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培新小学始建于1929年,校址位于老城三义庙隔壁,校名为安康县第二高等小学。1930年迁至南井巷(现培新街)万寿寺轩辕庙,更名为南井小学。1938年更名为西城一小。1940年复更名为南井小学。1949年更名为西城第一小学。1951年西城二小、信义小学、新城小学并入西城第一小学,更名为城关第三完全小学。后设两所分校。1955年将西片分出,成立康阜小学(现石堤小学)。1961年更名为安康县培新小学。1964年将东片分出,成立红旗小学。1970年学校附设初中班。1979年撤销初中部,恢复为完全小学。1988年更名为安康市培新小学。2001年1月更名为汉滨区第一小学。2002年9月更名为汉滨区培新小学至今。
为存史资政,教化育人;青史留痕,感召后人,学校开始编纂校志。自2013年学校成立校志编纂委员会,至2019年,学校老领导、老教师、老校友、现任领导、各编委同志及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精诚协作、同心共度,编纂出版《汉滨区培新小学校志》。全书共56万字,详细真实地记述了培新小学自1929年建校至2019年学校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成功经验,是安康市首部小学教育专业志书。
学校占地面积10252.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07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1个,学生3439名,教职工186人。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名,陕西省特级教师1名,安康市骨干校长、安康市支持少先队好校长1名,省、市、区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70余人。
“三级三类” 和谐共生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榜样示范作用,促使青年教师与榜样共成长。组建多个“三级三类”(即省、市、区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学校省级特级教师工作室1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坊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5个,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坊4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工作坊4个。17个专业发展共同体带动安康市范围内近40所学校的100余名成员定期开展室、坊活动,在省、市、区级“名师大篷车”和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中讲授示范课,作专题讲座,承担教学辅导及教学研究指导任务。
对于已经取得省、市级“三级三类”称号的骨干教师,学校给其定目标、压任务。与学校青年教师实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师傅为徒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学校定期考核,助力校内青年教师与名师捆绑发展,共同成长。学校积极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培新小学骨干团队定点精准帮扶石梯小学、瀛湖一小等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共同发展。
播撒于行 成长于研
做精做实规划课题,是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关键。目前,该校共有区级以上课题5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市级16个、区级24个。目前,85%以上老师参与了各级规划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普遍推广运用。学校被评为省级“十二五”课题研究先进集体。
潜心育人 硕果累累
培新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陕西省示范小学”“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校园”“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陕西省红旗大队”等多项殊荣。学校的办学经验和亮点工作多次被《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教育》《陕西素质教育》《安康日报》《安康教育》等媒体专题报道。
如今,培新小学正以厚积薄发之势,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以家校共育为突破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为培养具有传统情怀、国际视野、独立思维的人而不懈努力。
亮点工作 精彩纷呈
培新小学扎实落实国家教育部国定课程任务外,还创新性地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2013年6月开始积极践行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理念,结合校情,创造性地开展“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为全区各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提供了范式。在实施新教育实验中,成立阅读银行、举办读书节、诗词大会、跳蚤书市、班级阅读交流活动、亲子共读交流会等形式,通过每年举办一届新父母征文及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父母评比活动,激发和调动师生、家长的共读共写积极性;同时,学校邀请曹文轩、张之路、童喜喜、殷健灵等11位作家为师生讲学,让优秀的文学滋润着孩子们美好纯真的心灵;通过实施“晨诵、午读、经典诵读”3个项目,开发阶梯阅读书目,促进了“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持续深入开展;2019年4月,培新小学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亲近母语研究院、心和公益基金会和新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年度书香校园”。
2019年9月,培新小学校长陈大安创造性地提出开展“让世界听见儿童的声音——写父母,叙老师”主题征文活动。这一活动与作家童喜喜的喜阅说写课程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征文活动后,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喜阅说写课程学习。在2020年疫情期间,学生认真参与线上学习,撰写习作投稿。有3602人次获“全国说写小明星”奖,120人次获“全国说写进取奖”。校长陈大安还带领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思考,总结疫情期间学校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创新推出大德育、大研讨、大活动、大教学的模式,探索出疫情下的教育教学新路子。
引领辐射 共同发展
培新小学将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巧妙融合,取得卓越成效。2015年7月,培新小学成为陕南首家新教育实验挂牌校。在培新小学的引领下,汉滨区50多所学校积极加入新教育实验,2016年7月,汉滨区成为新教育实验区,培新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和引领着一个区域的新教育实验蓬勃开展。同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大学区、督学责任区、教研协作区”三区一体化管理改革试验,促进学区内成员校之间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组织名师团队帮扶汉滨区乡镇学校及外县学校发展,先后帮扶勇敢小学、瀛湖小学、袁庄小学和平利县老县中心小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安康教育综合实力。
如今,培新小学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培新小学正以“九以九开启”的工作思路,开启教育新征程。在“让世界听见儿童的声音,让儿童听见世界的声音”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拓展汉水文化领域为龙舟文化,凝聚培新精神;扎实落实“五育并举”办学主张,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持续打造“共读共写共成长”特色品牌,创造性地开展“英文共听共说”活动,全面实施“喜阅说写”“财商素养”等特色课程,实现科科有龙头课程、课程有鲜明特色、特色彰显卓越品牌的新追求。培新人继承前辈宝贵遗产,留存浩然风范,传承教育薪火,恰逢良辰,正当其时。(通讯员 李玉翠 郑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