实招。天池村是洪山镇精准施策拔“穷根”的一个典型缩影。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洪山镇对照577标准,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围绕“两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工作短板,调查研判、对症下药,精准制定整改措施,现场解决每个村组实际问题和难题。全体镇村干部坚持一线指挥,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攻克难点,全镇形成了领导带着干、群众跟着干、争先恐后干的攻坚氛围,村村都挂出作战图,做到因地制宜量身定策,因户施策对症开方。镇村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与贫困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将战斗堡垒建在最艰苦的一线,将党旗插在最需要的地方。

在基础设施上对标对表。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加快实施进度,尽快建成见效;坚持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镇党委书记、镇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压实责任。建成通村路98.4公里、“油返砂”167公里、人饮工程15处,完成低压线路改造73公里。

在两房建设上对标对表。统筹各方力量,采取超常措施,聚力打好住房安全攻坚战。落实“领导联村、干部包户”工作办法,强化督查检查和周通报制度,加快当年脱贫退出达标认定工作进度。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和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镇上专门成立督察组,定期不定期到社区建设现场检查督导,重点加强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完成易地搬迁1305户4378人,危房改造323户620人。

在帮扶成效上对标对表。对照脱贫标准,围绕年度脱贫任务,逐组逐户对标对表,制定落实补差补短措施;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抓手,认真做好各级各类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不断提升工作质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理清思路、弄清标准,不断完善档案资料,确保经得起检查检验。

产业当家 就业兴家 幸福万家

6.jpg

一垄垄油茶树在凤凰山下铺开,一眼望不到头。在该镇小垭村,油茶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金蛋子”。2015年,安康凤南富硒油茶产业园区在该镇小垭村、蒿坡村、乾隆村共流转土地11800亩,集中连片栽植油茶5700亩,对基地员工和农户在油茶的种植、管护、施肥、防虫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有效带动贫困户121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余元,实现了群众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双丰收,凤南富硒油茶产业园区也发展壮大成全市最大的油茶产业基地。“这两年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一边来园区打工,一边在家里发展产业,脱贫劲头足着呢。” 油茶基地里,46岁的贫困户雷和兴和大伙儿一边忙碌着,一边争相说着今年的打算。

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洪山镇根据当地实际,科学筹划“两业”,不断加大就业扶贫和产业扶持的力度,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从经济上夯实脱贫根基,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5.png

在产业发展上,该镇明确将油茶、核桃、茶叶和经济林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主导产业。通过园区承载、龙头带动、示范引领,推进农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聚力打造“一河一线”主导产业集群,以五堰河为核心,发展核桃2万亩、油茶1万亩,辐射带动牛山村、粮桑村、陈梁村等10个贫困村,形成万亩核桃和万亩油茶带;以高速引线为轴,依托乡村旅游,加快民宿产业发展,建设万亩生态林,生态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4.jpg

狠抓就业扶贫,积极为贫困户创造就业岗位,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洪山镇积极探索创新,依托社区工厂、富硒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以返乡创业工程为龙头,突出两小两快特点,即:投资小、风险小,带动快、见效快,把扶贫车间建到村边路边、田间地头,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3月12日,洪山镇第三家社区工厂在大湾村集中安置点开业,社区居民高辉戴着口罩正在缝制毛绒玩具,“没想到工厂能开到家门口,工作熟练后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这个真的好!”和高辉一样,在洪山镇大湾村,赵永明坐上了安康至广州的免费直通车,前往东莞市金旺食品有限公司务工。“我家去年就脱贫了,还得继续努力啊。”赵永明信心满怀。

两房保安居,两业促增收。目前,洪山镇共发展核桃、茶叶等林果经济3.5万亩,建成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004户贫困户享受到退耕还林政策,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培训5000余人,生态补偿1314户3942人,产业扶持895户3193人,就业创业959户3452人,茶叶、魔芋、生态豆腐、真硒水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如今,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扶贫措施在洪山镇“开花结果”。贫困户有技术了,产业增多了,就业路子宽了,腰包鼓了……“乡亲们的观念转变了,素质真是提高了。喜欢扯闲筋、打麻将、喝烂酒的少了,现在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好。”七里村村民叶昌银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