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知识的殿堂,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也是人生的方向标。于阅读中一路走来,阅读不仅滋养着我的心灵,也是我精神世界最好的同行者。
阅读,滋养童年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除了读学校发的语文、数学课本外,课余时间接触较多的就是黑白插图配上简短文字的小人书。记得上三年级时,一次去亲戚家玩无意中发现一本日本连环画——《血疑》,如获珍宝,便津津有味地读着,直到回家时还把书紧紧的攥在手里不放,表姑看到我依依不舍的样子,便把小人书送给了我。回家后我一直把这个小宝贝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上,有事没事便拿出来欣赏一番,并不嫌弃书页已发黄,很多黑白图片和文字已模糊。当然最有意思的还要算自制绘本了,记得一天下午放学,我和邻居的几个小伙伴把大人抽过的烟盒剪成方形的纸板儿,然后用针线缝在一起,用铅笔随心所欲的画上一些图画,写上自己想说的话,一本精装版书目就完美出版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后来《女儿国》《真假孙悟空》《文成公主》《黑猫警长》等小人书也频频出现在我的课余生活中,占据了我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与此同时我也喜欢上了阅读。上六年级时,爸爸为了我能考出好成绩顺利进入重点中学,给我从城里买回来《写景作文》《写人作文》《写物作文》《写事作文》四本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当时看到这些崭新的书本,我欣喜若狂,高兴的几乎跳了起来,随手抓起书箭步飞到邻居家,在我的小伙伴面前美美儿的炫耀了一番。不过,我也没又让爸爸失望,我从这些书中学习了很多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在考卷里我也“挪用”了从书中学来的优美句段,从而顺利进入大家翘首期盼的理想学校,开启我的中学生活。
虽说是我们那里的重点中学,但学校里并没有图书馆,老师也没有要求读课外书,所以我接触的课外书并不多。《故事会》《半月谈》等是我中学时代常见的课外读物,那时已爱上阅读的我经常从在城里上学的表姑那儿借来其它书籍,如《一千零一夜》《西游记》《童年》等,这些天马行空的故事让我心驰神往,也锻炼了我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这给我初中阶段较为苍白的课外生活增添了一些营养。为了学习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也读了很多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这为我提高语文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迫于中考的压力,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中,每天预习、做题、背诵、复习,课外阅读时间相应减少,但是课内阅读由于大量的背诵,积累的语文知识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阅读,润泽心灵
上了师范学校,崭新的学习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生活使我眼前一片明亮,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我最高兴的是学校有大大的图书馆,校门口还有数家小书店,多少个双休日,我都和书做伴,在书海里畅游。由于学校离家较远,我每隔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周末的时间都花在看书上了。经常周末一吃过早点,便邀上几个同学去学校阅览室里看书,这儿翻翻,那本读读,既读杂志,又读小说,直到饥肠辘辘,方才离去。
中师三年,读过许多的书,尤其是文学类书籍的阅读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中师生活。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我都广泛涉猎,如中国作家钱钟书的《围城》,霍达的《穆斯林葬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慢慢延伸到外国文学作品,如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美国作家奥尔科特的《小妇人》,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记得一次读小仲马的《茶花女》,书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让我几经落泪,直到中师毕业时这个话题还是同学们茶余饭后的笑点。读着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在心里不停的联想世间真有伽西莫多这样忠实、善良的人吗?真有像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这样伟大的爱情吗?从这些书中也让我明白了相互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
看的最多的当然是各式各样的言情小说,记忆犹新的是在冬天的周末,常常在被窝里蜷缩一整天,如饥似渴的给自己加餐。那个年代,流行琼瑶、于晴等作家的言情小说,书中唯美的文字,俊男靓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了正值豆蔻年华的我,曾幼稚地跟着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忧、一起喜……尤其是琼瑶的小说大部分都曾读过,如:《在水一方》《庭院深深》《一帘幽梦》《烟雨蒙蒙》《月满西楼》《新月格格》等。其实,这些书籍也不是纯粹的只讲爱情故事,它还鼓励现代女性要自尊、要自爱。
阅读,给予能量
参加工作后,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我开始阅读教育类专著,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的教育成长之路》,还不断关注《教师报》等刊物,并学习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新教育》《童喜喜说写手账》等,我常常挑灯夜战,在网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观看教育教学视频。这些对促进我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如果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那么作为领读者的教师必须做到我心如灯笼,内外两映红。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新课标推荐的书目,我一边给学生推荐好书,一边自己阅读。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师生共读让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更为亲近,从而也拉近了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家长、老师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儿子今年上六年级,在一二年级时,我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读书听,从三年级往后他就开始自主阅读,我也会陪着儿子一起共读他的必读书目,如:《夏洛的网》《绿野仙踪》《人鸦》《柳林风声》《时代广场的蟋蟀》《寻找快活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长袜子皮皮》等儿童文学名著以及日本作家金子美玲的诗歌。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不但树立了我在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力量,更加丰富了我的阅读量,同时也使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书,让我成长,让我进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与书香做伴,阅读更多的书籍,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踏实过好每一天,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汉滨区培新小学教师 陈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