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学生习作】我的另一片天空

时间:2020-04-17 09:18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这是一片彩色的天空,在无尽的宇宙中缓缓移动,变幻着颜色,我畅游在空中,追寻着我喜欢的颜色——题记

品诗之美,咏词之纯,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无法忘却的一抹天空的色彩。

小时候,我只是一个胆小、怕生的小女孩,跟着陌生的人流在校园里进进出出,总是害怕得缩成一团。我和同学都不大亲近,只是偶尔聊聊天。大多时间我都在看书,每天都看,孤独的我仿佛只能和书做一对伴侣,书中的故事令我流连和喜爱,我的身边只有它能为我带来一丝欢乐。

已经忘记了我是怎么与诗词会面的,但始终记得当它出现的第一瞬间,心中的火焰就被悄悄点燃了。

我依旧和书形影不离,只不过这书并不再是童话和寓言了。当我拥有第一本儿童《唐诗三百首》时,它就成了我的新伴侣。书中有很多生字难词,我全都看不懂,但我并不在意,“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我常认为是白色的太阳,“低头思故乡”我常理解为家乡就在李白床铺的下面,不然为什么会“低头”呢?我常用这种可笑的方法去理解我所认为的诗词,却没想到一时的可笑竟让我误打误撞闯入诗词缤纷的天空。

有一次,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梅花魂》,老师讲梅花有着中国人的骨气和凌霜傲雪的精神,课文中有好几句古诗,虽然我都读过,但我并不理解它的意思。“这几句诗代表着外公的思乡之情,与梅花之傲紧密相连。”老师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我若有所思,梅花是有魂的,那这句诗与梅相连,它们也有魂吗?这个想法刚出来便被我否认了。梅花有秉性,诗只不过是写下来的罢了,为什么会有魂呢?

诗词真的有魂。随着日子流水般飞逝,我已学会了不少古诗词,自己也记了不少,我越感诗中有诗,词中有词。“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将芍药和芙蕖的艳丽中缺骨格,洁净中缺情韵推敲的完美无瑕,“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若有若无、悠然惬意的桃花源形象。每首诗词都有独特的”魂“,它们将我拉到它们的世界,我的情感似乎与它们融为一体。我开始疯狂的背诗,从《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到《花间集》《乐府诗集》,从牙牙学语时的“鹅鹅鹅”到一字不落地流利背下《琵琶行》,我多想把所有的诗词都欣赏一遍,去体验那如梦如幻的令人沉醉的世界,生活在我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这种痴迷的行动持续了没多久,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面对一首陌生的诗词时,只要加一点注释,我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记下来。这让我欣喜,因为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诗词了!

我很敬佩那些诗人,总想学着他们也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词,于是,在今年的清明手抄报上,我创办了一个“清明诗苑”专栏,并将自己的作品《醉花阴·淡雨浅风落清明》写了上去:

“淡雨浅风落清明,祭祖匆匆行。不见燕归影,紫陌垂杨,青山凉半盈。白梗黄菊执前领,哀鸿幽幽鸣。江城散舞樱,砖瓦祠堂,冷兮人初宁。”这是我的第一首词作,也是我多年喜爱诗词的收获。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我的诗词之旅从此扬帆起航,我也开始在我的另一片天空展翅翱翔!(汉滨初中七年级八班  姜子墨  指导老师:冯珣)